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中文系能不能培养作家?

2014-06-09 02:44仲余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文系王安忆作家

仲余

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开设创意写作专业后,北京大学中文系今年正式招收“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中文系2014年招生目录显示,本届北大中文系共招收硕士90名,拟招收学术型硕士生44名、专业型硕士生(创意写作方向)40名。

创意写作在英美国家有着悠久传统,近年来,这一专业也在中国各高校纷纷出现。作家能够靠专业训练培养出来吗?创意写作专业要培养的又是怎样的人才?

创意写作从美国到中国

193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创意写作工作坊,至今全美已经拥有超过720个创意写作系统,几乎都是由仍在创作中的作家们担任教职,被称之为“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对当代作家最大的文学支持体系”。这个每年由政府投入2亿美金的巨型合作体,为美国今日的社会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创意写作工作坊培养了相当多的优秀作家,其中包括理查德·耶茨、理查德·福特等,白先勇、严歌苓、哈金也都曾就读于该专业。如今,美国当代作家几乎都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MFA),许多知名作家都在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任教。另外,“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则邀请各国作家来到爱荷华,写作计划为期三个月,受邀作家可参与大学课程、座谈会等。王安忆、北岛、阿城、余华、阿来等作家都曾参加这一写作计划。

清华大学教授、作家格非在2009年参加过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他说,爱荷华大学是美国创意写作的起源地和中心,这所学校开设的创意写作专业非常难考,最终授予的学位含金量也比其他专业更高,广受中国读者欢迎的雷蒙德·卡佛当年就被该校拒之门外。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创意写作”是直接从英文Creative Writing翻译而来,通俗地讲,就是文学写作,包括虚构文学写作和非虚构文学写作,前者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后者以传记文学为主。他说,西方大学设置创意写作专业是普遍现象,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欧美国家,包括我国台、港、澳地区均有包括文学写作在内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国内虽然有艺术硕士学位,却没有包含文学方向的“创意写作”的设置。

如今,创业写作专业来到中国不过几年,这一借鉴欧美高校教育模式的专业如何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各个高校似乎都在探索自己的路子。

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一

北京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招生简章显示,该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高水平写作能力和出色创意才华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写作人才。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专业型艺术硕士学位(MFA)证书。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招生简章与此类似,创意写作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当具有高水平的文学写作能力,胜任各类文学体裁的专业创作工作。

而专科起点的南京大学“创意写作班”则是“通过全日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成为能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理论与技能的专门人才”。

与其他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的高校不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的该专业为本科,资料显示其目标为:“更多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从业人员。”

大多借鉴“驻校作家”模式

相较于美国高校创意写作的悠长历史,国内这一专业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应该招收具备何种素质的学生、哪些人具备当老师的资质、课堂教授哪些内容、采取何种教学形式,这些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作家格非就认为,创意写作应该主要招收有一定年龄、社会阅历、文学积累和创作成绩的学生。

国外高校大多采取“驻校作家”模式,邀请知名作家与学生分享创作体会,讨论文学作品。国内许多高校也借鉴了这一模式,比如复旦大学由知名作家王安忆负责该专业,聘请王蒙、贾平凹、叶兆言、余华、严歌苓、白先勇等作家作为兼职教授,并逐步建立驻校作家的写作平台。南京大学则邀请白先勇、毕飞宇,乃至法国作家、诺奖得主勒·克莱奇奥等人担任客座教授。无疑,和一流的作家面对面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子从前辈口中获得写作的经验,也能更好地开阔视野,近距离地感受写作带来的魅力。

负责北京大学创意写作的老师是中文系副教授金永兵,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北京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将学术传统与创意实践相结合,在打好文化学科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包括诗歌、散文、电影脚本等多种问题的写作,也包括大型文化活动、新媒体产品的策划与创意等。他说北大的创意写作专业不会全是纯粹的学术型老师来上课,还包括不少毕业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系友也将回校授课,另外,比如教授诗歌的臧棣、教授儿童文学的曹文轩等,也会是创意写作训练的老师。

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各个高校也不太一致。有的高校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有的高校强调专业写作的技巧。上海大学的创意写作中心则更为灵活,学生和老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模式,而是采取角色扮演、创作模仿等互动参与性更强的形式。

【各方声音】

王安忆:我们不生产作家,只做

作家形成的助推器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通过这么一项工作就能培养出多少位作家来。”谈到四年前上海复旦大学首次设立创意写作硕士班,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协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班领衔授课教师王安忆坦言,创意写作给很多人的感觉是要培养作家,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作家是需要天赋的。创意写作班从来没有把培养作家作为目标,只是希望借此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且进入这个班的学生也很冷静,他们也没有觉得自己从这个班里出去后就会成为作家。王安忆表示,我们这个创意写作班只提供一种文学教育,作家根本不靠培养,作家需要很多条件,而且作家也不是那么快就能形成。一个作家的形成需要社会背景。如果是在一个文学大时代环境下,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如果处在一个文学低潮时期,你就需要等一等。“当然,虽说作家需要天赋,但是有了天赋,如果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更好了。”王安忆补充说。

谈到当初设立创意写作班的背景,王安忆说,2006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向教育部申请设立了创意写作科学学位硕士点,后来因为教育部准备删除科学学位,增加专业学位,所以经过两年的争取,2008年,教育部批准我们建立创意写作专业学位硕士点,不过前提是要有三年的试点期,而且每一届招生人数不超过15人。王安忆介绍,创意写作硕士班在课程设计上与中文系其他专业课程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突出创意。比如说有些老师教现代文学,在教到曹禺的作品《雷雨》时,老师会要求每个学生“认领”一个角色,然后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再写出一个结尾。

关于创意写作班的招生情况,王安忆介绍说,我们这个班虽然是面向全社会招生,但最后真正能够考取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应届的毕业生。考试除了要通过全国统考,还有一张考卷,一般由王安忆自己出题,内容是写一个虚构的小说或文学批评。两年的学习时间要顺利拿到学位压力其实还是挺大的。首先要通过学位论文,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我们的论文格式是创作,我们要的是虚构的作品,而且必须是原创的,一定不能是发表过的。作品中包括一部中篇小说,如果是散文要达到五万字,还有个短篇小说或短篇幅作品,最后还需要有一篇与写作有关的批评性的文章。

王安忆介绍,其实创意写作只是一个名字——“Creating Writing”,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神秘,美国很早就有创意写作课程了,后来欧洲都是仿效美国的,而我们的创意写作教学模式也是借鉴他们的。我负责的课程是写作实践,主要是小说写作,其他老师有教散文写作的,诗歌写作暂时还没有开设。如今,创意写作班已经有三届毕业生,虽说培养出来的近50名毕业生中还没有在写作领域比较突出的,但王安忆并不觉得失望,她认为这很正常,一个作家的形成不像一个木匠制造一个桌椅那么快,而是需要很多的条件,创意写作班的学习经历是他们未来成为作家的一个可能性条件,但绝不是必要条件。

让王安忆倍感欣慰的是,“通过这几年努力,创意写作班的生源越来越好,以前重点大学很少有学生来报考这个专业,现在很多重点大学学生都来了,而且以前报考这个专业的都是一些本科阶段功课不大好的学生,现在是优秀学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现在就业情况都非常不错。”一般而言,当一个专业在生源和就业上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加紧扩招,但王安忆告诉记者,该创意写作班现在虽然生源越来越多,但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不会盲目扩招,即便是系里和学校方面有这个意愿。

汤素兰:文学传染是对作家梦

的最大滋养

记者: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汤素兰:作家肯定不是靠中文系能培养得出来的。一个作家的写作,和他自身的生活经历、天赋才能、人生思考、心灵生活密切相关,这些都不是学校能够以某种课程教得会的。但是,中文系能教授一些写作的技巧,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文系可能不是培养作家的,但是能考入中文系读书的,一般在中学都喜欢文学,文笔比较好。进入中文系的学生,许多都是怀揣了作家梦的。这些怀揣了作家梦的学生进到中文系之后,会参加文学社团,互相切蹉作品,品评文坛,激扬文字。我记得我当年读书的时候,通讯远不如现在发达,写诗的同学还会因为诗而结缘,不远千里到别的学校去找同样写诗的人,或者别人不远千里来找你,真是有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味道。

记者:很多人也跟您一样认为中文系可以给青年人提供技巧训练,而至于能否成为作家就是他个人的事了。中文系提供给作家的仅仅是技巧训练吗?您觉得作家应该得到哪些方面的专业教育?

汤素兰:我们说名师出高徒。好的老师,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心灵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记得林语堂好像说过:“我觉得好像一个在剑桥大学一年级的英国学生和他的导师谈话一样。那个导师用菸烟喷他并且喋喋不休地谈及斯文本恩、济慈及霍斯曼。对于这些文学家,那个学生只有一个泛泛了解。一个有才智的小伙子经过这样会谈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到图书馆去读斯文本恩、济慈及霍斯曼;这样他在第二次会谈时,才不会显得那般土气和无知。这是我们所称为的真正大学教育正常的程序,通过心与心的关联,甚至也可以说是由于传染。”如果一所文学院或者中文系,对于热爱写作的学生能传染上真正的文学兴趣,并且去阅读世界上经典作家的作品,通过教授的传授,了解作家的创作活动和心路历程,分析写作上的特色,分析作品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贡献,这是对一个想成为作家的人最大的滋养。

记者:您曾在中文系就读多年,您觉得中文系教育对于您的写作道路有哪些影响?

汤素兰:我选择童话写作,其实跟我在中文系读书还是有相当关系的,只是这种关系或许不是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而是为我推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我上学的时候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那届没有开儿童文学课,但低我们两届开了选修课。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没有读过儿童文学,对这门课程很好奇,于是就去旁听。我在课堂上第一次听到《安徒生童话》,下课后就去找来读,一读就读入了迷。

但我还是觉得我在中文系接受过的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艺理论的教育,对于我的写作和思考是有助益的。它们是我文学积淀的基础。虽然后来阅读的书单更丰富,读过的书更多,但毕竟最初比较系统的文学基础是在中文系打下的。这种基础就像一个坐标,让你自己的阅读与写作中有一个最起码的标准。

记者:北大创意写作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比如文学策划、编剧等等,而并不是说要培养作家。这与之前培养学者的研究型硕士也有很大区别。作为大学中文系教授,您觉得中文系应该培养什么人才?

汤素兰:创意写作对人的潜能和想象力是一种挑战。现在的商业社会,从品牌策划到产品销售,无处不需要创意。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去培养这样的职业人才也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觉得大学不同于职业学院,它的功能首先不是培养你的职业,而是培养你成为一个有自己的心灵生活和人生目标的人。它首先是激发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你学会独立思考,让你对人类精神世界有一种探索的精神,让你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些正是一个作家需要具备的。中文系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世界上一些伟大的心灵留下的文学遗产,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文系学生的心灵生活和思维方式,让中文系学生比别的专业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作家。

李晓晨:创意写作专业需要

规范化发展

几天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创意写作书系”的三本新书,分别是《开始写吧!——影视剧本创作》、《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和《情节!情节!——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它们与去年同读者见面的《成为作家》、《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和《小说写作教程》等译著一起,为想成为作家的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多可能。作家阎连科、徐则臣、张悦然等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现身说法”,或多或少让人们觉得“写作中的某些部分是可以培养的”,从文学爱好者到作家之间似乎存在着那么一条捷径。

其实早在几年前,“创意写作”便已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了高校文科教育中的一个热词,先是2010年复旦大学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符合要求的学生可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此后,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各高校培养对象各有侧重,专业名称也是五花八门,落实到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招生入学、教学活动、毕业考核等环节,更是各出各招。毕竟,“创意写作专业”来到中国才不过几年,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11年才刚刚毕业,这一借鉴欧美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专业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本土化,需要澄清、总结的还有很多。然而,对那些业已投入专业学习并期待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并没有太多时间与精力等待这一探索逐渐科学。

创意写作专业不为培养作家而设

在开设创意写作专业的高校主页上浏览,总能了解到诸如此类的消息,比如美国作为创意写作专业的“原产国”,培养出了包括理查德·耶茨、玛丽莲·罗宾逊、理查德·富特等许多屡获大奖的作家;中国读者熟悉的哈金、白先勇、严歌苓、李翊云等也曾就读该专业,并成为国际知名作家;国内某高校本科生通过参加“文学创作方向”的课程学习,创作出版了小说、散文、影视剧剧本,他们有的在各类文学比赛中获奖,有的成为地方作协会员,还有的签约文学网站或影视制作公司。这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误解,认为创意写作专业是为培养作家而开设的。实际上,任何一所高校都未曾在招生简章中表明开设此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作家,事实上目前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中几乎没有人成为专业作家。

复旦大学在招生简章中这样描述其培养目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意写作专门人才。戏剧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当具有高水平的文学写作能力,胜任各类文学体裁的专业创作工作。专科起点的南京大学“作家班”则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通过全日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成为能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理论与技能的专门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资料显示,“创意写作专业更多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从业人员”。

现任《上海文学》编辑的甫跃辉去年刚从复旦大学获得戏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他的导师是作家王安忆。对于公众的误解,他说,大学里的任何一个专业都不是为了培养“家”而开设的,这一专业针对的是所有热爱写作的普通人,人们对这个专业常常是不解其深,带着莫名其妙的情绪,老觉得这个专业就是教学生怎么写东西,其实并非如此。复旦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是中文系硕士培养中的方向细分,除了完成公共课、专业大课以外,导师会在小课上分析、讨论文学作品,毕业时除了要交一篇3至5万字的小说或散文外,还要提交一篇学位论文,当然前者的分量更重。谈到学习期间的收获,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比如不会犯基本的叙事错误,对文学作品有了清晰、科学的认知,两年的专业学习让他更快地掌握、领悟到这些,从而少走了许多弯路。北京大学该专业的首届毕业生文珍也认为,公众都觉得读了这个专业仿佛就走上了一条看似便捷的道路,实际上能不能在文学路上做出一点成绩还得看个人的兴趣和日后的坚持,这对从事任何职业、读任何专业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创意不错 有待规范

相较中文系其他传统学科,创意写作专业以其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符合时代社会的变迁及文学文化的发展。当下,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达915万,平均录取率为75%;文化创意产业倍受重视、发展日新月异,亟需更多有“金点子”的创意人才;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激发了公众的写作热情,使全民写作成为可能。南京大学教授武秀成认为,创意写作专业的诞生预示了中文系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应用性,文学写作无疑是语言文学领域最具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如果能将一部分喜欢创作的学生分流到更重实践操作的专业硕士方向,就能让他们既提高文学理论修养,又充分参与到创作实践中去。

如此看来,创意写作专业显然在“创意”上已抢占了先机,但目前这一专业在国内的确尚属实验探索期,即使在设立时间较长的美国也仍处于“一边争论、一边发展”的阶段。对国内高校来说,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也许恰如其分。只是,这“过河”的时间有多长,将直接关系到就读此专业的学生们的学习收获、成长及未来走向。创意固然可贵,要让创意在现实中焕发生机,亟待解决的便是实现规范化。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2009年曾参加过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作家工作坊,他说,爱荷华大学是美国创意写作的起源地和中心,这所学校开设的创意写作专业非常难考,最终授予的学位含金量也比其他专业更高,当年雷蒙德·卡佛就被拒之门外。谈及我国的创意写作课程,他认为,如今写作不再是少部分人的事情,开设这类专业符合全民写作、写作民主化的趋势。但他特别强调,这类专业需要规范,高校要保证授予学位具有公信力,特别要避免一窝蜂盲目上马。在招生方面,应该主要招收有一定年龄、社会阅历、文学积累、创作成绩的学生。山东大学教授仵从巨认为,介于文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创意写作专业首先要有清晰、明确的学科定位:究竟归属哪个上级学科,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入学考试,符合什么资格才能授予学位。在此基础上才能再设计科学的培养计划、教学课程、教学方式。在一些热爱文学、有创作热情的学生中发现好苗子,让他们在毕业时成为作家或有成为作家的可能也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思路。

谁来教 教什么 怎么教

创意写作专业开设至今,各高校都在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期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能,使其学有所长,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师资构成上,国外高校大多采取“驻校作家”制度,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与学生分享创作体会,分析、讨论文学作品。国内许多高校也借鉴了这种模式,北京大学有曹文轩等任教,复旦大学由王安忆、陈思和等领衔,南京大学邀请苏童、毕飞宇等任客座教授,还邀请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授课。

在课程设置上,有的高校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底蕴,有的则强调专业写作技巧的习得。对此,南京大学教授丁帆认为,目前创意写作课程设置上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但其实人文素养、文学内涵才是一个写作者能走得更长久的驱动力。如今,许多写小说的人一边写一边想着影视画面,反而影响了整体的艺术效果。格非也认为,要特别重视帮学生储备充足的知识,阅读文史哲原典著作、涉猎现代语言学知识、学习外语等对开阔眼界都非常必要。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过去那种单凭个人经验取胜的创作已经不可复制了,说到底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独特的眼光、方法来观察、了解社会。

在教学实践中,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葛红兵领军的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则在探索另一种教育模式,在“成为作家”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听”与“讲”的关系,角色扮演、情境激发、创作模仿等更强调互动性与参与性。还有专家提出,创意写作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教育方式,比如通过游学、实地采访、评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在毕业考核环节,目前各高校通常以提交文学作品为主,也有要求学生提交学位论文以综合考量。创意写作专业这个从国外移植而来的范本,要想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土壤中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实现规范化发展或许是首先要解决的。

(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艺术报》)

猜你喜欢
中文系王安忆作家
中秋
作家的画
中文系何为?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