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6 08:48张耿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腹膜炎内毒素化脓性

张耿杰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张耿杰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A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例AS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承气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研究组第一次排便及排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毒素及白细胞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SP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疗效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ASP)为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是指由腹膜脏层及壁层细菌感染而导致的急性炎症。根据发病机制可将ASP分为继发生腹膜炎及原发生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十分常见,是指腹腔脏器遭到外伤、穿孔导致的内脏或腹壁破裂,是诱发ASP的常见病因;而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不存在原发病灶,其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ASP发病较急且病情危重,若未采取积极有效的诊治措施,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采取手术及药物方法治疗以消除炎症,改善患者全身状况,积极消除原发病因是ASP的基本治疗原则。目前,非手术治疗以全身支持、抗感染、对症处理等为主,但研究发现,由毒素或细菌所致的过度炎症状态,无法通过药物仍给予控制,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副作用较大,临床疗效欠佳[1]。为此,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1例ASP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AS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50例;年龄18~65岁,平均(39.6±5.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h至3天,平均(1.25±0.35)天;其中急性阑尾炎45例,消化道溃疡32例,胆囊炎30例,意外妊娠破裂10例,其它5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22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为具有手术指征及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余采取保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对病灶进行修补与切除,充分冲洗腹腔;术后患者均采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及抗炎抗感染治疗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承气颗粒治疗,10g/次,2次/d,温水冲服。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主要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毒素及血常规检查、胃肠功能恢复状态等。

1.3 疗效评估标准

治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刀口良好愈合,白细胞正常,体温正常;显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刀口轻微感染,白细胞及体温趋于正常;有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刀口轻微感染,白细胞及体温稍高;无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刀口感染严重,病情有加重趋势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第一次排便及排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n)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研究组612.12±1.221.52±0.87※对照组613.59±1.822.12±1.0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内毒素及白细胞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内毒素及白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相应治疗后,两组内毒素及白细胞水平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组别例数(n)时间内毒素(pg/mL)血常规(×109/L)研究组61治疗前1563.54±158.2115.22±4.82治疗后630.12±102.32※△8.53±2.56※△对照组61治疗前1535.54±160.2315.21±4.86治疗后845.65±126.33△11.32±3.2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ASP)属于普外科临床常见病,该病主要因腹膜脏层及壁层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病,属于急性炎症反应。ASP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感染中毒症状等;体征表现为腹式呼吸消失或减弱,腹胀明显,肌紧张、反跳痛、压痛,腹部叩诊呈鼓音,直肠触痛及前窝饱满,肠鸣音消失或减弱等。根据ASP的发病机制可将其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的一般感染途径为上行性感染、血行播散、透壁性感染、直接扩散。急性阑尾炎是导致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常见的类型为继发性腹膜炎,诊断时应从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入手,结合辅助检查给予综合考评,同时医师要对ASP的病因进行明确分析,掌握好手术指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西药联合控制介质过度表达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2]。祖国医学认为,ASP为“邪毒里热内聚”所致。大承气颗粒出自《伤寒论》,是通里攻下法的代表方剂,主治以满、痞、实、燥为主症的阳明腑实证,方中芒硝、大黄泻下通便,枳实、厚朴行气散结,四药相配可泻下行气并重,全方共奏峻下热结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承气颗粒对于腹内感染、严重创伤、内科危急重症所致的全身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内毒素水平,控制炎症反应,保护相关靶器官及肠屏障,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研究组第一次排便及排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毒素及白细胞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ASP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若腾.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3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5-16.

[2] 田传兴.清解通下冲剂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6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28):322-323.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3-14

张耿杰(1980-),男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创伤与重症急救。

R2-031;R572.2

A

1673-2197(2014)12-0071-01

猜你喜欢
腹膜炎内毒素化脓性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