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穴规律的探讨

2014-06-01 12:30朱博陈淑琳李月方佳丽江佳璇曲姗姗黄泳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脾经胞宫任脉

朱博,陈淑琳,李月,方佳丽,江佳璇,曲姗姗,黄泳

(1.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综述·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穴规律的探讨

朱博1,陈淑琳2,李月1,方佳丽2,江佳璇2,曲姗姗2,黄泳2

(1.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目的总结、分析对原发性痛经进行针灸治疗的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4年来对原发性痛经进

行针灸治疗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或研究,总结和分析其取穴规律。结果纳入文献共85篇,治疗采用的腧穴分布于十四条经

脉,其中足太阴脾经的使用频数最大(145次),其次是任脉(141次)。85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频数位于前16位的依次是三阴

交(84次)、关元(64次)、足三里(42次)、太冲(40次)、气海(39次)、合谷(35次)、次髎(31次)、地机(30次)、中极(25次)、血海(20次)、肾俞(19次)、归来(13次)、水道(13次)、脾俞(13次)、肝俞(12次)、阴陵泉(10次)。结论对原发

性痛经进行针灸治疗经脉多用足太阴脾经和任脉,而穴位多用三阴交、关元和足三里,取穴治疗时应遵循局部、循经和辨证等

取穴原则。

痛经;针灸疗法;取穴规律;综述

痛经是妇女、初潮后不久的未婚少女表现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的一种妇科疾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痉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给妇女带来极大的痛苦[1]。而在中医学中称其为“经行腹痛”。临床上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称为原发性痛经。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2]。使用中医针灸对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相对于西药,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无毒副反应的优点,并且也容易被患者所接受[3-7]。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对原发性痛经进行针灸治疗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或研究(RCT/CCT)。检索主题词为原发性痛经、穴位、针灸、电针、灸法、针刺、穴位埋线、皮肤针、激光针灸、穴位注射等。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文献类型,原始文献必须是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或研究(RCT/CCT)。②文献研究对象,明确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并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③文献内容,以十四经腧穴为主要腧穴,以针灸、电针、针刺、穴位埋线、皮肤针、激光针灸、穴位注射等针灸疗法为手段,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若文献中存在两组符合的针灸方法,则统计疗效较好的腧穴;若文献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合的针灸治疗方法,则均纳入。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无对照的病例观察和临床病例分析;综述性文献、病例复习和回顾性研究;自身经验介绍和评论等。②动物实验、细胞和组织学的研究文献。③无具体用穴的文献,按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子午流注理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观察头穴线、耳穴、阿是穴等非十四经腧穴对原发性痛经治疗作用的文献。④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具可比性的文献。⑤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其余排除。⑥同一项长期临床研究中的不同时期分阶段报道,保留最终发表文献或最近发表文献1篇,其余排除。

1.4 文献资料处理

将纳入的文献腧穴分类整理,设计统计表格,使用EXCEL将相关资料进行输入与保存。再对最后纳入的腧穴按照其部位、十四经分布和所属特性等进行分类、整理,最后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经计算机检索,通过第一次筛选共纳入国内相关文献325篇。经第二次筛选排除不合格文献240篇,最后纳入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为85篇。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电针、针刺、穴位埋线、皮肤针、激光针灸、穴位注射等针灸疗法,也有针刺结合西药、中药、推拿,以及其他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2.2 经脉分析结果

对最后纳入的十四经腧穴按其所属经络进行分类,再计算出各经络使用腧穴的总频数和百分比,如表1所示。

表1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的选用频率及所属经络

续表1

各经脉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用频率如表2所示,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对照研究中,虽然使用的腧穴涉及了所有经脉,但足太阴脾经的使用频率最大,其腧穴作为主穴选用的频次为110次,频率为30.99%;作为配穴选用的频次为35次,频率为18.62%;总频次为145次,总频率为26.70%。其次是任脉,其腧穴作为主穴选用的频次为112次,频率为31.55%;而作为配穴选用的频次为29次,频率为15.43%;总频次为141次,总频率为25.97%。经脉腧穴选用总频率在10%以上的还有足太阳膀胱经(16.67%)、足阳明胃经(10.68%)等。以上的4条经脉选用的频次占总数的80.11%。

表2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各经脉选用频率

2.3 腧穴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穴位选用情况如表1。

选用的腧穴共有48个,作为主穴使用的有38个,作为配穴使用的有33个,两者兼用的有23个。使用频数大于10的有16个,依次为三阴交(84次)[4,6]、关元(64次)[8]、足三里(42次)、太冲(40次)、气海(39次)[9]、合谷(35次)、次髎(31次)、地机(30次)、中极(25次)、血海(20次)、肾俞(19次)、归来(13次)、水道(13次)、脾俞(13次)、肝俞(12次)、阴陵泉(10次),其中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使用频率最高,作为主穴应用了78次,作为配穴应用了6次,频率分别是21.02%和3.21%,总共应用了84次,总频率达15.05%,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要穴。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室女痛经”范畴。中医学认为胞宫功能与脏腑、经络和气血功能的正常密切相关,造成痛经的病机主要是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而导致冲任气血亏虚或气血不畅,“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造成痛经。“不通则痛”是有实邪内伏,多由于心情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感受湿热之邪,热与血搏,以致气血瘀滞不畅;或正值经期产后,感受寒邪,过食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导致气血凝滞。痛经的虚证则是由于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由于久病、房劳、多产,或先天肾气不足,而造成肾虚精亏血少;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素体气血不足,当行经之时,冲任气血更加亏虚,胞脉失养而作痛经[10]。故治疗应以温通经络、舒肝泻胃、补肾健脾培元为原则,调整任脉、肝经、肾经、脾经、胃经功能,兼顾阴阳气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以通之,通则不痛以达到治疗目的。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穴遵循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原则。

3.1 局部取穴

腧穴均有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器官病变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包括经穴、奇穴和阿是穴)共同的主治特点。局部取穴是临床针灸选穴的主要原则之一。痛经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胞宫(有的书籍里还加上了冲任),疼痛反应部位通常在小腹和腰骶。小腹以及腰骶部穴位的选取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十分重要。比如,小腹部的关元、中极、归来、气海、子宫、曲骨、水道,腰骶部的秩边、八髎、腰阳关、十七椎等,皆是调理病患局部经气、活络止痛的要穴。

3.2 循经取穴

经络理论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脉、督脉、冲脉“一源而三岐”,皆起于胞中,且“八脉又隶于肝肾”,而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冲脉并足少阴肾经上行,冲脉又隶于阳明,足阳明胃经主“血”所生病,所以任脉、督脉、足三阴经、胃经等是痛经病因病机的关键要素。在之前统计总结的在16个最常用穴位中,用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脉中,足太阴脾经的使用频率最高。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经穴,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三经的交会穴。足三阴经均直接或间接与胞宫相通,在经络上与胞宫紧密相联。肝主藏血调血而疏泄气机,为胞宫功能正常之保障;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是胞宫功能正常的物质基础;肾藏精化血主生殖,肾气充盛是胞宫功能正常的前提。可见,肝、脾、肾三脏均与胞宫功能密切相关。腧穴为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而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之会,肝、脾、肾三脏的气血精微经过足三阴经输注于三阴交穴。因此,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起到调肝理气、健脾除湿、补肾填精之功用。而在选取腧穴中,任脉上选取的腧穴种类最多,任脉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任脉气血的通畅与充养对胞宫行经、胎孕的功能有很大影响。《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通过刺激任脉上的穴位,可以治疗本经主治的适应证[11]。而中极、气海、关元、石门、阴交等这些任脉穴位均位于下腹部,可以通过穴位的近治作用达到调节胞宫功能的目的。

3.3 辨证取穴

原发性痛经针灸治疗辨证立法当以整体观念为主,辨证取穴是针灸处方的基本方法。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因虽多,但病变总与肝脾肾三脏和气血有关。《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指出痛经病变部位与肾有关。黄元御《医圣心源》:“经行腹痛,肝气郁塞而刑脾也。缘其水土湿寒,乙木抑遏,血脉凝涩不畅。月满血盈,经水不利,木气壅迫,疏泄莫遂,郁勃冲突,克伤脾脏,是以腹痛。”认为痛经与肝、脾二脏有密切联系。痛经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目前已为大多数医家所形成共识。而肝、脾、肾三经的腧穴(特别是三经交会穴),以及这三脏的原穴、俞募穴及三经的络穴等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景岳全书》:“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指出痛经与气血相关。在针灸学中,调气与血记载不少。一般认为,刺络可调血;针经可调气。

而之前统计研究中,不少穴位都充分考虑到了上述气、血方面的内容,如常用穴中,气海、血海、太冲、合谷、三阴交、地机等;从大的方面来说,所有腧穴实际上皆可通过调理经气而调血[11]。综上所述,对原发性痛经进行针灸治疗经脉多选用足太阴脾经和任脉,而穴位多选用三阴交、关元和足三里,同时,取穴治疗时应遵循局部、循经和辨证等取穴原则。

[1]朱磊,武慧芳.针灸治疗痛经74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 50(1):22.

[2]陆婷,时燕萍.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现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14(10):214-216.

[3]Liu XX,Wang X.Efficacy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 ith auricular pointsticking treatment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J].J AcupunctTuina Sci,2013,11(4):262-264.

[4]赵秀萍,张鲁予.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1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29.

[5]赵士辉,刘志顺.针灸治疗痛经干预时机、频次及疗程特点的文献分析[J].河北中医,2012,34(1):115-117.

[6]田健来,李旗,马树祥,等.银质针温针与普通针温针对原发性痛经疗效对比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815-816.

[7]Chen B,Tu XH.Acupuncture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cupunctTuina Sci,2011,9(5):295-297.

[8]孙立虹,葛建军,佘延芬.隔物灸神阙、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PGF2α、PGE2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108-110.

[9]赵慧,马纲林,初孝龙.针刺气海血海治疗痛经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8,29(3):34.

[10]陈旭.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研究及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11]刘兵.原发性痛经针灸治疗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Exp loration of Regu larities in Point Selection for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of Primary Dysmenorrhea


ZHU Bo1,

CHEN Shu-lin2,LIYue1,FANG Jia-li2,JIANG Jia-xuan2,QU Shan-shan2,HUANG Yong2.1.Nanfang Medical University 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Guangzhou 510515,China;2.Nanfang Medical Universityt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515,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regularities in point selection in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M ethod Recent four years’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 or studie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were retrieved and regularities in pointselection in them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 A total of 85 piecesof literaturewere included.Acupoints selected for treatmentwere distributed on fourteenmeridians.Of them,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was used most frequently(145 times)and next,the Ren Meridian(141 times).The points of fourteen meridians which frequencies ranked the top 16 in the 85 pieces of literature were,in order,Sanyinjiao(84 times),Guanyuan(64 times),Zusanli(42 times),Taichong(40 times),Qihai(39 times times),Hegu(35 times),Ciliao(31 times),Diji(30 times),Zhongji (25 times),Xuehai(20 times),Shenshu(19 times),Guilai(13 times),Shuidao(13 times),Pishu(13 times),Ganshu(12 times)and Yinlingquan(10 times).Conclusion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and the Ren M eridian are often used for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Acupoints often used are Sanyinjiao,Guanyuan and Zusanli.The principle of local,along-meridian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ased pointselection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treatment.

Dysmenorrhea;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Regularities in pointselection;Review

R246.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4.0371

1005-0957(2014)04-0371-04

2013-08-20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粤发改社(2009)431]

朱博(1990-),男,2009级8年制学生

黄泳(1967-),女,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从事针灸疗效的机制研究,Emai l:nfhy@f immu.com

猜你喜欢
脾经胞宫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关系探析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调好脾经身体棒
最方便的健身
应用清宣止咳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经伏火,肺络痹阻症)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