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保平安

2014-04-25 11:19姜红德
中国信息化 2014年6期
关键词:天网治安监控

本刊记者|姜红德

今后一段时期,以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平安城市项目建设仍将是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

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谭晓准介绍了我国平安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从2004年到2009年期间,是监控系统建设阶段;2009年至今,我国平安城市逐渐进入监控视频图像信息共享阶段。今后一段时期,以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平安城市项目建设仍将是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其涉及的城市范围更广,对安全防范技术水平和应用深度的要求更高,可说是首轮平安城市试点建设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提升的新一轮平安城市建设。

平安城市成安防焦点

200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关于在全国开展平安城市建设的通知》之后,我国相继启动了在天津、重庆、昆明等多个城市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试点。

据了解,“平安城市”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大型综合系统,范围涵盖治安、交通管理、消防、刑侦等多个公安警种,包括社会治安监控系统、交通智能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社会重点防范单位的监控系统等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协作。

平安城市近年来成为安防行业的必争之地。从周克华案到吉林女婴被害,再到雾霾限行车辆抓拍,联网、智能、融合已成为平安城市建设大趋势。面对各类安全隐患甚至暴力事件,二三线城市治安管理能力有限,因此平安城市建设在这些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截至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均已开展以视频监控为基础的平安城市建设。现在以平安城市为标题的公共安全、卡口系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的建设都在掀起更大的高潮。全国的投资规模是很大的,发展也很快,现在大多数城市正在做二期、三期,少数城市在做一期的工程。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很多现有应用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拓展,一些技术上的不成熟和应用建设中的不足,导致目前平安城市建设出现5大核心问题:

图像不清晰。视频监控系统是平安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城市中使用的大部分监控系统,由于之前建设时技术不够成熟或者成本控制等多种原因,摄像头分辨率、帧率低,拍摄图像模糊,往往在突发事件的研判中漏掉关键信息,造成难以识别,无法发挥作用。

网络不通畅。目前,有线传输是传统平安城市监控点部署的主要手段,老城区、偏远地区、环境恶劣地区、供电困难、监控点复杂等区域,难以使用传统的有线方式建设,取得有效监控,同时,一线干警的处置信息也无法实时传回调度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治安图像的有效覆盖。

存储不完善。随着智慧型平安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前端采集的数据量巨大,这就要求存储设备容量大、业务扩展快、数据安全性强。同时,存储数据还是公安部门及相关部门对图像进行分析的数据源,需要能够同时支持高级别的安全性、丰富的权限管理功能、数据的高共享性、数据读取和写入的高性能。然而,传统的磁盘阵列存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容量大、业务拓展快、数据安全性强的要求,对于海量数据无法精准定位和提取。

信息不共享。目前,大量的信息难以实现共享,控制信令、流媒体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产生了众多信息孤岛,缺乏与应急联动、侦查破案、情报研判等公安业务的深度融合。

分析不智能。目前,平安城市建设在效果和实现方面遇到的最大技术瓶颈是视频分析。 2013年3月,长春市一辆丰田轿车被盗,随车被盗的还有一名两个多月大的婴儿,案发第二天,失窃车辆才被发现,而被人广泛关注的婴儿已被凶犯杀害。为什么不能及时发现失窃车辆?专家分析,目前在平安城市技术上我们缺少一个端到端的计算架构,使不同摄像设备的关键信息被快速关联起来,从而进行分析。如果在前端,我们可以将目标车辆的特征作为输入参数、作为前端摄像设备的检测特征,并通过智能前端的过滤,从所有的监控点中抽取相应的元数据,然后快速导入大数据系统进行检索和分析,我们极有可能在短时内发现被盗车辆,从而阻止犯罪行为的恶化。

下一步:高清监控信息共享

加强城市图像和视频监控,实现各种数据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已经成为我国公安部门、科技部门加强平安城市建设的下一步战略。2012年3月《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提出:到2015年,各级公安机关要“建成一个共享平台、完善一张传输网络、建立一个数据库、构筑四大保障支柱”。即建立互联互通及在授权范围内互控的多级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传输顺畅的网络环境和架构,多层级的数据库,以及比较完备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专用技术和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基本满足各部门、警种以及情报研判、指挥通信、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管理、反恐防暴、维稳处突等工作对视频图像信息的需求,将视频监控技术打造成公安机关支柱型的专业技术。

《任务书》里明确规定了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战略部署,以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建设和优化视频监控系统及相关设施,建立完善的视频图像信息深度应用机制,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视频监控系统的有效整合和视频信息共享。

具体建设目标是: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要完成四项任务要求:全国地市级和东部地区100%、中部地区90%、西部地区80%以上的县级公安机关建成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在部、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及在授权范围内互控的基础上,开展多级平台间的联网调试工作,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省级共享平台与辖区内各级平台的联网率分别达到100%、90%、80%以上;全面完成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公安业务信息系统或平台的融合应用;按需建成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全国公安机关的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健全视频监控系统及视频图像信息的管理、维护和应用工作机制;推动各部门、警种建立、完善视频图像信息专业工作队伍;逐步整合必要的社会视频图像信息。

从公安部对上述工作任务的部署可以看出,未来城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重点在于:建设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全国公安机关的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建设、改造或升级各级公安机关的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环境和架构;建设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公安业务信息系统或平台的融合应用。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需求和技术要求,必将影响未来安防视频监控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的方向。围绕上述重点应用需求,进行应用中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将是企业在新一轮平安城市建设以及其他领域视频监控应用市场得到发展的关键。

“天网工程”数据护航

作为平安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GIS地图、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通过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视频专网、互联网、移动等网络通网闸把一定区域内所有视频监控点图像传播到监控中心(即“天网工程”管理平台),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违章、城管违章等图像信息分类,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早在2008年六盘水天网工程一期项目就已经启动。一期工程对六盘水城市治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一期建设因受建设范围与投资的影响,与完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各单位信息系统各成体系,没有在一个全局的范围内建设数据仓库,不能对各类信息及时收集、汇总并加以分析,不能满足决策分析的要求。另外,现有报警与监控网络覆盖范围还不够,投入还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和城市治安防控的要求。

2012年,天网工程二期项目被列入了六盘水政府公布的“十大”工程中,六盘水市政府决定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让这张市民“保护网”更为缜密。天网工程二期建设以一期为基础,实现全市治安管理监督、指挥、执法、处置和评价工作的数字化。 据悉,六盘水天网工程项目是中国平安城市建设有史以来,第一个超大规模的基于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的工程,也是中国首例集社会治安、交通管理、城市信息、应急管理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安信息化平台融合项目。2013年7月1日,天网工程试运行,六盘水市24小时内的各种动态都在“天网”的保护之下。截至目前,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及各县、特区、区城区主要道路、交通干道及路口、党政机关、治安复杂区域及其他重点要害部位,新建了12509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和1020个报警点。

2013年12月25日下午,贵州六盘水市民聂女士用塑料袋把1.5万元钱层层严密包好后,打车出门。下车后聂女士突然发现,钱竟然被遗忘在出租车上。由于没有记住车牌,在附近找寻一圈无望的聂女士次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警。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刻调取出了事发地附近4个摄像头的“天网”录像,并在其中一个摄像头内找到了聂女士下车的记录。通过跟踪行车路线和一系列技术分析,警方在录像里清楚地看到了出租车的车牌,随即通过交警部门找到了车主的联系方式,顺利找回了聂女士遗落的1.5万元现金。有数据显示,六盘水天网工程测试期间,共有效接警11万余起,出动警力20余万人次,帮助办案单位提供破案证据11次,各类案件稳中有降。

当地公安部门负责人表示:“以前办案单位要调齐监控录像,4名民警要花一整天的时间,现在只要输入案发地点、时间段,‘天眼’只需40分钟就搞定了,通过天网能够有效预防犯罪、高效打击犯罪,犯罪率在减少,市民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天网治安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Me & Miss Bee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网 购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厉害了!中国“天网”
起念
科学训练监控新趋势——适时监控
DNA编织人体“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