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教学浅谈

2014-05-30 08:42毕小光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事例教材语文

毕小光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綿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更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最痛苦的事,往往几节语文课下来,学生已开始厌倦。面对这种情形,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得出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语文与生活脱节,失去了源头活水;二是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让语文失去了血肉。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语文课堂充满趣味,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特有的魅力和快乐?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

氛围的和谐愉悦是快乐教学的外部表现,要把这种效果充分表现出来。首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紧扣教材设疑,深入浅出,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内在美,让语文进入内心世界,成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丰厚的人格内涵,提升生命的品位。另外,最关键还在于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关系,而师生关系的和谐,关键在老师。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要使教学变成快乐的事情,首先教师要快乐,这样孩子才会感染快乐。

因此,教师每一节课都要真诚,带着微笑,以爱的情感唤起学生爱的回应,用亲切的话语期待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思考,用平等、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所关注和重视的,这样就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从而达到最佳的状态,实现最终的目标。

二、积极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技巧

语文的学习内容是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集聚了语言的精华,这一内容特点,也就决定了它和其它学科的授课方式要有所区别。在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应该用优美的语言激活孩子们的思维,在美文和心灵间架设感悟美的彩虹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发现美,让语文课堂不再沉闷。

例如,可以尝试”以读为主的快乐课堂”。对大部分文章的感知,笔者采取学生不带问题地听教师诵读或者名家朗读,声情并茂的诵读,往往会产生一种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力量,在语言美感的享受中,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对文本的思索和感悟之中。

另外,教学时,也可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过渡时用优美的过渡句引领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思考。包括课前的导入,也要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二、教师要能恰当运用幽默艺术

要使课堂气氛不沉闷,充满愉悦轻松,教师就要能充分运用幽默的艺术。幽默是一种智慧,富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语文教师教学如果能以风趣、诙谐而巧妙的语言来”传道、授业、解惑”,就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笔者在讲到古文实词”股”的意思时,就会举蒲松龄的《狼》中这句”屠自后断其股”的事例,有意识地错解标题,”断其股”就是把它的屁股砍掉,学生一听,笑了,在笑声中,强化了对”股”字含义的记忆,在随后举”头悬梁锥刺股”学生就不会错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自觉的投身学习中,教师才能把他们带入最有生气、最有情趣的语文艺术活动中,多向思维,灵活出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要想一个课堂愉悦、有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才能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诗歌教学,我教给学生朗诵技巧方法,帮助他们给诗歌配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激情朗读,还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等。激发每个同学真正地亲近诗歌,慢慢地爱上诗歌,为学好诗歌打下良好的开端。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改变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快乐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季羡林《清塘荷韵》一文时,运用了多项多媒体技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效果不错。笔者通过flash制作了荷花盛开的过程,通过一个动画,让学生体悟到作者的那份在盼望中又失望、在失望中又等来盛开的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领悟了思想内容,简捷而直观。又通过多媒体名家朗读,让学生在音韵上感悟文章的美,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生命的伟大。

五、留给学生一定的可支配时间

马克思有句名言“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时间就是金钱” 的今天,这句话显得意味深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时间作保证。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也才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砥砺自己、提高自己。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适当的给学生一些可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传授为双向互动,变封闭的教学为开放教学。

六、选取生动风趣的教学事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就语文教学的内容而言,认为语文教材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的。二是就语文能力的培养而言,认为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平台,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材料(例子)。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说突出了教材作为“例子”的重要性,其实又何止教材呢,列举生动有趣的实例来诠释语文知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很好的途径,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介词”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同学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分清什么是介词,我采用就是举例说明。在列举例句时,在选择事例时需要注意:一是生活性。选择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生活,最好能是现时学生们学习、生活的事例。“事例”越是切近“现在”,事例的时代性越强,学生越是感兴趣,学习的效果越好。二是一致性。列举事例务必与语文教学、当堂学习内容相一致,不能随意地不分对象的胡乱使用事例。三是典型性。“生活”事例要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最好选择拟写焦点的、经典的话题和事例。

当然,要真正完美地实现快乐教学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需要做很多的功课,笔者的这些认识还是比较粗浅的,还应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但只要抱着”将快乐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相信能还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一个轻松地吸收知识的环境,一个快乐的学生时代。

猜你喜欢
事例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教材精读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