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荣世运用膏方之经验

2014-04-18 03:44张锋莉
江苏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膏方肝肾阴阳

张锋莉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邵荣世运用膏方之经验

张锋莉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邵荣世教授擅长脾胃疾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在运用膏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谨察阴阳,以平为期;重视脾胃,善调升降;重治未病,倡导食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中药膏方 治疗应用 名医经验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大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主张,强调未病先防,叶天士亦提出:“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膏方(剂)是中医药中汤、丸、散、膏、丹五大剂型之一,《博雅》称:“膏,润泽也。”膏滋药特点是口感较好,营养丰富,有滋补作用,且可坚持服用,凡慢性疾病,一种或多种疾病需长期服药者,或症状不著、年老体弱、防病抗衰、滋补强身、康复保健者均可选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服用膏方以治疗亚健康者日益增多,膏方是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针对个人的体质特征,正确运用中药,并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的半固体内服制剂,尤适合于冬令进补。邵荣世教授从医40余年,是第三、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曾师从孟河学派名医张泽生教授,兼收并蓄,勇于实践,全面继承了孟河医学精髓,勤学不辍,学验俱丰,擅长脾胃疾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在膏方用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将邵师运用膏方进补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谨察阴阳,以平为期

邵荣世教授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动态平衡是治病的根本原则。”《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中和”思想也体现中医平衡的思维方法,不偏不倚谓之中,协调平衡谓之和,中和包括着平衡与和谐两层意义。谨察阴阳,以平为期,不仅在治病、食疗、养生中协调气血阴阳的平衡,在预防疾病中更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如何才能谨察阴阳,邵师认为准确的辨证是关键所在,疾病是非常复杂的,如何在繁忙的诊疗中,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用整体观念,从四诊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归纳病因、病机、病位和疾病的性质,这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不断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不能落入一个方子治一种病或者根据某一症状来确定病机,不能患者一说是手足冷就是寒证,量体温升高就是热证,必须通过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综合分析,权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正邪交争的情况。如果离开了辨证就无从谨察阴阳,治疗就会随辨证的不准确而出差错。邵师强调治疗时亦需“中病即止”,不能太过与不及,目的和标准乃“以平为期”,临床膏方选药尤为慎用过于苦寒及辛热之品,以用药轻灵、平和之特点,达到阴平阳秘之效。

对此,邵师根据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以及“肝肾同源”的补益原理,研制出院内制剂健身长春膏,方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炙黄芪、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川芎、陈皮等药,平补气血,滋养肝肾。用于气血不足,肝肾两虚,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耳鸣耳聋等症。方中选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配伍黄芪加强补气之力。在补肾药味的选择上,由于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故亦称之为“精血同源”;同时根据五行相生原理,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水生木,即肾精滋养肝之阴血,故又称之为“乙癸同源”。方中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补益肝肾,药味不多,但三药滋养阴血,肝肾同调;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陈皮理气和中。全方气血并补,肝肾同调,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临床上对于中年肝肾两虚之人,疗效确切,同时费用低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 重视脾胃,善调升降

脾胃同居中焦是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的重要脏器,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故称后天之本,二者在经络上相互络属,在组织结构上“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脾胃的盛衰影响脏腑功能和机体正气的强弱。《灵枢·五味》曰:“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中藏经》云:“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安谷者昌,失谷者忘”,故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此外胃气正是治疗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的依据,脾胃强则有利于药物效用的发挥,妄用猛药,徒伤胃气,百药难施,久病胃纳渐佳,说明胃气来复,病情好转。邵师在调治疾病时首重脾胃与他脏的关系,强调执中央以运四旁,治脾胃可以调五脏,治五脏可调脾胃,注意脾以升运为健,在用四君子汤补脾益气时更善用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枳术丸补而健运,补中寓通,补而不滞。胃以通降为顺,常以理气通降、化瘀通降、通腑泄热、降胃导滞、滋阴通降、辛甘通阳、辛开苦降、通补兼施为法,奏其纳运传导之功。在临证运用膏方时强调顾护脾胃,常在膏方进补之前,强调健脾消导,方可达补益调理,事半功倍之效。

3 重治未病,倡导食疗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单纯药补还是不够的,药补还需与食补相结合,在冬季多吃一些适合自己体质的,营养丰富的食物,与药补相结合以使机体摄取足量的养料和热量,协调阴阳气血平衡,增强体质,可相得益彰。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偏,食物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偏,可以针对各种体质类型的人给予相适宜的食物,对于身体的恢复更有裨益。如气虚的人更适宜食用牛肉、鹌鹑肉、鸡肉、鲫鱼、糯米、粳米、燕麦、扁豆、山药、黄豆、大枣、香菇;血虚的人更适宜食用猪肝、猪皮、羊肝、牛蹄筋、龙眼肉、葡萄等;阳虚的人更适宜食用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蛋、鳝鱼、虾、刀豆、韭菜、生姜、蒜、芫荽、芥末、花椒、胡椒、肉桂、胡桃肉;阴虚的人更适宜食用鸭肉、鸭蛋、兔肉、鸽肉、鹅肉、海参、鱼鳔、燕窝、白木耳、梨、桑椹、松子、甘蔗、饴糖、芝麻、蜂蜜、蜂乳、龟肉、鳖肉等。

4 病案举隅

李某,女,41岁。2012年12月29日初诊。

患者自述体质较弱,平时易疲劳,乏力,懒言,腰酸、腰痛,有时腿软,头昏,食欲尚可,有时便溏,夜寐尚安,既往有“血压偏低,腰椎间盘突出”史,舌尖偏红、苔薄白,脉细。处方:

炮台黄芪600g,太子参300g,红参100g,炒白术300g,茯苓300g,甘草60g,姜半夏200g,陈皮100g,胡桃肉200g,当归300g,鹿角片300g,制黄精300g,甘杞子300g,仙茅200g,仙灵脾200g,巴戟天300g,盐知母200g,黄柏200g,金狗脊300g,煨木香200g,女贞子300g,墨旱莲300g,山萸肉200g,淮山药300g,龙眼肉300g,红枣600g。另阿胶200g,冰糖1000g,蜂蜜500g收膏用。

服药后,诸症改善。

按:邵师分析认为,患者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失于调养,肾为先天之本,肾之阴阳不足,肾气不固,故出现腰酸、腰痛、腿软。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故肢体倦怠;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脾虚无以化湿,故见便溏。总体说来,该患者病本在肾、脾二脏,脾肾亏虚,治拟温补脾肾为主。邵师根据经验,选用六君子汤和二仙汤进补。六君子汤(太子参、红参、炒白术、茯苓、甘草、姜半夏、陈皮)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二仙汤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黄芪为补气良药,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与红参、太子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淮山药补脾养胃,固肾涩精;补肾之时又加用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有阴中求阳之意;针对其腰酸腿软的症状选用鹿角片、胡桃肉、金狗脊补肾助阳,强筋骨;山萸肉、枸杞子滋补肝肾;制黄精健脾益肾;龙眼肉、阿胶、红枣补益气血;蜂蜜、冰糖滋阴润燥,同时改善膏方口感;方中木香行气止泻,使补而不滞。全方体现了邵师用药轻灵,以平为期,脾肾兼顾,阴阳调和,气血俱补,补而不滞的特点。

R243

A

1672-397X(2014)04-0014-02

张锋莉(1979-),女,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心内科专业。15306295036@189.cn

2013-11-27

编辑:傅如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邵荣世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1]42号)

猜你喜欢
膏方肝肾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服药先分阴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