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软环境 提升竞争力

2014-05-23 07:04胡建军
唯实 2014年4期
关键词:沭阳服务企业

胡建军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沭阳县委副书记,沭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沭阳县地处苏北腹地,属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基本县情,围绕“全方位、全领域、全激活”发展方略,突出“工业强县”主题主线,全面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增长连年上台阶、一年一大步,呈现出后发快进、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用环境来集聚资源、吸纳要素,靠的就是环境建设之功。在注重发展硬环境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软环境的培育和打造,始终把它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区域竞争的利器来抓,县委、县政府工作主题从2011年的“强化责任整顿作风、优化服务提升效率”,到2012年的“提振精气神、提升执行力”,2013年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提升发展软环境,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持续掀起了“软环境革命”,提升了沭阳形象,创造了沭阳速度,生动地诠释了抓软环境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竞争力。

“县官”要懂经济。优化软环境,首先是一项政府工程,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是“第一责任人”。对县一级而言,软环境建设的第一要务,就是不断提升综合投资环境。而创业文化的培育、发展氛围的营造、具体项目的引进,都需要当地主政者的引领;发展经济、提升产业也好,扩大开放、引进项目也好,首先要增强自身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过“选干部不光要政治可靠,还要懂经济”。对照“懂经济”的要求,沭阳从书记、县长两位主官开始,要求各个县级领导必须做到知市场、懂企业、会招商,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引领投资软环境建设,各级主要领导干部都被逼着走向产业发展一线、企业服务一线和招商引资一线。一要知市场。县委、县政府先后成立了木材加工等十大产业指挥部,分别由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总指挥”,调动各类人脉、技术、智慧、信息等资源,研究市场动态,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各级领导干部逼向产业研究、服务、发展第一线;组建了产业发展研究院,帮助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转化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强化产业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各类招商主体开展产业配套、补链招商提供针对性强的信息和服务。二要懂企业。把懂经济、懂企业作为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带头研究经济,注重加强对经济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想点子、出思路,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重点企业,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要求县级领导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协调解决企业在招工、融资、产品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三要会招商。从书记、县长开始,全县组建了16个招商协作组,县级领导任协作组组长,分管领域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协作组成员,明确年度招商任务,规定每月在外招商时间必须在10天以上,招商时间及成效按月通报考核。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一段时期,沭阳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担忧,其中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最多、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部门效能和工作作风问题。虽然明目张胆的吃、拿、卡、要现象不见了,但质量低下、人为梗阻、低效运转的情况依然存在,有些部门窗口单位,本可以一次性办结的手续,非要折腾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冤枉路;有些部门遇事不讲大局,推诿扯皮、“踢皮球”现象突出。2010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县上下组织开展了“弘扬责任文化,打造效率沭阳”的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弘扬责任文化。以打造责任文化品牌作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征集责任文化建设名言、制作责任文化标牌、设置责任文化宣传牌、传唱责任文化之歌”,以及“开门办公、周六上班、佩戴胸牌”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职工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的理念。二是掀起效能风暴。围绕“苏北全面争第一、全省年年有进位”的目标定位,引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弘扬“自加压力、勇争第一”的优良作风,着力打造一支作风实、效率高的干部队伍。每月定期召开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述职会暨未落实工作督查推进会,重点汇报上月已解决问题、未解决问题、什么时间解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逐一点评,并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打分,保证述职考评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创新监管平台。以百度沭阳吧“书记网络会客厅”主题帖为平台,组织各单位“一把手”上网“晒太阳”,先后出台了实名回复和限时回复等制度,把网名反映的问题作为“特殊交办单”。自“会客厅”开办以来,共有发帖30.4万个,其中网民反映问题8.6万个,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9%。四是加大查处力度。坚持对影响软环境案件“零容忍”,做到“组织处理、党政纪处理、经济处理”三管齐下,除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外,对所在单位“一把手”也要追究连带责任。2012年,全县共受理软环境投诉案件320件,查处案件105件,电视曝光67人,党政纪处分21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从“帮办”到“代办”。一个地方的服务环境,是各类市场主体最为注目的焦点,是软环境的“硬支撑”,体现着地方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在这方面,沭阳立足“确保让企业满意”的目标定位,改革审批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将体制机制创新融入投资服务环境建设的全过程。一方面,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将全县28个部门和10个中介机构的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集中到沭阳县行政服务大厅,确保能进系统的全部进入系统、能进行网上审批的全部进行网上审批,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坚决防止出现“体外循环”现象。2013年6月,又进一步精减行政审批事项50项,降低或取消行政事业收费事项30项,每年减少行政收费数千万元。另一方面,坚持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追求,践行全面服务、超前服务、主动服务,先后提出了“帮办、预帮办和代办”的概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创造性地做足做活服务文章,打响了沭阳帮办服务的“金字招牌”。

2010年,沭阳在经济开发区组建了帮办服务中心,建立“问题定期收集机制”,构建引资单位、帮办人员、职能部门、帮办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帮办服务体系,为广大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帮办服务,“帮办”的概念从此根植人心。

为进一步增强帮办服务的前瞻性、提升企业的满意度,2011年,沭阳又创新性地建立了“预帮办”制度,由原来注重企业投产前帮办向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帮办转变,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帮办内涵。“预帮办”制度的服务流程及事项不但涉及项目签约落户和前期证照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等环节,而且延伸到了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设备安装、招工、投产、日常生产经营等全过程,提前做好帮办服务工作预案,在帮助企业加快建设的同时,更是解决了企业后期生产经营过程的一系列问题,助推一大批企业迅速投产达效。江苏友富薄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计划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大企业,在企业签约落户之初,开发区帮办服务中心以及引资单位就超前谋划帮办预案,与投资商紧密配合、立体作业,项目从2012年4月注册,当年6月全面动工,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建成12万平方米厂房和三条食品包装金属薄板生产线。与常规建设周期相比,整整提前了一年时间。

2013年7月初,沭阳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县乡村“三联代办”服务模式,在县、乡(镇)、村三级成立代办机构,全程代办群众委托的事项,在全县唱响了“群众企业办事、公职人员跑腿”的服务理念。其中,村级专设代办员,受理群众代办事项,在1个工作日之内送达乡镇代办中心;乡镇代办中心接办后,如属本级权限的即时办理、限时办结;需到县有关部门办理的,由乡镇代办中心代办员上报县行政服务中心“代办窗口”并全程代办。据统计,“三联代办”机制实行以来,沭阳县已为群众代办涉及民生、生产、创业等事项3.65万件,群众对“三联代办”工作机制知晓率达99.3%,满意率达97.5%。同时,涉及服务投诉明显减少,全县越级上访量和涉及软环境投诉案件每年下降10%左右,已连续9年保持赴省进京上访“零登记”。

打造“资金洼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与一个地方金融环境息息相关,化解企业融资难题,是地方政府、企业和银行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沭阳围绕“政府引导、金融主动、企业互动”的思路,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营造了很好的“资金洼地”。一是强化招商引行。先后引进江苏银行、昆山农商行、交通银行来沭阳设立分支机构,正在积极招引浦发银行、苏州银行入驻沭阳,还不断加大与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县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建立企业融资工作半月会办制度,定期赴乡镇会办解决镇村企业融资问题。仅2013年以来,就召开融资会办会、银企洽谈会16次,累计为47户企业解决融资3.5亿元,签约项目132个,协议贷款24.3亿元。三是加强政银合作。为扩大贷款投放量,有关领导多次赴省市及苏州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财政性存款的调节作用,实行“存贷挂钩”制度,根据贷款投放情况对财政性存款进行调整。四是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互助基金规模,总规模已达9000万元,为69户企业办理互助基金207笔,金额达9.86亿元。五是整合担保资源。将原财政出资设立的5家担保公司合并为2家,并增资到6.5亿元,担保贷款倍数逐步放大到8~10倍,担保贷款利率上浮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基准利率的20%。截至目前,在保余额达40.73亿元。

猜你喜欢
沭阳服务企业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企业
企业
企业
沭阳:以“侨”架“桥”,助力侨企创新创业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沭阳:企村联建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