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留学,怎么留才保险?

2014-05-04 09:35覃巧云,董德
留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低龄留学生加拿大

少年留学,怎么留才保险?

中国少年们浩浩荡荡奔向海外的高中,业已悄悄地改变留学生态。但高中留学路看似光明,却并不好走。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性格特点,国外的移民政策、文化氛围、教育举措、社会安全、陪读政策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当地时间11月12日9时,英国伦敦一所民居内,15岁的中国男孩李易欣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与远在北京的母亲进行视频对话,向她传达着自己一切安好的讯息。这位在一年前只身赴英、就读当地私立中学的小小少年,在极力融入西式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在忍受着少小离家的孤独。

在海外,他的“同路人”为数众多。《留学》杂志从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在英国,像李易欣这样在英读中学的中国大陆学生计有4000多人;包括香港地区的生源在内,英国中学校园里的中国学生数在8500-9000人。不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热门留学国也是如此。正如美联社此前刊文称,2013年,持F1学生签证赴美读高中的中国学生达到31889人。李易欣的故事,其实是中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一个注脚。

中国:NO.1的海外高中生源国中国

留学低龄化,是近几年来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此处的“低龄”,通常被定义为那些未满18岁、赴国外接受中小学教育的留学生,而赴海外读高中的人又是低龄留学中最大的群体,增长速度也最快。

2005年以前的中国,中小学生跨出国门的现象并不普遍;但从2005年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国人对于低龄留学的热情开始高涨——出国留学的中小学生总人数呈现增长态势,至2012年以后则是突飞猛进。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成为中国小留学生们的热门选择。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数字,在2005-2006学年,中国仅有65名学生持因私护照去美国读中学,到2012-2013学年,美国私立高中有23795名中国学生,7年时间增加了365倍。

英国的情形同样如此。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助理主任黄湘雯告诉《留学》杂志,根据他们近几年的跟踪数据,“中国低龄学生出国人数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在十年以前,这个数字非常低。”

商业嗅觉敏锐的留学中介机构,对于中国留学市场的这一变化反应迅速,其业务数据亦可以佐证中国低龄留学军团在数年之内的扩张。樱知叶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业内较早开设低龄留学业务的咨询机构,其美国中学业务占到了总业务量的90%以上。樱知叶美国高中部总监李素荣告诉《留学》,2005年左右通过樱知叶送出国的小留学生有10多人;其后人数稳步攀升,2013年客户数达到300多人,人数是此前的30倍之多;迄今为止,他们已累计送出2000多人。

在中国留学大军中,低龄留学生已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这方面,新加坡和加拿大是极佳的例子。截至2011年初,中国在新加坡的留学人员总数约5万人,在公立中小学就读的约1万人,占到总人数的20%。加拿大的中学因高性价比和安全性一直是许多中国家庭的首选,据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处教育专员朱旭所述,2013年,加国驻华使馆签证处向中国学生发放了29415个学生签证。从加拿大移民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其中将近30%的学生是到加拿大读中小学的人。

我国低龄留学热的兴起,对国际留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来自中国的中小学生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新加坡等热门留学目的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国家原有的国际生分布格局。《华尔街日报》数月前曾报道,过去五年,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国际中学生突然飙升了40%,其中3/4来自中国。2013年,中国已经取代韩国成为美国海外高中生源的第一大国。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的统计则显示,从2007至2014年,中国学生人数从不足2500人攀升至近4500人,增长近80%,目前,中国已是英国寄宿中学的第二大生源国。

与民间火热的低龄留学需求形成对比的是,从我国的政策导向来看,政府并不提倡低龄留学。早在2012年10月,教育部法规司公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就已经明确了官方对于低龄留学的态度。内文提到,“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为已完成义务教育的人群……留学中介不得进小学和初中校园开展招生宣传。”

但只要政府不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留学,家长们并不在意中介机构是否进入孩子所在的校园进行宣传。即使没有留学中介的鼓动,很多家长也打定了主意要送孩子出去读中学。

北京中国国际教育展,英国寄宿中学的展台前,学生家长正在咨询相关事宜。

孩子去哪儿?横竖那几个国家

在今年十月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张先生领着正在读初一的儿子咨询美国一所高中的招生官。张先生一家刚刚开始考虑儿子的留学事宜,却已经做了几个大决定:高中肯定要到国外读,妈妈得跟着,大人移民和小孩留学得一并操办。“七成选美国,三成可能考虑下英国或者加拿大。哎,你说以色列怎么样?我刚听说以色列也能留学,靠谱吗?”张先生扭过脸问《留学》记者,“我就是问问,好奇,我儿子应该去美国,没跑了。”

和目的国分布极为广泛的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留学不同,低龄留学的目的国选择往往集中于美英加澳和新加坡等少数几个国家。对于这些能负担起数百万留学费用的富裕家庭来说,上述国家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很发达,国盛民昌,环境优美,物质富足,可以投资或者移民,正是低龄留学目的国应该必备的。尽管不少其他国家也希望打开中国低龄留学市场,着手宣传,但失得先机,很难进入中国家长的首批考虑范围。

在具体国别的地域分布上,低龄留学生的选择却又不那么集中。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助理主任黄湘雯告诉《留学》杂志,目前他们所接触到的中学生并不像大学生那样过于集中在大伦敦地区,在去向选择上范围较广,学生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都有分布,而北爱尔兰地区则人数相对少一些。“就英国来说,中国家长和孩子们更看重学校的学术质量、对学生的照顾以及毕业生的去向等方面,而非地区。”

但在学校类型上,私立寄宿中学几乎是中国家长的首选。封闭、安全、门槛高,这些因素让家长们认为寄宿中学能够保障孩子的教育质量和人身安全。不过,私立寄宿中学相比走读中学或公立中学,数量有限,国际生的容量已趋于饱和,录取标准也在水涨船高。

面对快速的升温领留学需求和日趋激烈的申请竞争,留学中介不得不开拓更多的中学类型资源和留学目的国,向家长普及选校知识。低龄留学群体在学校类型、入学年龄、留学目的国等方面的选择上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英国就读私立中学的中国大陆学生人数

美国寄宿中学是中国家长目前最热门的选择。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中学部总监卢巍认为,就目前的美国中学留学市场而言,绝大部分的学生将“流向”走读中学。究其原因是寄宿中学的数量仅有300所左右,竞争激烈且录取比例不高。“对于一个初二、初三的孩子来说,托福考到80分颇有挑战性,但现在绝大部分的寄宿中学对托福成绩的最低要求是80分。如果希望申请到理想的寄宿中学,托福通常考到100分比较保险。因此,选择走读中学的学生会逐渐增加。”

目前新东方前途出国的中学业务板块中,寄宿和走读的比例差不多是“三七开”——赴美留学的人中30%选择私立寄宿中学,70%则是私立走读中学。

现在,诸如泰国、以色列等国家也开始进入中国家长的考虑范围。一位留学顾问向《留学》杂志反映,不少云南、广西等地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往清迈的国际学校就读;还有人前来咨询过以色列的中学留学业务。对于留学目的国,中国家长的选择已趋于多元化,不再局限于英美澳加等少数热门国家。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

张先生原本没打算让儿子在高中就出国留学。从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高级打工者”转型为创业老板,张先生一直在努力打拼。同很多忙于事业的父亲一样,张先生错过了孩子的许多成长瞬间。不久前,公司业绩上了正轨,他才拥有了一些私人时间,希望能多陪陪孩子,弥补逝去的亲子时光。

但当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都送孩子出去读中学,一切就都变了。“他们都夸孩子在国外中学很开心,我就沉不住气了,孩子他妈更着急,说反正迟早都要出去,那还不如早出去,早点适应,不然将来说不定又落后人家孩子了。咳,我也就随大流了。”对于父母的决定,张先生的儿子张萌表示无所谓,怎么安排都行。

张先生告诉《留学》,自己并不指望孩子通过留学将来能够挣大钱,只求他能正常成长,能养活自己就足够。他身边的朋友,也大多抱此想法:与其给孩子留下遗产,不如投资孩子的未来,让他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升入国外名校时具备优势,能习得更纯正的口语,是中国家长选择国外高中的要因。北京、上海的家长,因没有当地户籍或买不到理想的学区房而选择送孩子出去留学的不在少数。

拎客

第六级学院 Six Form College

英国的一种公立中学。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称,2015年3月将在中国市场进行推介。针对的年龄段是16岁以上的学生。入学之后,学生将学习该学校的A-level课程,也就是高中课程,或者是ID课程,即文凭课程。相对于中国学生来讲,这些都是高中阶段的课程。学生在读完了两者之一的课程后,可以通过参加考试入读英国大学。其收费情况是:学费在八千到一万人民币左右,寄宿家庭的费用则因地域而异。

“食品安全啊,空气质量啊,我倒觉得关系不大,将来孩子还得回来嘛,还是得面对这些。”张先生去教育展的那天,北京的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PM2.5的指数超过350。他觉得养孩子得养得皮实点儿,教育选择的关键是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过,要是女儿的话,我可能会犹豫一些,毕竟女孩需要父母操心得更多,不想那么早送出去。”

就《留学》记者的调查来看,中国的低龄留学生以中学生为主体,大多是父母做决定,留学申请也多是父母一手包办。

“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适合在12-17岁这么小的年龄出国读书,尤其是读中学。”卢巍对《留学》记者说。留学应是慎之又慎的选择,很多家长在做决定之前,忽略了许多问题,孩子本身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卢巍认为,家长做好引导工作非常重要。适合在12-17岁的年龄段留学的孩子,需要具备几个要素。

第一,关注学业且目标清晰。许多低龄留学生在出国之前并未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在一些人的意识里,会认为“国外的学业比较轻松,比较简单,出去就是happy”。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以美国历史课为例,每个学期都有考试月、考试周,考试频繁度不亚于中国中学。同时,考试成绩不单是由期末的考试分数组成,而是由家庭作业、课堂发言、随堂考、期末考试成绩等共同组成。对待学业,小留学生们不应掉以轻心。

此外,孩子的性格应相对开朗和外向,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乐于和人交流、沟通,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具有包容心、理解力,能够独立进行判断和理性思考;时间管理和自我管控能力要强。卢巍在接触客户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留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他们比较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判断、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弱。卢巍提醒前来咨询的家长,如果志在让子女出国读中学,“一定要让孩子还在身边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些方面的能力。”

语言,是一些学生需要在出国之前必须克服的障碍。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国外的全英文语言环境下,英文水平会越来越好,但实际不然。对于孩子而言,适应国外的语言环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卢巍认为,在将孩子送出国之前,中国家长须“全力以赴地提高TA对英语的兴趣”,无论是看英文电影,还是请外教,务必使孩子的英文水平逐渐提升。卢巍强调学英语不是为了考试,“孩子们在国内有必要锻炼下阅读英文原版书的能力”,否则到了美国学习以后就会发现,“阅读300页的英文书,挑战远远超过读300页的中文书。”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留学都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对于留学生本人乃至于家庭都有着至深的影响。因此,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些留学顾问看来,孩子对留学的态度至关重要,那些任由父母进行安排,表现漠然冷淡、不懂体谅的人,或并不适合出国,“即使出去了,在和寄宿家庭或同学相处时也会出现问题。”

樱知叶美国高中部执行总监Kelly曾接待过这样一位学生。她向《留学》回忆了当时的情形:与父母一道前来咨询留学事宜的王尧,对于留学的事情并不上心,整个谈话过程中都窝在沙发上低头摆弄手机,极少回答顾问的问题。多次沟通之后,王尧依然态度冷淡,这让郭淼觉得有必要拒绝这单申请。“留学一年要花费三四十万元,这是个投资,你应对家长感恩,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都不知道留学的意义是什么,到了国外如果依然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到时鞭长莫及,很难有好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个会失败的案例。”

英国适合绅士 美国强调自由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如何选择留学目的国,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许多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都相当显著且各有所长,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性格特点、国外的移民政策、文化氛围、教育举措、社会安全、陪读政策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英国、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和资深留学专家们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考虑到孩子未来上大学的问题,以及可能移民的发展走向。例如,如果学生的大学目标是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最好要到加拿大读中学。地缘的优势无法取代,在当地的中学里,学生可以获知很多本国大学的招生信息。

其次,到哪个国家去读书,要看孩子是否有移民的倾向。加拿大、澳大利亚,包括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的移民政策要优于美国和英国。比如,此前加拿大为了吸引国际学生,推出新政:凡是在加拿大获得本科及以上学位的人,政府会给3年的工作签证。而美国则只给留学生一年的OPT(Optiond Pratice Trainning,美国F1学生签证毕业后的实习期),最终留下来申请绿卡难度也比加拿大要大的多。当然,费用的问题也要考虑在内,因为各个国家的留学成本有高低。相对来讲,英国、美国等的留学成本要高一些,而新加坡、泰国则低一些。

除此之外,各个国家的文化氛围不同,培养出来的留学生气质也不尽相同。樱知叶美国高中部总监李素荣告诉《留学》,英国人十分重视礼仪、态度等方面,“他们认为一个人就得有内涵、有修养,内在和外在都要有体现。走路就要挺胸抬头,这样你才够儒雅,而男士这样才够绅士。”

与此不同,美国就比较自由、奔放,在礼仪、举止方面没英国那么严苛。美国西部的学校,“对学生就没有任何礼仪、举止上的管束,人们可以穿着很松懈的衣服,有最起码的礼貌就可以。

2014年11月5日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高中部总监卢巍接受《留学》采访。

在创新性上,李素荣认为,美国优于英国。“美国则是强调创新;英国更注重对于历史的认知,对过去的认知,借鉴过去,考虑未来。

基于这些不同,樱知叶美国高中部执行总监Kelly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质评估其适合哪个国家。“如果对方一进来就是很严谨、很有礼貌,给人小学霸的感觉,我认为他蛮适合英国的;其实从他们的穿衣风格就能看出来,如果学生插兜的姿势随意而潇洒,那他就比较适合美国。”这只是直观的感觉,还需要和对方深聊,“如果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十分强烈,那还是去美国。”

不过,很多情况下,顾问都只能给家长一些建议,因为有很多事情是由家长决定、与孩子无关的。比如,父母在某个国家有关系密切的亲戚,那么他们就会考虑让孩子在亲戚所在国家读书。生意往来、未来移民方向等也是如此。

频出新政抢生源,公立中学资源趋开放

更多时候,家长们还有可能被留学目的国的政策优势所吸引。近几年来,为了争夺中国生源,不少国家频繁放出政策利好,其中以澳大利亚和英国较为明显。

对于中国的中学留学市场,澳大利亚十分看重。2013年11月,澳大利亚移民和边境保卫部宣布,澳洲7年级(Year-7,等同于国内初一)及以上课程全部对中国留学生开放申请,此前,对中国学生开放的仅有十年级(Year-10,等同于国内高一)及以上的课程。这意味着,中国学生读完小学后就可直接赴澳就读高质量初中。2014年1月底,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年度媒体通气会上,教育领事徐佩仪(Eliza Chui)重申了这一政策利好。数月后,中国学生赴澳读初中的实施细则出台,澳洲驻华领事馆也相应出版了有关澳大利亚中学教育的指导手册,以便中国家长更详尽地了解澳洲中学教育的信息。

此外,英国则极力在中国推广其寄宿制中学。2013年秋季举行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英国展区特意开辟私立寄宿展台,让五所由英国私立寄宿中学组成的展团首次以组团形式亮相,在中国家长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官员介绍,自去年起,私立寄宿制中学成为英国招徕中国生源的重点品牌。《留学》记者观察到,在2014年秋季国际教育展上,私立寄宿中学展团依旧是英国的重要参展内容。

除了私立中学,英国还打算向中国市场开放一些公立学校资源。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助理主任黄湘雯告诉《留学》记者,2015年3月将在中国推介英国的预科教育机构——Six Form College(“第六级学院”)。据其所述,Six Form College虽为公立学校,但却可以招收国际学生,一般以应试辅导为主,收费较私立中学低许多。

另外,安全问题同样是在家长留学目的国选择上的一项重要考量。加拿大在移民国家中以安全著称,因而受到家长欢迎。在英国,枪支禁止私人持有,社会安全指数极高。此外,英国在寄宿中学的管理上十分严格,是全球唯一一个对寄宿制中学设立基本标准的国家。英国寄宿学校协会为全英国的寄宿制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的考核标准——《全英寄宿标准》。该标准被英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采纳,并作为对全国500多家寄宿学校进行考核评估的唯一标准。每三年,寄宿学校须依照接受独立审查,审查报告及时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对公众发布、接受公众查询。

至于陪读政策,各国规定不同。目前来看,对低龄留学家庭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新加坡政府出台的“母子陪读”政策。按此政策,在新加坡就读的17周岁以下外国学生,其母亲都可在新加坡陪读,母亲的学历和年龄则不受限制。

拎客

留学热门国家的监护、陪读政策

加拿大:12岁以下的国际学生到加拿大读书需要直系亲属陪读。留学陪读的家长可办理长达十年期的多次往返签证,每次可以在加拿大逗留六个月左右的时间。12~18岁的留学生不需要直系亲属的陪同,但需要一个监护人。监护人必须是加拿大的公民,能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在申请签证的时候家长要提供公证过的监护人的委托书。

英国:任何低于16岁的孩子都需要监护人。关于监护人,可以委托在英国的亲朋好友,或者委托学校的校监,还可以找专业的监护人公司。

美国:想去陪读或看望孩子的家长,可以申请探亲签证或旅游签证,探亲签证不能提前申请,须在子女办好学生签证后方才可以。探亲签证有效期为一年,可多次往返,每次的有效期在1~6个月。

新加坡:6~17周岁的外国学生,可以享受“母子陪读”政策。按照规定,陪读的人必须是学生母亲,父亲不可陪读,奶奶或者外婆也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代替母亲来新陪读。母亲的学历和年龄则不受限制。

澳大利亚:如果孩子未满18岁,父母或监护人可以申请580签证(学生监护人签证)去陪读,有效期到孩子年满18岁为止。18岁以下的留学生如果父母不陪读,则一定要设监护人。

别让孩子觉得他被抛弃了

17岁的留学生许铮,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和父母联系了。他负气地认为,父母的关注和爱都给了家中两岁的妹妹,而自己,只是一个被抛弃在美国的“试验品”。这样的局面,让许父困扰不已。

许父所欠缺的,是对儿子心理健康的细致关怀。早在被送往美国之时,许铮就已经有了不满的情绪,其父却一直都未发现。像许父这样没有维护好亲子关系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大都忙于工作,跟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十分有限,无形中让本已被地理阻隔的亲子关系更添障碍。

所以,卢巍建议家长们,“当你想把孩子送出去的时候,要注意维护好彼此间的亲子关系,既不能溺爱他,让他觉得离开了你不能生活;也不能让他产生距离感。要真正花一点时间去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仅是身体健康。”

大多数留学的中学生,一般仍会选择在国外完成大学教育。有家长不免担忧,长达7、8年的西方教育,是否会让孩子完全“西化”了?该如何面对回国时受到的文化上的反向冲突?

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中学部总监卢巍认为,从她目前所接触到的低龄留学回国的例子来看,没有什么被完全西化的人,只是需要过渡。我国第一批、第二批的小留学生如今才陆续结束学业回国。在前途出国美国中学部,就有12岁出国读中学的海归。这些员工的思维方式、沟通能力与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执行力、创新能力确实在很多时候比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员工要更快一些。但其做事的风格和方法,不一定能做到跟本土员工团队瞬间融合,这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樱知叶美国高中部执行总监郭淼(英文名字Kelly)不到16岁就赴英留学,“八年抗战”,在那里完成高中、大学以及研究生学习;回到中国时,已经连四个字的成语都说不出来。在踏入职场之初,她曾为人际关系而困扰。有同事说了一番话,令她至今印象深刻—“同事跟我说,Kelly,中国人要圆滑,你不但不圆滑,而且是有棱有角,再这样恐怕是不好生存的。”

尽管有种种不适,但郭淼坚持了下来。投身留学行业已6年,回想自己的经历,她有很多体会:“第一,心态很重要。不要认为自己留学回来有很大光环,这在别人眼里看来是扣分的行为。在刚回国,对中国社会已经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从最底层重新摸起,向别人证明自己可以适应这种工作压力和强度,所以坚持不懈也很重要。从国外回来的人,确实在思维见识上比没出过国的人要强一点,有沉稳心态,再加上坚持,相信一定可以成就自我,攀登塔尖。”

(部分人名为化名。实习生戴依宁、张梦元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低龄留学生加拿大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乘火车穿越加拿大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低龄留学当慎行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