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正“爬坡过坎”

2014-06-09 12:34李聚山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作风干部群众

文 李聚山

作风建设正“爬坡过坎”

文 李聚山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落实“八项规定”,聚焦“四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刀真枪,成效显著。目前,“八项规定”要管多久,教育实践活动之后的作风怎么抓,干部群众在关注中。

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对当前作风建设方位的判断,离不开对党中央作风建设战略目标的准确理解,更有赖于对下一步作风建设战略举措的科学安排。

判断当前作风建设的坐标方位,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三个因素:群众满意了没有,干部适应了没有,舆论认同度如何。

第一,群众满意了没有?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群关系;作风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取信于民。一个时期以来,群众对党内的不正之风不满意甚至深恶痛绝,党群关系被“四风”离间,加上管党治党不严不力,作风建设说得多做得少,制度制定多落地少,抓得不疼不痒、大而化之甚至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伤了、冷了群众的心,冷漠和怀疑情绪不同程度存在并蔓延。所以,“八项规定”出台和反“四风”之初,相当一部分群众的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不但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认为是正常的,怪不得群众。行胜于言,经过近两年的动真碰硬,看到整风肃纪的不菲战果之后,群众的情绪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把纠风和“打虎”连在一起观察,由衷的称赞多了,心中的热情点燃了,对我们党的认同度在大幅度上升。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评估和看待群众的这份赞誉和期许?首先,不少群众还在观望,还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不断扩大战果。不正之风,发生在群众身边,每天在刺激、伤害他们,他们渴望快些、再快些荡涤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丑恶,所以,我们歇不得、慢不得。其次,群众的称赞是什么?是鞭策,是倒逼,是冲锋号。“民心可用,民气可求”,群众的鼓励最伤不起,最怠慢不得,伤了就很难挽回,怠慢了就可能导致民风沮丧、低落,所以,我们没有资格自满,更不能止步不前。

第二,干部“适应”了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猖獗、“潜规则”大行其道久矣,纠风之难,犹如烟鬼戒烟,酒鬼戒酒,雷霆万钧可收一时之效,但指望建长远之功并不现实。在充分肯定纠风明显成效的同时,还必须看到,有的干部是被整蒙了,缓过神儿后会怎样还未可知;有的干部是被整怕了,心里究竟咋想的?有的干部是收敛了,但未必彻底收手了;有的干部是“识时务”了,但也不干事了。“不敢”了,但还是感到“不舒服”“不习惯”甚至“不以为然”,这是不少干部当下的状态。持“过头”论者,还在叫苦撒娇发嗲,哀叹“为官不易”。持“刮风”论者,还在消极观望,蠢蠢欲动,伺机回潮。持“影响”论者,还在萎靡懈怠,阳奉阴违。从“不舒服”到习以为常,从不习惯到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从“不敢”到“不想”,从被动到主动,前面的路正长,任务也将更为艰巨。

第三,认识统一了吗?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干部群众赞成反腐败、反“四风”。但是,随着斗争的深入,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了。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强力治标已经够了,还是要治本,作风建设该“转段”,进行下一个话题——制度建设了。这些同志,其实把治标和治本对立起来了,割裂开来了。请问“八项规定”不是制度吗?其实,“写制度”还是比较容易的,难的是不打折扣地执行。比如,有的学者提出,反“四风”影响、阻碍经济增长了,还搞了一些数据来佐证。认真分析一下,其实影响的是奢侈品的销售和高档酒店的消费,这些东西难道不应该“影响”吗?比如,有的同志提出,“逢节必令”,管一些月饼贺卡的事情,“小题大做”了、“过了”、“矫枉过正”了,孰不知有哪个不正之风不是以这些所谓的“小题”的面目出现的?纠风还能像过去那样大而化之虚头巴脑吗?

其实,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对作风建设的定位已经作出了明确回答。他强调,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对一直紧绷的弦,有的同志认为可以歇歇气、松松劲了。对此,我还是那句话: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永恒的课题;作风建设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不但要抓党风政风,而且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对照总书记的讲话,联系作风建设的实际,显然,作风建设正处于重要关头,处于“爬坡过坎”、咬牙使劲的关键期。要充分认识到,作风建设首先是一场“巩固阵地仗”。经验告诉我们,坚守阵地,扩大战果,遇到的很可能是疯狂的反扑。反“四风”,对于一些积习甚深者而言,是“虎口夺食”,阵地得而复失很有可能。既然前期成果来之不易,那么我们更要珍惜,要落地生根、巩固深化。作风建设还是一场“相持拉锯战”。反“四风”,拼的是意志,凭的是坚持到最后五分钟。胶着状态的当前,只能咬牙挺住。最关键的,作风建设是一场“政治信用仗”。我们必须认识到,党的信用,再也经不起腐败和不正之风无休止地“透支”了,人民群众的热望再也经不起挫伤和打击了。以往作风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这场仗,只能赢,不能输,因为输不起,输了甚至可能万劫不复,必须把作风建设上升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最根本的,作风建设又是一场“持久战”。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一再表明,老毛病改了,新毛病添了;今天收敛了,明天复发了;“标”治了,体制机制弊端还在作祟、催生下一个“标”。永恒的课题只能永远做下去。

当年,列宁有鉴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党初期的前进与倒退,写了著名的《进一步,退两步》。现在,我们同样要防止“四风”反弹,推进作风建设健康发展。

坚定作风建设的政治定力和战略自信。党中央作风建设的意志、战略和策略的英明正确,已经为实践充分证明。层层传导、持续释放从严执纪、违纪必究的信号,破除“中梗阻”,把震慑“一竿子插到底”,治标镜头不换、力度不减,让心存侥幸者“概率”归零,让置身事外者投入其中,使“不敢”成为一个较长时期的状态,不为杂音所扰,不为“求饶”所动,不为阻力所惧,勇往直前,仍然是当务之急、唯一选择。

健全领导格局,让各级党组织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扛上”。党要管党,党组织要管党建、管党风。作风建设首先是各级党委的事,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当“甩手掌柜”,特别是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必须成为作风建设的第一负责人,从思想认识到责任担当全方位进入“指定位置”。

严格党内生活,把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用“熔炉”引导、规制起来。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入党不过党内生活,组织上入党了思想上仍然入不了党。党员干部自觉愉快地接受党内生活的锻炼,是抵御“四风”入侵的重要形式。同时,“炉子”要生火,要加温,要能“炼钢”,不能形同虚设。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了的、“久违”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下来,把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化、健康起来。

严明党内监督执纪问责的制度设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但可以预计,监督的漏洞和“死角”不可能消失,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必须细密、管用。

最后,要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使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起来。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断拓宽群众监督举报的渠道,让权力在全社会的监督下行使。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研究员

(责编/赵哲)

猜你喜欢
作风干部群众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