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2014-04-19 02:47孔国忠周建荣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实验班心理学

孔国忠,周建荣

(1包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2.包头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孔国忠1,周建荣2

(1包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2.包头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本文采用等组对比实验法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探索了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设计和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加深了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实验;组织;设计

1 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最早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一经问世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和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

《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及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该门课程的教学若不与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很难较理想地达到教学目标.然而,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成了空洞的理论,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我们于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实验法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期望深入探索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设计和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实验的实施与结果

2.1 选择研究方法

2.1.1 等组对比实验法

选择基本情况相似的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另一个为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同一教师任教.

(1)实验对象:应用心理学两个班级.

(2)实验目标:案例教学法对《管理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3)变量设计

①自变量:在《管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

②因变量: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管理心理学》学习效果的影响.

③无关变量的控制:两个班的学生在知识基础没有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由同一名教师教学,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同;不给实验班增加特别辅导材料;在同一时间采用相同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

④干扰变量的控制: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睡觉、说话等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跑题,或发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和控制.

2.1.2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管理心理学》学习兴趣和态度情况,再考察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管理心理学》学习的影响.

2.2 实验过程与结果

2.2.1 实验前测

以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普通心理学为实验前测内容,试题全部为客观性选择题.

表1 实验前测成绩

表1表明,实验班与对比班两样本差异不显著(p>0.05).

2.2.2 实验后测

为试验班和对照班呈现了同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要求他们在对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照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分析结果打分,然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

表2 实验后测成绩

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比班在案例分析效果评价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班比对比班的学生在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由此可以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改变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有密切关系.

2.2.3 案例教学法对实验班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影响.调查对象是实验组学生,采用当堂收回答卷的方式.为检验学生答卷的认真程度和真实性,设计了两份结构不同、内容相似的问卷,并相隔一段时间后完成,以相互对应.发放问卷43份,实际回收43份,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100%,结果如下:有84.9%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学习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了;有7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明显加强;有87.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培养交流合作能力,更能让他们学以致用;88.1%的学生表示案例教学能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有机结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并希望今后的课堂教学更多的使用案例教学.

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在《管理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 教学建议

3.1 教师要精心组织好案例教学[1]

3.1.1 教师要做好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秩序地进行下去.

(2)选择好合适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高影响力问题来选择案例.案例选择是否适当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包含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案例,不必面面俱到,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加深对课程中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②案例要富有启发性.教学案例应蕴含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学生需灵活运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并通过互相讨论、启发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③案例的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如果教学案例的情节缺乏客观依据,甚至与实际情况相背离,则可能误导学生的思维.④案例的选择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情况.案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最好是学生学过和掌握的内容,以便于学生接受.此外,大学生正处在心理逐渐成熟期,他们对社会还没有比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还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稳定、独到的见解.教师如能用通俗易懂、情节性强、趣味性浓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就更容易诱发他们对案例学习和讨论的兴趣.

3.1.2 学生要做好准备

(1)每个人都做好发言的准备.小组讨论是学生准备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小组提出的种种认识往往能超越个人的局限,因为小组讨论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讨论中会涉及案例中各种问题与认识,能缩短教学前的准备时间,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和发言的机会.

(2)做好讨论前的心理准备.小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信心.一般来讲,有些学生会担心在全班同学面前表露自己的看法,怕出错,缺乏信心,这就给案例教学带来许多障碍.而若在小组讨论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在全班面前也不会胆怯了.

(3)准备与他人合作.小组讨论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了与他人相处并进行学习上的合作.与他人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利用他人的学习资源,并能有机会评价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这种合作能力的锻炼,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是极有用的.

(4)准备从他人那里取得认识方面的反馈.小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通过自己学习获得效益,也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反馈取得新的认识,并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

3.2 教师要周密设计好案例教学过程

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设计[2],这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教师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分解并设计,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为学生持续的建构奠定基础.支架式教学包括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结合支架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3]:引入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

3.2.1 引入案例

案例引入阶段是支架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搭脚手架,即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教师在本节课之前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每个讨论小组收集有关资料,并让学生根据上一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本节课的学习建立概念框架.上课时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按照作业要求做简单分析.

3.2.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融会了支架式教学的第二和第三个环节——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独立探索.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同时也包含了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案例教学的课堂就像是随着一连串问题不断深入的“头脑风暴”的课堂.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案例教学是否能成功进行,问题的创设成了关键环节.设立的问题一是要紧扣教学的中心目的.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案例的主体,能够揭示案例所要的本质东西,大体限制思考和讨论的范围,加强案例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问题应有问可答,有论可争,给人以思考和启发.三是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便于学生有言可发,切中要害.四是要变化提问的角度,从不同方面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2.3 呈现案例

案例呈现给学生的时间和方式可能因教学目标、案例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机上既可以放在讲授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后.方式上既可以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也可以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

3.2.4 讨论案例

案例讨论阶段是支架式教学的协作学习环节,即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案例讨论一般围绕着问题展开,特别是案例中所包含的高影响力的问题,但讨论的顺序并不总是一定按照问题提出的序列进行.讨论过程中,学生要自己进行意义建构,可能最终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教师要具备民主思想,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人格,能与学生开展平等的讨论.要鼓励学生展开争论,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及课程讨论时,要求学生具有文明行为方式,不得有粗暴及过激行为,教师必要时可以充当仲裁人.

3.2.5 总结案例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异议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深入思考,求得新知;对发表错误意见的同学加以引导,给予鼓励,鼓励他们这种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对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并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口头总结,旨在交流个人学习体会.然后由整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是锻炼书面表达技巧的机会,有利于细致地利用、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获得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回顾案例的讨论经过以及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实验表明,案例教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案例的形成过程花费较大,时间消耗较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有时难以达到想象中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有时较低.但案例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教学条件,加深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教学方法.

〔1〕王宇.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G642

A

1673-260X(2014)02-0271-03

本研究系包头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BSJG10106)

猜你喜欢
管理心理学实验班心理学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