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014-06-09 12:33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辽宁省民生物流

宋 洋(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宋 洋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文章分析辽宁省物流产业的国际化、精细化、全程综合化发展趋势,并就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强化多方联动融合,加速企业物流转型升级;二是多措并举,做大做强民生物流;三是搭建信息化资源整合平台,推进物流产业创新发展;四是创新政策引领,突破物流产业发展枷梏。

物流产业;民生物流;资源整合平台;全程综合化

2014年,世界经济持续放缓复苏,发达经济体复苏稳健,我国经济外需市场向好。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国内经济仍处于调整期,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模式转变仍将持续,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但从整体形势看经济平稳增长、基础坚实。此大背景下,物流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势态,物流业持续推进转型升级,物流一体化、物联网平台、快递速运、供应链等综合化、全程化、精细化物流业态将持续快速增长。

一、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一)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促使物流产业向全球化发展,从物流作业流程、物流标准化、物流设备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例如,物流作业中重要的集装化设备——托盘,由于标准不一致(如表1),在货物国际流转过程中,计算海运积载和转运车辆配载等方面出现尺寸误差,导致运输及仓储资源浪费,物流总成本增加,这就要求物流产业发展须与国际接轨,这是一项长期而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大背景下,物流企业要想走出国门,需走跨境竞合的联动之路,与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业建立战略联动联盟,共同实施扩张战略,实现多元共赢。

表1 托盘标准表

(二)精细化

辽宁省物流产业势必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目前物流产业相对比较粗放,例如成本控制不严格,满足不了国际企业要求,又如要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目前能做到的企业少。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传统靠扩张规模获得增量收益的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物流业势必由规模速度型向精细型转变,向服务精益化、经营规范化、运营信息化、企业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全程综合化

国际物流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物配送→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大鳄们纷纷以物流为基础,为目标客户提供全程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为跨国公司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方案”[1]。而辽宁省目前做全程化的企业少之又少、经验匮乏,大部分单打一,没有把一个货物从头到尾的物流活动全掌控起来。因此,辽宁省物流企业应重点拓展物流服务功能,由“物流服务商”转变为“供应链提供商”,向全程化一站式供应链管理要效益,增强企业可持续竞争力。2014年6月,辽宁省发布的《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其8城市进行功能定位(如表2),在该规划中,物流是重点规划项目之一。

二、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纵观国内外形势,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观国际,高增长的流通量引发全世界都在发展物流产业,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规模巨大。同时世界经济持续延缓复苏,外需市场需求向好,带动物流领域向好发展;供应链和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需求增加,对辽宁省物流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抢占国际供应链高端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境竞合趋势明显,物流业多元联动成必然趋势。观国内,国内经济处于“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转换关键期,物流成本过高仍为制约其关键因素之一,为此,“降低物流总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创新物流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观要素,物流业依靠成本和价格驱动高速增长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有:人力成本不断增加[2],能源成本上涨迅速,“用地难+地价贵”,能源环境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导致物流业要素成本全面拉升。

面对国内外各新环境因素不断变化,辽宁省物流产业应全面贯彻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促发展,向精细化要效益,寻求转型升级新突破口,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辽宁省物流新航母。

(一)强化多方联动融合,加速企业物流转型升级

“企业物流”是指商贸、制造、农业等产业中企业内部的物流(如装备制造业中将采购来的零部件运到指定工位),如海尔物流。“物流企业”指独立从事专业物流业务的独立法人实体,如中储物流、宝供物流,其服务对象为商贸企业、制造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等外包给它的物品,完成物资流动,我们可将物流企业分三类(如表3)。

表2 辽宁省八城市功能定位表

表3 物流企业分类表

“企业物流”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物流产业”发展是“企业物流”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物流产业”与“企业物流”联动融合,整合企业物流系统资源,优化推动企业物流发展,同时也是“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内部加速器。辽宁省物流产业要紧密围绕企业物流(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需求,主动融入其供应链中,通过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模式创新,推进多方协同创新发展,增强一体化、国际化、精细化服务能力,建立多产业联动融合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加速“企业物流”和“物流产业”共同转型升级。

(二)多措并举,做大做强民生物流

在西方,直接关乎民生的消费物资如蔬菜、肉品等,国家都将其作为一种公益流通、城市配套设施统一投入建设,重视民生物流发展。辽宁省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民生物流作为城市发展配套功能制定了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水平的提升,其民生物流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案例如表4所示。

面对问题,辽宁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公共民生物流平台,扩大公益性物流平台建设,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协同,共同整合集成物流设施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优化共享平台内资源[3],如“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提升物资流转效率。

运用好税费杠杆,推进民生物流深入发展。在“高人工+高油价”双重压力下,物流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例如快递服务,利润从10%降低到5%左右,利润降低导致其在民生物流领域投入不高,这种情况下,辽宁省政府深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简称“国九条”),灵活运用税收杠杆,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辽宁省将制定长效税收杠杆,相关职能部门完善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深入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表5)。

表4 辽宁省民生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案例表

表5 职能部门税改政策表

组建龙头企业,推进民生物流市场稳健发展。辽宁省民生物流发展需要有大型物流企业支撑,如省内涉及到蔬菜和食品流通多数是由中小型物流企业支撑,此模式增加了民生物流的不稳定性,易受“高油价+高人工”因素冲击,导致断链或短链。为此,辽宁省将提高民生物流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控股、合资、联合、参股等多途径完成资源整合与优化,培育能满足民生物流发展和供应链一体化发展需要的“高服务水平+一体化+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大型物流企业雄厚资本投入,将完成流通网络化和一体化服务。另一方面,市场需要一定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作为基础支撑,政府、产业、企业应多方协同,促进中小型流通企业的深度与广度发展[4]。

以网络建设为突破口,完善民生物流。现代物流的竞争力与生命力关键在于网络,民生物流发展要以网络为突破口,实现一体化物流服务保障。目前辽宁省“民生物流”的配送网络有待完善(这里重点指食品等民生物流,整个辽宁省配送网络覆盖面比较广),尤其是小区域服务网络不够完善、服务水平不高。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兴的网上流通渠道的兴起,加之消费观念的改变,网购是未来消费主渠道。这就要求辽宁省加快民生物流建设进程,强化资源整合与网络嫁接,建立畅通的流通网络平台,保证百姓便捷民生物流需求。

辽宁省持续发展民生物流,应以网络建设为突破口,畅通“微循环+最后1公里”,拓展“城市社区物流”与“农村乡镇物流”;创新商贸物流服务,提供宽松政策环境,加快“配送网点+车辆进城+信息系统配套”综合建设,实现物流“个性化+精细化+国际化”发展。

(三)搭建信息化资源整合平台,推进物流产业创新发展

智慧物流、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的计算,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同时也对物流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服务标准,要求我们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来改造传统的物流服务,加快搭建全社会物流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释放核心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开放共享物流信息链,创新应用全程可视化透明管理流程,创新物流共享信息与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对接途径,创新区域间和行业内“物流信息对接+整合+共享”有效途径,创新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军民信息互促机制”等。依据《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等综合布局要求,辽宁省应统筹物流园区与物流信息资源平台齐头并进,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大各类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基础设施用途,既保证规划切实可行,又避免借物流之名圈地占地,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鼓励“互联互通”“渠道下沉”等开放平台资源整合共享模式,实现“最后1公里”物资顺畅进城,提升物流网络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四)创新政策引领,突破物流产业发展枷梏

国务院办公厅物流“国九条”出台后,辽宁省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举措,相继推出系列政策保障措施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将创新政策引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重点统筹协调,突破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枷固,如构建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健康优质新环境[5](如表6)。

表6 物流政策调整方向

在“十二五”发展大环境下,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标准规范、法制制度建设、环境保护、诚信体系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政府、行业、企业、协会、高校等多方主体能协同发展,整合、集成、优化各种资源,实现各类平台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辽宁省物流产业“国际化+一体化+精细化”发展。

[1]丁立群.集群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3):48-51.

[2]宋洋.“十二五”期间实践型物流人才“输入+孵化+二次输出”优化区域城市配套功能对策研究[C]//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2:70.

[3]宋洋.整合集成高校科技资源 推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5):5-7.

[4]李上康.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现代化的发展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9):52-56.

[5]宋洋.物流特色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策[C]//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2: 70.

10.3969/j.issn.1672-9846.2014.03.003

F259.2

A

1672-9846(2014)03-0010-04

2014-07-07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辽宁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编号:2014lslktyyjj-15);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二五’期间实践型物流人才‘输入+孵化+二次输出’优化区域配套功能研究”(编号:W2012271)。

宋 洋(1976-),女,辽宁沈阳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辽宁省民生物流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