关于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教学的几点感悟

2014-04-17 14:07
剧作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基训古典舞技巧

安 宏

关于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教学的几点感悟

安 宏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程是舞蹈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现在,一提“基训”就是“练功”,学生们这样看,很多教师也是这样理解的。实际上,基训课不能局限在肢体能力和无界定的技能训练中,练功是手段不是目的。要知道,舞蹈基训课特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创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课堂训练,即教材的实施,在肢体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气韵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基训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对学生进行技巧以及形体的训练,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表现力。

一、培养学生具有传统的文化心态和民族的表演意识

中国古典舞是当代舞蹈工作者为弘扬中华舞蹈文化而创建的舞蹈教育学科体系。它的来源是中国古典文化,它的根基是中国古典文化,它展示了古典形态,体现了中国古典精神。中国古典舞所有的舞蹈形态都蕴涵了特定的民族文化,如果只摆出外在形态,而没有民族精神充实就不能称之为中国古典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心舞蹈动作中民族精神的展现,在这一点上,教师示范很重要,即便是分解示范也要带神态,使学生不断加强对中国古典舞体现民族精神的风格特征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具有“天地人”的空间意识,凸显中国古典舞教学特色

通常,一提起舞蹈的空间意识,大家都将舞蹈的弹跳动作的高度看做是对上层表演空间的利用,把在地面的摸、爬、滚的动作看做是对下层空间的利用,加之各种舞步、旋转、翻身时移动路线和动作时的舞台调度合称三维空间。其实这只是抛弃文化内涵的科技空间概念,显然是受上个世纪初现代舞提出的三维空间理念的影响。而现代舞的出现和主张与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有关,它显然不适用于有着深厚民族文化色彩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组织中。所以,在中国古典舞的基训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形成中国舞蹈的独特空间概念,即孙颖教授提出的“天地人”的中国古典舞空间观念,而这种空间意识不同于科技意义上的空间概念,它“不是技法问题,是思维方法问题”,也就是说舞蹈艺术的空间意识是人文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关系,不以“把上、中间、流动”或是从身体讲从脚下到头上,从生理结构讲从小关节到大关节的方式组课。而是强调舞蹈动作流动连接中的气韵节奏和空间方位变化规律、各种空中塑形的变化以及对于二次发力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说,修炼的是身体,悟“道”的是心灵,通过这种具有中国古典舞教学特色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以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民族韵味。

三、继承创新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突出民族传统韵味

舞蹈技术技巧是刻画人物、营造气氛、突出个性的重要艺术手段,所以丰富的技巧样式,高超的技术展示成为舞蹈风格的一部分。如果技巧与风格不统一,就失去艺术个性,就谈不上艺术水平。中国古典舞作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一个舞种,自然也需要有代表自己艺术个性的技术技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中国舞蹈传统强调对于柔韧性及爆发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抛弃西方芭蕾舞传统的训练方式,打破从把杆开始,特别是擦地、五个特定脚位的蹲,小踢腿等为足尖舞蹈准备的系列动作,重视压、撕、耗的传统训练方法,强调“心”劲儿对舞蹈动作的控制。在继承传统的点翻、串翻、旋子等技巧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发具有民族传统韵味的技术技巧。例如,在体现晚清民初女子风韵的剧目《挽扇仕女》中跑场步和半脚掌步的设计,在顺畅中有出其不意的变化,在平稳中突现起伏。将传统的变易法则融汇于舞蹈之中,使该舞蹈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风韵气度。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技术技巧当然同样需要具备民族性,因为最具传统个性的,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训练手段无限,技术技巧发展无限,在基训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动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国古典舞舞者。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猜你喜欢
基训古典舞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古典舞基训教学中伴奏音乐风格的有效把握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提问的技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