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4-05-30 08:42陈川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表面积生活化数学知识

陈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盒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二、努力使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生活气息

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评价要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的弊端。教师要注意尽可能的给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单元时,提供给学生两张大小比较接近的图片(面积分别为7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请学生先观察,再比较一下两个面积的大小。学生就会发现仅靠前面已经学过的观察法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谁能有更好的办法吗?”一石擊起千层浪,学生们自主探索、操作的欲望被激发,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进行合作交流后再汇报: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有的说:“我们可以把两张图片分别和一本本子比较,哪个比本子大哪个比本子小,比本子大的图片一定比本子小的图片大,这就可以比较出大小了”;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纸片摆摆,那张摆的纸片数多,哪张的图片就比较大”;抓住学生的回答闪光点,把图片反过来,呈现出已画有小方格的一面,来数小方格个数比较大小。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 从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再到数格子法,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出猜想, 最后再用实验加以验证。使得学生的兴趣勃发、思维飞扬、灵感激发,恰当的教学方法生活化为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技能产生一质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再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四、密切联系生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如在“分类”这一单元“整理书包”课外练习,我布置同学们到图书馆或书店、超市还是水果店看一看,图书、超市水果是怎样分类,并与同学们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学生要完成上述的活动,既需要进行一些小调查,又需要把调查的结果用语言进行交流,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学生认识了钟表后,在布置练习中,我还安排了“说说你一天的作息时间”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还组织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在小组讨论中,还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作息时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比一比谁的作息时间比较合理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作息时间等。又如一年级(上)布置学生调查班上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一年级(下)课外布置学生“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一星期家里扔掉多少塑料袋”,通过布置上学生经历这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使学生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了解统计的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又如教完“元、角、分”,就布置学生回家跟父母玩购物游戏。

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也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猜你喜欢
表面积生活化数学知识
积木的表面积
巧算最小表面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巧求表面积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表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