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资源调查及保护建议

2014-04-19 02:47袁树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褐色条纹蜻蜓

袁树先

(赤峰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资源调查及保护建议

袁树先

(赤峰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对2000-2010年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蜻蜓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标本145号.经鉴定,有2亚目4科7属7种.并对蜻蜓主要种类的特征、习性、分布和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蜻蜓资源保护的一些设想.

黑里河;蜻蜓;应用价值;资源保护

蜻蜓目昆虫是一个古老的类群,其幼虫水生,成虫陆生,成虫足3对,翅2对,善于飞翔,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世界记录了约5000种,中国已知610多种,约占世界蜻蜓种类的10%[1].蜻蜓的成虫是农业天敌昆虫,还是一类药用昆虫,也可以做为观赏昆虫之一.黑里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 16'—118°30',北纬41°20'—41°35'.总面积27638hm2,海拔770—1836m.地貌隶属燕山山脉七老图山支脉中低山地貌组合,地势西高东低,山体为北东,南西走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促而炎热,雨热同季;冬季漫长而严寒[2].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有森林、草原、溪流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但对于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的研究却未见报道,笔者于2000-2010年每年7-8月对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进行了研究,旨在弄清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保护区蜻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2000-2010年每年7~8月份结合学生野外实习对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蜻蜓进行采集.根据蜻蜓主要栖息于水域附近的特点,在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一些比较适合蜻蜓生长的水域及附近的草丛进行捕捉.做好记录,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蜻蜓的种类

2000-2010 共积累蜻蜓标本145号,经鉴定[3-5],共有4科7属,其中蟌科1属1种,蜻科4属4种,春蜓科4属4种,大蜓科4属4种(名录见表1).

表1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名录

2.2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2.2.1 白腹小蟌(Agriocnemis lacteola Selys)

下唇黄色,上唇、上颚、颊、前唇基及后唇基均为极淡的蓝色,合胸背前方黑色,合胸侧面带蓝白色,第三侧缝上端具一小黑斑.翅透明,翅痣淡黄色,后翅长18~20mm.足白色,具黑色短刺.腹部长度25~31mm,第一至第三节白色,由第四节向后逐渐呈淡褐色..

分布:河南、江苏、四川、湖南、内蒙古、浙江、福建、香港、海南

生活习性:成虫出现在5~9月.体型较小,常栖息于池塘边草丛中,捕食一些小型飞虫.

2.2.2 基斑蜻(Libellula depressa Linnaeus)

面色淡,具黑色毛,额部的毛密而较长,下唇中叶黄色,侧叶赤黄,上唇赤黄,具黑色毛,前后唇基暗黄色.额黄褐色,后缘色暗,表面具黑毛.前胸黑色,背板具褐色斑,合胸背前方黄色,具黑色毛,合胸脊褐色,无其它斑纹,合胸侧面黄褐色气孔周缘黑色.翅透明,后翅长30~37mm.腹部黄褐色,长28~35mm,各节的背中隆脊.

分布:北京、吉林、内蒙古、西藏、山东、陕西.

生活习性:成虫出现在5~6月,以8月居多,善于飞行.喜在树枝上栖息.并捕食蚊,蝇等飞虫.

2.2.3 异色灰蜻(Orthetrum triangulare melania Selys)

下唇中叶赤黄色,周缘黑色,上唇赤黄色,前后唇基暗黄色,额灰黑色,两侧及前缘暗黄色,头顶黑色,后头深褐色,后方具黄斑.头顶上着生两个锥形尖突,后头褐色.胸部全为黑褐色,由于被白色粉末,外观呈灰色,翅透明,后翅长30mm腹部长24~27mm.

分布:北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新疆、四川、广西、贵州、浙江、福建、台湾、海南.

生活习性:成虫6~8月出现数量较多.常栖息于河边.

2.2.4 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

下唇中叶黑色,侧叶黄褐色,其内缘褐色,多细毛.上唇赤黄色,具黑色前缘,前后唇基及额黄带赤色,具短毛,头顶具黑色条纹,横贯单眼区域,两端沿额两侧向下延展,头顶中央为一突起,突起下部黑褐色,顶黄褐色,后头褐色.前胸黑褐色.前叶上方和背板背面具白色斑纹,后叶较低,褐色.合胸背前方赤褐色,具细毛,合胸脊上面具黑褐色线纹,合胸领黑褐色,合胸侧面黄褐色,具稀疏的细毛,第一,三条纹褐色,只有上下端部分.腹部长26~31mm,赤黄色,第一节背面具一褐色横斑.

分布:广布全国.

生活习性:成虫5~8月出现,数量多.

2.2.5 黄腿赤鲭(Sympetrum imitens Selys)

下唇黄褐色,中叶中央具一黑线纹,上唇红色,基缘褐色,前后唇基褐色,额前面赤黄色,两侧及上方褐色,整个面部具黄色毛,头顶为一突起,突起顶端具一对黄色小突起,突起之前具一黑色宽条纹,横贯单眼区域,并向前后延展到额的后缘,两侧及突起的前面基部,后头褐色,缘具长毛.合胸背前方赤褐色,具褐色细毛,合胸脊上缘及合胸领黑色,合胸领前方具褐色斑,其它条纹不明显,合胸侧面赤褐色,具稀疏细毛及三条黑色条纹,腹部长25~29mm,红褐色,具褐色斑及条纹,肛附器黄褐色.

分布:广东、四川、贵州、东北.

生活习性:成虫出现于5~7月,8月居多.

2.2.6 棘角蛇纹春蜓(Ophiogomphus spinicornis Selys)

下唇黄绿色,边缘具细毛,上颚外方大部分黄色,其内缘及尖端黑褐色,上唇黄绿色,具褐色毛,前唇基黄绿色,中央淡褐色合胸背前方黄绿色,无条纹,合胸脊黑色,合胸侧面黄绿色,具黑色条纹,第二条纹中间间断,其上方黑纹甚短,后翅长33~35mm.翅脉褐色,臀三角分四室.腹部长30~32mm,大部分黄绿色,条纹黑色.

分布:内蒙古、四川、河南.

生活习性:成虫出现于4~6月.善于飞行.

2.2.7 北京大蜓(Cordulegaster pekinensis Selys)

下唇深黄色,上唇黄绿色,后唇基黄绿色,具窄的黑色前缘,中央两侧各具一黑色小斑点,额除邻接前缘脊有一个黑色“工”字型斑纹外全部呈绿色,单眼三个,后头绿色,具黑色毛.合胸主要为黑色,被有黑色短毛,合胸背前方具黄色横纹一对,条纹上端靠近合胸脊,下端尖细稍向外弯曲.合胸侧面具两个大的黄色斑纹.翅透明,后翅长44~47mm.翅痣黑色.腹部长45~49mm,主要为黑色.

分布:北京、东北.

生活习性:成虫于5~7月出现.飞行能力强.捕食能力强.

3 蜻蜓的应用价值

3.1 药用价值

蜻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动物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药用蜻蜓的种类及其药效就有记载,其中的猩红蜻就有清热解毒、补肾益精等功效[6].

3.2 观赏价值

蜻蜓色彩艳丽,身体修长,飞行灵活敏捷,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昆虫.蜻蜓的交尾是自然界中绝无仅有的一种交配方式:交配时雌虫六足抓住雄虫腹部,自己的腹部向前弯曲,与雄虫形成环状串联,其独特的姿势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途径,同时,蜻蜓点水,牵线飞行也是人们所喜爱的观赏方式.在黑里河自然保护区中棘角蛇纹春蜓(Ophiogomphus spinicornis Selys)通体碧绿,形态优雅;白腹小蟌(Agriocnemis lacteola Selys)身体小巧,通体呈蓝白色,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3 食用价值

世界的很多国家都有食用蜻蜓稚虫的习惯,如墨西哥、中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老挝等.在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等地都有普遍食用蜻蜓稚虫的习俗,常见的食用蜻蜓种类大约6~7种,由此可见,蜻蜓是一种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食用昆虫资源[7].

3.4 害虫防治

蜻蜓的幼虫和稚虫均为捕食性,各种小型飞虫如蚊子、苍蝇、小型飞蛾等均可做为蜻蜓的食物,一只马大头蜻蜓一天内能吃掉近1000只小虫.一只蜻蜓一小时内可以吃掉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8].所以蜻蜓可以作为天敌昆虫.在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北京大蜓(Cordulegaster pekinensis Selys)、基斑蜻(Libellula depressaL innaeus)、异色灰蜻等(Orthetrum triangulare melania Selys),其飞行能力及捕食能力均较强.对农业害虫的防治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4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资源的意义及保护设想

蜻蜓做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生物防治、医药保健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蜻蜓因其形态优雅,色彩艳丽,飞行姿态优美,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随着对蜻蜓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的开发,蜻蜓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体现出来.因此对蜻蜓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就具有了较大的意义[9].蜻蜓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水中,其幼虫可作为重要的水质指示生物,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蜻蜓幼虫的成活率.所以静态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水的质量是影响蜻蜓繁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而言,想要保护蜻蜓的多样性,首先必须使人们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尽量不污染水资源和空气是维持一个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这对蜻蜓来说尤为重要;其次,人们要爱护昆虫,不要随意捕杀蜻蜓幼虫,如果需要可以在蜻蜓的羽化高峰期进行有计划的捕捉.保护好蜻蜓资源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1〕张兵兰.中国蜻蜓目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D].中山大学,1999.1.

〔2〕郭成.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34(1).

〔3〕王治国.河南蜻蜓志[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2.

〔4〕隋敬之.中国习见蜻蜓[M].农业出版社,1984.

〔5〕王治国.中国蜻蜓名录[M].河南省科学院,2007. 4.

〔6〕王振鹏,刘玉升.蜻蜓的综合开发利用[J].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环境生物与昆虫资源研究学报,2009.7-9.

〔7〕冯颖,陈晓鸣,王绍云.蜻蜓目的3种食用种类与营养价值[M].中国林业科学研究出版社,2001. 2-5.

〔8〕张宏杰,杨祖德.陕西蜻蜓目昆虫资源[M].陕西省资源生物出版社,2009.

〔9〕虞蔚岩,李朝晖,宋东杰,黄成,王汉卿.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J].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报,2008(3):5-9.

Q969.9

A

1673-260X(2014)02-0022-03

猜你喜欢
褐色条纹蜻蜓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谁是穷横条纹衣服的人
别急!丢了条纹的斑马(上)
别急!丢了条纹的斑马(下)
蜻蜓
蜻蜓点水
蜻蜓
条纹,条纹,发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