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2014-04-26 08:48杨小东高云芬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通心络短暂性控制率

杨小东,高云芬

(涞源县医院 内科,河北 保定 074300)



通心络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杨小东,高云芬

(涞源县医院 内科,河北 保定 07430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TI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通心络及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经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时间临床症状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天后观察组控制率为51.4%,2周控制率为80.0%,4周控制率为88.6%,6周控制率为94.3%,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的临床控制率。对照组患者有1例进展为脑梗死。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TIA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通心络;阿托伐他汀;短暂性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1951年由美国神经病学专家Fisher首先提出,经半个多世纪研究发展,TIA发生机制仍有争论,并存在多种学说:脑血管痉挛、微栓子栓塞、炎症学说、血流动力学改变、盗血综合征等。TIA是一种脑血管临床急症,我国的人群患病率为每年180/10万,是脑卒中的高危因子[1]。约有30%的患者会进展为脑梗死,临床综合治疗已明显降低了这一风险,但TIA发作后数月内卒中发生率仍为9.5%~14.6%[2]。我院对TIA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及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12月在我院诊断为TIA的患者70例。男性4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8.37±4.2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人口学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主要症状:①突发起病;②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表现;③持续时间短暂;④恢复完全,缓解期无神经缺损症状;⑤反复发作。排除标准:①CT等检查有新发梗死或出血灶;②合并严重心、肝、肺脏等疾病;③血液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通心络3粒+阿托伐他汀40mg,其中通心络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出院后仍继续口服以上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TIA发作后3天、2周、4周、6周的控制率。常规抽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凝血四项等作为安全性指标,同时观察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时间临床症状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天后观察组控制率为51.4%,2周控制率为80.0%,4周控制率为88.6%,6周控制率为94.3%,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的临床控制率。对照组患者有1例进展为脑梗死。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患者控制率比较 [n(%)]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突发性、局灶性、反复发作性、完全缓解性、无梗死性、预警性等特点。在发作早期给予正规治疗并控制其反复发作及远期危害是治疗的重点。通心络胶囊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人参、全蝎、蜈蚣、水蛭、土鳖虫、赤芍药、冰片组成,选用益气与虫类通络药物等配伍[3]。五种虫药的特殊通络作用,可以降脂抗凝、维护血管通畅、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问题,其更独特的作用在于防治长期血液黏稠造成的血管内膜受损,解除血管痉挛[4]。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稳定斑块、延缓粥样进展、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多种作用。两者协同应用可以起到强化作用,以保护血管内皮。临床观察证实,通心络胶囊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虽然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临床症状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对TIA症状控制都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控制率,治疗效果突出,无明显不良反应。研究组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增加病例数,继续研究其相关的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通心络胶囊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TIA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反复发作,起到远期保护作用,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熊小平,李渝,王荣耀,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1):28-30.

[2] AlBERS GW, CAPLAN LR, EASTON JD,et al.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J].NEJM, 2002,347(21):1713-1716.

[3] 田健来.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2):264-266.

[4] 郭莉莉,廖原,马双喜,等.通心络胶囊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5):122-123.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3-07

杨小东(1979-),男,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科急重症的诊断与治疗。

R743.31

A

1673-2197(2014)12-0121-01

猜你喜欢
通心络短暂性控制率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CABG手术患者Fib、MPV水平的影响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