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的新概念

2014-05-26 18:01刘兆才
世界汽车 2014年4期
关键词:老款三明治后排

刘兆才

25万元的价格,在某些品牌那里,已经能买到一款配置不错的中级车了,而在奔驰等豪华品牌这里,却仅仅是一个刚入门‘小弟的身价。英雄还得问出处。

尽管售价较高,但是体现的格调却完全不同,这就是紧凑型豪华小车存在的价值。在这个市场上,奔驰A级入市很早,但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车型的“三明治”车身结构以及看上去略显臃肿的车身,很容易和MPV产生联想。这种造型的车在年轻人的脑海里就是一个拉货的角色,很难和奔驰的豪华概念联系到一起,绝对谈不上倾心,自然也就造成了其市场的惨淡,和宝马1系与奥迪A3等车型的大卖形成反差。直到2011年纽约车展上奔驰Concept A亮相后,我们看到了新A级的未来,尽管当时不清楚量产车型能保留多少这款概念车型的设计,但是其全新的平台和靓丽的造型,仍让我们心动不已。随后的2012年日内瓦车展上,量产版奔驰新A级车型正式发布,与概念车相差无几的造型让我们兴奋,终于,一款符合奔驰身份的新A级来了。

链接:

奔驰MFA平台

奔驰MFA平台,英文全称为“Merecedes Front-wheel-drive Architecture”,直译为奔驰前轮驱动架构。MFA替代了老款奔驰A级和B级采用的“三明治”式车身结构平台。MFA是一款延展性很强的模块化平台,类似于大众的MQB平台,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车身结构,还可以适用于四驱车型。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MFA只是前驱车平台,准确来说它是一款以前轮驱动为基准结构的高拓展性模块化平台。

前两代车型的“三明治”车身解读

所谓“三明治”式车身结构,就是把发动机和变速器以最大59°的倾斜角度设计并安装,一部分位于驾驶舱前部,另一部分则被安置于驾驶舱之下。当车身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驱动系统会向踏板方向斜向滑移,就像用力挤压三明治时,中间的夹心部分会从侧面滑出一样,从而使得动力系统不会直接进入驾驶舱内,以增加乘员安全性。

新A级的车身线条低矮流畅,摆脱了上一代的臃肿

后视镜的灯组造型是奔驰的家族设计元素之一

后尾灯的“C”形灯组是新亮点

16英寸轮毂算不上大尺寸,但是和车身结合起来很协调

新A级就该是这个样子。既然顶了“三叉星”的Logo,就不能让人看不上眼,造型要符合时下的审美,这是赢得市场的首要条件。不管追求的是运动还是时尚,新A级的消费人群都锁定在年轻群体,这回才算真正找准了目标。全新的奔驰A级与前两代并没有太多的血缘关系,新A级是使用MFA平台开发出来的新车型,除了与老款车型的名字相同,其他没有丝毫的效仿之处。新A级的造型在新颖时尚的前提下回归了传统,因为前两代车型在特殊倾角的发动机布局影响下,车头部分楔形的结构和车体臃肿的形象,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但在新A级身上,这种感觉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清新之感。新A级的前脸有两种版本,A 180和A 200都采用了普通版本的造型,而A 260则采用了运动版造型,即使用了与概念车类似的满天星钻石格栅。因为试驾车是A 180,所以遗憾地不能给读者展现钻石格栅。侧面车身的两条主要棱线塑造出了强烈的时代感,增加了这款小车的亲和力。车身两侧的后视镜上出现了熟悉的倒“V”字形转向灯,说明新A级终于开始融入奔驰的整体设计体系,家族性的设计元素开始出现了。尽管新A级的造型变化巨大,但奔驰当初在A级上赋予其满足家庭使用的初衷并没有被颠覆,反而有所增强。这点从车身尺寸就可以看出来。新A级的车身为4292mm,比宝马1系和沃尔沃V40的车身稍短,但已经比前两代A级的车身长度增加了409mm,整体看上去更加舒展。随着车身的加长,新A级的轴距也从老款的2568mm增加到2699mm,增加了131mm。车身宽度为1780mm,比老款车型增加了16mm,尽管这个数值不大,但论起车身宽度来,已经超过了宝马1系和奥迪A3了。再来看下车身高度,前两代的奔驰A级车身高度为1593,这个数据在所有的轿车系列里都很少见,尤如小型厢货的尺寸,和运动、时尚等词汇不太沾边。新A级进行了大幅缩减,让整车高度降低了160mm,接近两个拳头的高度,改进后的新A级车身高度为1433mm。这样的车身尺寸让新A级看上去有了低矮、宽扁的姿态,稳稳当当地趴在路上。

由于新A级尺寸的改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车内空间的变化。后排腿部空间比老款车型更宽敞了,这个感觉在我第一次坐进后排就有了明显感觉。腿部空间的宽敞感改善最明显,这除了车身尺寸和轴距的增加外,还得益于座椅的设计。新A级前后排座椅的坐姿很低。后排座椅尺寸较短,如果是成年人坐在上面,大腿距离膝盖处会有一部分是悬空的,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腿部的空间感,却损失了乘坐舒适性。后排采用3座联排的方式,中间没有杯架和扶手,空间比较通透。坐在后排向前看,视觉冲击比较大,完全找不到上两代车型的那种居家感,设计很前卫。前排座椅是桶形一体设计,头枕和座椅靠背采用连体式,这样一来就像一堵墙一样遮挡了后排乘员的视线,为了减轻压抑感,前排靠背中间被开辟了一个横向长条开孔,镶有亮色镀铬边,成为设计亮点。透过开孔可以看到中控台上的涡轮状空调出风口,这是内饰又一处亮点。5个涡轮状通风口很抓眼球,是黑色内饰的点睛之笔。中控台上增加了奔驰惯用的多媒体液晶屏,这是Command系统的显示终端。奔驰仪表盘的造型和显示内容也与奔驰车系接轨,不再像前两代车型那样自成一派。转向盘区域的设计很“奔驰化”,转向盘造型、按键、巡航拨杆、怀挡,这些在奔驰车系上常见的元素都用在新A级上了。整个仪表台的做工很精细,所有包覆件都采用了软质材料,很有档次。由于采用了怀挡设计,传统挡台位置富余出大量的储物空间,很实用,美中不足的是整个挡台区域通体使用了硬塑料,品质感稍打折扣,不过不影响实用性。前排驾驶席座椅采用了电动调节,而副驾位置则采用了组合调节方式,其中腰托采用了电动按钮调节,其他角度的调节则需用3个不同的手调节柄实现,稍显复杂。但这并不能说明奔驰不重视细节,恰恰相反,奔驰对细节的处理很用心,就连车门储物空间底部都设计了防滑垫,可见其细致程度。

仪表盘比上一代更简洁、大气

灯光控制区能体现细节做工

后排座椅可坐3人,空间可以接受

前排座椅的开孔是设计亮点

多功能操控杆也是奔驰的传统设计方式

怀挡设计是奔驰的经典手法

新A 180的桶形运动座椅值得称道

内饰已经完全融入奔驰的设计体系,风格与其他奔驰车系统一

座椅调节按钮完全“奔驰化”

外观内饰说得很细,就想体现第三代奔驰A级彻头彻尾的变化,接下来说一说驾驶特点。试驾车型是奔驰A 180,配备了1.6L涡轮增压发动机和7挡双离合变速器,动力输出并不显山露水,尽管在中控台上设置了运动、经济和手动驾驶模式,也只能说明这是一种“别人有我不能没有”的标准配置,因为A 180对于速度的追求比较低调,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在中控台上不显眼处有一个“ECO”按钮,这是一种经济模式运行的操控按钮,不管你用哪种模式奔跑,这个按钮都可以处于打开状态,如果你刻意将其关掉,那么在下次重新启动车辆后,这个按钮的工作指示灯还是默认打开的,可见节能是主旋律。虽然没有单独设置发动机启/停开关,但每次启动发动机后,这个功能是默认开启的,而且不能关闭。反常地深度踩踏油门后,你会发现发动机转速的上升明显比车速提升的反应快,随之伴以高分贝的涡轮吼叫声会让你不得不屈从地收回右脚。所以,在努力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开始妥协了,我觉得稳稳当当、不疾不徐地行走是A 180正常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才能真正体现出以往奔驰车型带给你的驾乘愉悦感。

新A 180的前格栅是简化版,喜欢满天星钻石版前格栅的朋友只能多花银子购买A 260了

1.6L涡轮增压发动机没有刻意追求动力性

链接:奔驰A级历史

第一代奔驰A级(1997—2004年)

1997年,第一代奔驰A级车诞生,内部代号为W168,采用前置前驱的驱动方式。造型上走居家风格,酷似MPV的感觉,使用“三明治”式车身结构。

第二代奔驰A级(2004—2012年)

2004年,第二代奔驰A级车型诞生,内部代号为W169,造型和车身结构没有变化,主要在动力和配置方面进行了升级。

第三代奔驰A级(2012年)

第三代奔驰A级内部代号为W176,新车型以2011年纽约车展推出的奔驰Concept A为基础,采用全新MFA平台研发,同时尺寸、动力及配置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猜你喜欢
老款三明治后排
后排桩长度变化对双排桩的影响分析①
三明治
第三代名爵 6
拉达秀
月亮的三明治早餐
纽约市最著名的三明治
复古新宠
瑞典喊公民存老款纸币
两厢车后排乘员保护机制研究
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