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2014-04-26 08:48刘真贞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耳部鼓膜中耳炎

刘真贞

(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 耳鼻咽喉科,湖北 荆门 448002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刘真贞

(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 耳鼻咽喉科,湖北 荆门 448002 )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拉啶、强的松联合沐舒坦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痊愈49(例),好转12(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36、22、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5/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分泌性中耳炎;辨证分型;中医疗法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耳部疾病,由于该病病程长,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咽鼓管活动或功能障碍[1],引发耳部压强失衡所致,临床治疗常采用抗生素等。该病在传统医学中属“耳胀”“耳闭”范畴,多为风邪入侵耳部致气机不畅,或风夹湿入侵耳部致水湿内停导致耳窍积液而致。本研究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的10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4例,62耳,男28例,女26例,年龄12~62岁,平均年龄(37.2±8.3)岁,病程2~40天,感冒后发病39例,鼻咽部炎症11例,不明原因4例;对照组54例,65耳,男29例,女25例,年龄11~60岁,平均年龄(36.9±8.1)岁,病程3~37天,感冒后发病37例,鼻咽部炎症10例,不明原因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2]

①患者的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排除鼻咽癌患者;③排除严重心、脑、肝、肾等脏腑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拉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H13020787,0.25mg,每次3粒,每日3次)、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33021207)5mg,联合沐舒坦(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H20031314,600mg,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治疗。

治疗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①患者病程较短,耳部自觉闷堵感,辅助检查见耳膜稍有内陷,光锥可见,鼓膜呈现粉红色,舌红苔黄脉数,风邪犯肺,治以疏风清热,行气通窍,药方组成为半夏12g、辛夷12g、金银花9g、连翘6g、蒲公英12g、贝母6g、菖蒲6g、甘草3g;②患者病程超过15天,耳部有闷堵感外还感觉胀痛,辅助检查见耳膜内陷严重,光锥消失,鼓膜潮红色,舌红苔腻脉数,肝郁肺阻,治以疏肝宣肺化痰,行气通窍,药方为辛夷12g、柴胡6g、川穹9g、藿香6g、菖蒲6g、木香6g、泽泻6g、黄芩3g;③患者病程超过25天,耳部闷胀明显,鼓膜浑浊内陷成橙红色或黄色,严重者鼓膜可与鼓室内壁粘连,舌暗苔滑或有瘀斑,脉涩,治以宣肺化痰,行气活血通窍,药方为辛夷12g、桑白皮6g、泽泻6g、桃仁3g、红花3g、陈皮3g。所有中药均加水500mL煮开15min后温服,每日1剂,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3]

痊愈:耳部闷堵不适等感觉消失,辅助检查和听力检查等均恢复正常;好转:耳部闷堵不适等自觉症状、辅助检查和听力检查均有明显好转;无效:耳部闷堵不适等自觉症状、辅助检查均没有改善。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痊愈49(例),好转12(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36、22、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50,*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5/5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2.82,*P<0.0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在耳鼻喉疾病中比较常见,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病率为78%左右[4]。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呼吸道感染、炎症、咽鼓管本身的功能有关。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变态反应有一定的联系,但发病机制并不确定,因此西医治疗以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为主。本研究选用的即为头孢拉啶、强的松和沐舒坦口服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会出现口干、头晕等不适症状。

在祖国医学中,该病属于“耳胀”“耳闭”范畴。发病初期,患者由于风邪入侵、气郁闭塞而发病,随着病程延长,患者自觉耳部闷堵症状加重,鼓膜内陷越来越严重,从风邪侵肺发展为肝郁肺阻,可能表现为心情烦躁等[5],治疗原则应从疏风清肝变为疏肝清肺化痰,药物方面除了应用辛夷宣通鼻窍,将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药物换为黄芩等药效更强的药物外,还需加入柴胡、藿香、木香等疏肝理气的药物。随着病程的迁延,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可出现耳部胀痛、舌部紫斑等淤血症状,应加入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改善瘀血症状,从本质入手调整患者身体状况。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以发挥传统中医优势,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给予个性化治疗,解除发病病因,效果显著,且中药本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较好。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1] 何春玲.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86-687.

[2] 舒诚华.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83-84.

[3] 戈言平.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1,39(3):130-131.

[4] 林淑琴,韩茉,张亚.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45例[J].福建中医药,2012,43(30):32-33.

[5] 杜长河.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46.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3-20

R276.1

A

1673-2197(2014)12-0068-01

猜你喜欢
耳部鼓膜中耳炎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银屑病患者外耳部皮疹观察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耳部放血疗法治疗风热血热证风瘙痒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