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戒断症状的临床观察

2014-06-01 12:30梁艳张雪纯徐波宗蕾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海洛因

梁艳,张雪纯,徐波,宗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临床研究·

电针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戒断症状的临床观察

梁艳,张雪纯,徐波,宗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目的观察电针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为甲基苯丙胺依赖的治疗提供客观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采用《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星期后各量表积分及戒断症状的变化。结果电针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症状、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疗效明显(P<0.05),在治疗后4星期以上症状改善最为显著(P<0.01)。结论电针对于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情绪焦虑和抑郁症状具有治疗作用,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以治疗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并且以上症状的改善与针刺刺激量呈正相关。

物质禁断综合征;电针;甲基苯丙胺;成瘾,行为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属于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 imulant,ATS)。联合国《2012年世界毒品报告》[1]指出:“合成毒品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国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的情况也日趋严重,《2012中国禁毒报告》[2]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吸毒人员179.4万人,其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58.7万人,占全国吸毒人员总数的32.7%,同比上升35.9%;全国新增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4.6万人,同比上升22%。如何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进行科学治疗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

针灸治疗阿片类依赖戒断综合征的疗效已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但治疗苯丙胺类依赖的针刺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电针治疗阿片类依赖戒断综合征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电针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从而确定电针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症状的干预作用,及症状改善与针刺时间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苯丙胺类依赖戒断症状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病例为上海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断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其中脱落9例,实际完成治疗病例为51例,滥用甲基苯丙胺时间为6~123个月,平均滥用时间为(52.30±29.73)个月;每次用量为0.01~1.00 g,平均每次用量为(0.29±0.29)g;末周滥用次数为0.2~42次,平均滥用次数为(6.89±9.01)次。经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滥用时间、平均每次用量和末周滥用次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苯丙胺类药物成瘾者诊断标准制定。

确诊依赖综合征通常需要在过去1年的某些时间内体验过或者表现出以下至少3条。①对使用该物质具有强烈渴望或冲动感。②对该物质使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③当该物质的使用被终止或减少时出现生理戒断状态,其依据为该物质的特征性戒断综合征;或者为了减轻或避免戒断症状而使用同一种物质的意向。④耐受的依据,如必需使用较高剂量的该物质才能获得过去较低剂量的效应。⑤因使用该物质而逐渐忽视其他的快乐或兴趣,在获取、使用该物质或从其作用中恢复过来所耗费的时间逐渐增加。⑥固执地使用该物质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DSM-Ⅳ苯丙胺类药物成瘾者诊断标准。②甲基苯丙胺滥用3个月以上,成瘾史半年以上,年龄18~60岁患者。③脱毒治疗1星期以上,尿检甲基苯丙胺阴性。④接受本研究方法期间停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疗法评判的疗法和药物。⑤患者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有脑器质性病变、糖尿病,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血液、呼吸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②有肝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和严重的外伤未痊愈者。③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或严重营养不良者。④怀孕和哺乳期妇女。⑤接受本研究方法期间不能停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疗法评判的疗法和药物。

1.5 剔除标准

①因晕针或其他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②涉及刑事案件无法继续治疗者。③因其他不可抗拒的非治疗因素而终止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不予任何干预措施。

2.2 电针组

取双侧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华佗夹脊穴(T5、L2)。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5mm×40mm不锈钢管针,采用单手进针法进针,刺入0.5~0.8寸,要求针刺得气,即局部有酸麻重胀感,然后选择双侧T5、L2华佗夹脊穴共两对穴位接通G6805-电针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选连续脉冲波,刺激频率2 Hz,刺激强度以不引起受试者不适感觉为度,留针20 min。每星期3次,隔日1次,共治疗4星期,合计治疗12次。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量表

按照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3]编制的戒断症状评分量表的有关项目,评定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的变化情况。

3.1.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4]

按照国际公认方法,量化评定焦虑情绪变化情况。HAMA由Hamil ton于1959年编制。

3.1.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

HAMD由Hami l ton于1960年编制。

以上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星期至第4星期进行评定,每星期评定1次,共评定5次。

所有临床量表评定人员固定,评定人员不参与临床治疗。评定前先集中培训1星期,评定时给予统一的指导性用语。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经LSD检验显示,两组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第1~3星期,经LSD检验显示,电针组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星期电针组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戒断症状在治疗1星期时已有所减轻,随着针刺时间的延长逐渐呈减轻趋势,尤以第4星期时症状减轻最为明显。详见表2。

3.3.2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就HAMA总分平均值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星期,两组都>14分,说明每组都存在肯定的焦虑症;治疗第2~3星期后,电针组<14分,对照组仍>14分,说明此时电针组可能存在焦虑症状,而对照组肯定有焦虑症状;治疗4星期后,对照组<14分,电针组<7分,说明此时对照组可能有焦虑症状,而电针组已基本没有焦虑症状。并且焦虑症状在治疗2星期时已有所减轻,随着针刺时间的延长逐渐呈减轻趋势,尤以第4星期时症状减轻最为明显。

治疗前经LSD检验显示,两组焦虑症状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认为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第1星期、第2星期和第3星期,经LSD检验显示,电针组的焦虑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星期,经LSD检验显示,电针组的焦虑症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3。

3.3.3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就HAMD总分平均值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星期,两组均>20分,说明此时两组都肯定有抑郁症;治疗后第2星期,电针组<20分,对照组仍>20分,说明此时电针组可能有抑郁症,而对照组肯定有抑郁症;治疗3星期后,电针组介于6~20分之间,对照组仍>20分,说明此时电针组可能有抑郁症,而对照组肯定有抑郁症,且电针组经治疗后抑郁症状较前有明显缓解;治疗4星期后,电针组<8分,对照组仍>20分,说明此时对照组肯定有抑郁症,而电针组已没有抑郁症。并且抑郁症状在治疗2星期时已有所减轻,随着针刺时间的延长逐渐呈减轻趋势,尤以第4星期时减轻最为明显。

治疗前经LSD检验显示,两组抑郁症状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认为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第1星期,经LSD检验显示,电针组的抑郁症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3星期,经LSD检验显示,电针组抑郁症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星期,电针组抑郁症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n治疗前1星期2星期3星期4星期对照组25 21.40±3.95 19.00±3.24 15.88±3.15 13.08±2.96 9.56±2.62电针组26 22.81±6.96 14.96±5.861)9.65±4.831)6.23±4.571)3.69±2.45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n治疗前1星期2星期3星期4星期对照组25 21.88±4.09 19.84±3.64 17.72±3.13 15.64±3.53 13.44±3.50电针组26 21.11±9.71 15.92±7.341)11.15±4.771)8.19±4.571)5.27±2.892)

表4 两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n治疗前1星期2星期3星期4星期对照组25 28.44±6.38 26.40±4.87 24.56±4.36 22.24±3.97 20.28±4.07电针组26 29.58±10.78 21.46±8.421)15.35±5.641)10.96±4.522)7.96±2.692)

综合以上结果显示,治疗后电针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症状、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疗效明显(P<0.05);治疗1~3星期后,电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星期后,电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电针治疗4星期后的临床效果最为显著。

4 讨论

4.1 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

甲基苯丙胺与海洛因、鸦片等传统阿片类毒品相比,躯体戒断症状相对较轻,因此很多人存在“冰毒成瘾性小,对身体伤害不大”的错误认识而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使用。事实上,甲基苯丙胺对躯体损害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较为严重。动物实验显示,长期高剂量反复使用苯丙胺,特别是甲基苯丙胺,可引起实验动物黑质多巴胺神经末梢损毁和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区域的5-HT神经末梢的破坏。甲基苯丙胺不但可破坏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还杀死产生其他神经递质的神经细胞,据人脑影象研究显示,慢性甲基苯丙胺滥用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损害在滥用者停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持续存在;长期滥用甲基苯丙胺还可引起纹状体和海马等部位的慢性脑损害,从而导致记忆力、认知功能和判断能力下降,脑化学研究发现长期滥用甲基苯丙胺造成的神经细胞与患脑卒中和早老性痴呆相似[5]。因此,与海洛因等传统阿片类毒品相比,甲基苯丙胺滥用的神经毒性作用更为严重。

甲基苯丙胺使用过量会产生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症状,出现面部发红、发热、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机械性过度活动、口渴、呼吸困难、震颤、惊厥、兴奋躁动、谵妄、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一系列症状;重度中毒时会出现心律失常、痉挛、循环衰竭、高热、胸痛、昏迷甚至死亡[6-7]。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为常见,具有顽固性失眠和包括分裂症、幻觉、幻听和失控的暴力行为等精神障碍的典型特征,而且还可出现明显的犯罪倾向,因而产生重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

4.2 针刺方法和选穴分析

针灸用于治疗海洛因戒断依赖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由香港外科医生Wen HL在开展针刺麻醉的时候意外发现[8],随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肯定了它的疗效[9-11]。通过电针治疗,可以改善海洛因戒断者稽延期的焦虑、抑郁症状[12-14],缓解睡眠障碍[15-16],并对其情绪活动和认知注意程度有良性调节作用[17],从而减少戒断者对海洛因的渴求,降低复吸率[18-19]。但针对苯丙胺类依赖的针刺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甲基苯丙胺的成瘾机制与阿片类类似,二者的戒断症状中的主症,如睡眠障碍,情绪焦虑与抑郁,心理渴求等较为接近[20],故本研究选用电针对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以观察其疗效。

电针组选取双侧华佗夹脊穴(T5、L2)、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华佗夹脊穴为经外奇穴,无经络归属,但其定位邻近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素问·骨空论》和《灵枢·经脉》记载此两经循行皆“夹脊”而过,并且都“入于脑”,彼此之间又有联络,如《灵枢·筋脉》所言:“督脉……别走太阳,入贯膂”。所以华佗夹脊穴可同时调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经脉,对于两经所主神志疾病有治疗作用。又因其所处部位毗邻背俞穴,所以它也可调节各脏腑气血。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的临床研究发现,海洛因依赖患者T5-7棘突周围存在压痛,压痛出现在戒断症状出现的初期,压痛程度随躯体症状的缓解逐渐减弱,由此推断压痛点对于海洛因戒断症状具有治疗的作用。经络理论认为,压痛点属于阳性反应点,它反映了疾病所在部位,针刺该点对此疾病有治疗作用。在脊柱上寻找治疗内脏病的刺激点早有记载,如《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相通于胃、心、胸,具有宽胸顺气、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功效。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又是心经之输穴,刺之可养心安神、宽胸理气、行气活血。滥用者对甲基苯丙胺的依赖属于“心瘾”,可以归为“心神失常”。大多数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都表现出与心之所主“神明”有密切关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全身强壮要穴,刺之可升清降浊、健脾和胃、理气止呕、培补后天、强壮一身之气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之交会穴,刺之可滋补肝、脾、肾三阴,健脾化湿,补益肝肾。诸穴合用,可调畅气机,补益气血,健脾和胃,镇静安神,从而调节戒毒者的阴阳平衡。

4.3 针刺疗效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电针组相对于对照组能较好地改善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戒断症状、情绪焦虑和抑郁症状。在治疗后1~3星期各量表评分有下降,并且第4星期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戒断症状、情绪焦虑和抑郁症状可以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治疗一定时间后累积效应最为显著。这一结果也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呈现一致性[21]。说明无论是海洛因成瘾还是苯丙胺成瘾者的戒断症状、情绪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改善与针刺的时间和刺激量呈一定的正相关。

[1]蔡志基.全球毒品问题的主要动向[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999,2(13):16.

[2]Sandeep Chaw la.World Drug Report2011[R].Vienna:United Nations Officeon Drugsand Crimes,2011.

[3]王艳芬,张玉竹,连智,等.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6):445-454.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33-138.

[5]曹家琪,连智,刘志民.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和治疗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1,10(1):67-68.

[6]M cTavish D,Heel RC.Dexfenfluram ine.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obesity[J].Drugs,1992, 43(5):713-733.

[7]Hegadoren KM,Baker GB,Bourin M.3,4-Methylenedioxy analogues of amphetamine:defining the risks to humans[J].Neurosci Biobehav Rev,1999,23(4):539-553.

[8]Wen HL,Teo SW.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rug addiction by electro-acupuncture[J].Xianggang Hu LiZa Zhi,1975,19:33-35.

[9]曾湘玲,雷龙鸣,卢永红,等.针刺督脉穴用于海洛因依赖脱毒治疗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6):385-387.

[10]宋小鸽,张浩,王振华,等.针刺配合美沙酮改善海洛因戒断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12):795-797.

[11]侯文光,梁艳,李煜,等.针刺夹脊穴对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57-359.

[12]穆敬平,刘莉,胡军,等.电针夹脊穴干预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9):599-602.

[13]梁艳,侯文光,宗蕾,等.不同穴位对阿片类依赖者情绪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1):40-43.

[14]Liang Y,Zong L,Li Y,et al.Therapeutic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for post-withdrawal syndromeof heroin dependence[J].J AcupunctTuina Sci,2012,10(3):155-159.

[15]朱忠春,穆敬平,梁艳,等.电针治疗海洛因依赖者戒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6-8.

[16]宗蕾,侯文光,王晓晔,等.针刺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期睡眠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191-194.

[17]姜迎萍,徐平,王岩,等.电针对男性海洛因戒断者情绪认知加工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60-62.

[18]姜迎萍,徐平,刘树永,等.电针影响男性海洛因戒断者认知加工的fMRI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17-20,71.

[19]姜迎萍,刘浩,徐平,等.基于dot-probe的电针干预海洛因戒断者注意偏向的fMRI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9):864-869.

[20]刘闯,徐国柱,郑继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0,9(1):33-35.

[21]梁艳,胡军,邓宏勇,等.电针对吗啡自身给药模型大鼠垂体和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8):41-4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W ithdrawal Sym ptom s in M etham phetam ine Addicts


LIANG Yan,ZHANG

Xue-chun,XU Bo,ZONG Lei.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hanghai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437,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ing the withdrawal symptoms in methamphetamine(MA)addicts,for providing objective clinical evid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 dependence.M ethod Sixty male MA addic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The MA Withdrawal Symptom Rating Scale,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Anxiety(HAMA),and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wereadopted to observe the withdrawal symptom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1-4 weeks of treatment.Resu lt Compared w 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the w ithdrawal symptoms in MA dependence,anxiety symptoms,and depression symptoms(P<0.05),and the improvementsweremost remarkable after 4-week treatment(P<0.01).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for MA withdrawal symptoms,anxiety,and depression,and thus it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 forMA withdrawalsymptoms.Furthermore,the improvements of the above symptoms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stimulation intensity of acupuncture.

Substancew ithdrawal syndrome;Electroacupuncture;M ethamphetam ine;Addiction,Behavior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4.0287

1005-0957(2014)04-0287-04

2013-09-20

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12YZ070,10YZ06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304)

梁艳(1976-),女,副主任医师,博士,长期从事针刺戒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海洛因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住院管理及护理在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实施效果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心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初探
海洛因是怎样从药品变成毒品的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知觉机制研究
网络成瘾者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的持续注意任务事件相关电位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
短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DTI研究
z-DEVD-fmk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脑海马组织caspase-3活性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疯狂的海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