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
——山西省浮山县财政局强化监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2014-04-24 08:09通讯员
财政监督 2014年7期
关键词:财政局县域金额

●通讯员 陈 强

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
——山西省浮山县财政局强化监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通讯员 陈 强

“郡县治,天下安”,治理县域历来是国之大政。在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植壮大县域财源,是推动县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城市“钱袋子”的管理者,如何当好这个家,理好财,让人民群众放心,是各县市财政系统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山西省浮山县财政局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安排、有效监管资金支出,全力支持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民生水平,逐步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的财政运行体制机制,为打造美丽浮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聚财力,保民生,让党和政府的温暖惠及百姓

多年以来,浮山县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项建设、推动全面发展、打造美丽浮山”的战略部署,不断强化组织收入力度,与县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实现了及时、足额入库,确保了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让人无比振奋,2013年,浮山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824.5万元,实现了年度预算19822万元的目标任务,比上年19808.8万元增长0.1%。财政局完成12143.7万元,为调整任务11772万元的103.2%,比上年10518万元增长15.5%。切实做大了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储备。截至12月底,浮山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81571.7万元,为调整预算数85136万元的95%,同比增长21%,达到上级要求进度94%的目标,保证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发放、机关办公正常运转、社会保障和部分重点项目支出需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的工作才有意义;把钱用在民生上,财政的工作才能见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之要,和谐之本。

浮山财政局本着“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财思路切实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倾注真情实感,汇集各方力量,投入“真金白银”,优先落实惠民政策,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年,围绕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十件实事,该局积极筹措财政资金,确保重点领域资金拨付按时到位。在产业转型方面,拨付晋盛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1000余万元;在“三农”方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230万元,农业增产补助资金305万元,“一村一品”工程114万元,农家乐项目97万元,农民合作社77万元,农村劳动力培训45万元,农村亮化工程1221万元,人畜吃水190万元,水利设施建设573万元,粮、林、农机补贴3643万元;在城乡统筹方面,农村街道硬化442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688万元;在节能减排方面,安排既有建筑改造等节能资金172万元,城市污水处理等环保资金260万元;在民生方面,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幼儿园新建改造项目1394万元,中小学教学宿舍楼维修资金1006万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资金全部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公职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工资调整、津补贴提高落实到位,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靠百姓、发展惠群众。

今年,浮山县财政将投资1.6亿元,从群众亟需解决的交通、用水、供热、供气、养老、危房改造等民生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继续为全县人民办好10件实事,全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重监管,强评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为人民当家理财,既要增收,也要节支。2013年,浮山县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紧紧围绕财政评审工作任务,坚持“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理念,强化政府投资评审工作职能,拓宽评审领域,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积极探索财政投资评审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节约政府投资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服务经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截至目前,浮山县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共完成评审项目102个,共评审资金23187万元,审定资金19488万元,核增金额51万元,核减金额3750万元,净核减金额3649万元,核减率为16%。其中:预算评审共受理预算评审项目68个,送审金额16886万元,审定金额13615万元,核增金额48万元,核减金额3319万元,净核减金额3271万元,核减率为20%;决算评审共受理决算评审项目34个,送审金额6301万元,审定金额5873万元,净核减金额428万元,核减率7%。

一方面,坚持阳光运行,促进评审透明操作。一是把好资料受理关。要求送审方按《评审项目资料清单》认真如实填写评审资料,评审方严格审查评审资料是否合理、完整,双方签字盖章后进入评审程序。二是做好现场踏勘关。要求项目方、施工方、监理方和评审方四方都同时出现在建设场地,评审方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到现场,方可实施评审测量、摄影和记录,踏勘结果做到四方相互知情和认可。三是把好评审初稿核对关。编审出的评审初稿,通知送审方逐项核对,并认真填写核对表,若存在有异议的部分立即提出合理意见,共同核查认定,若没有异议,在投标期限前五个工作日内由评审方出具正式评审报告。同时开好四方例会,定期召开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和评审方四方工程联席会议,对工程进展情况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共同协商,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解决。四是把好项目评审造价关。通过公开招聘,确定四名工程造价工程师为项目评审造价编制人员,做到各负其责,统一办公,不但有效地提高了评审质量,还进一步提高了评审效率,节约了评审费用,有力地推动了评审整体业务平稳运行。

另一方面,坚持全程监管,夯实评审质量基础。全程监管就是全过程跟踪评审,针对评审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评审项目,要求按《浮山县财政投资评审全程跟踪告知书》事项严格落实。一是开工前会同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一起对地形地貌及设计标高现场认定,以便在决算时认定增减项目内容。二是施工期间每个施工阶段都不定期踏勘评审,详实记录和多方位摄影,监控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点监控隐蔽工程和主体关键部位,如有变更存在增减工程量内容的,需经四方同意核准工程量后方可实施,要求建设方通知设计方,出具变更设计图纸或说明。三是竣工决算评审认真、细致和准确。决算评审是评审的最后关口,做到严防死守,每项工程验收合格后,严格开展竣工决算评审,依据实测实量确定工程量,使用好定额标准,坚持“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原则编审决算书,出具评审报告。通过实施全额跟踪评审,使评审工作重心向事前、事中转移,控制了工程造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菲)

猜你喜欢
财政局县域金额
2001年-2020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来源情况表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全国地市级以上(不含县级市)会计机构负责人名录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全国地市级以上(不含县级市)会计机构负责人名录
立案
全国地市级以上(不含县级市)会计机构负责人名录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