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诗歌的设色艺术

2014-06-09 16:15邓志红陶晓跃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半江钓鱼人残阳

邓志红+陶晓跃

一、注重色彩的搭配

唐诗中常常以红绿两色搭配,彼此映衬,使得景物色彩鲜艳,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娇嫩欲滴的桃花刚刚盛开,红色悄悄地在花芯中蔓延;柳树梢上萌出新的芽儿,色泽青翠可爱。红的鲜丽,绿的清新,色调和谐,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明媚如画的春光,还在直观上引起人们对色彩的美感和联想,感受到它的意境之美。

二、注重色调的选择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篇为雪白,冷色的雪覆盖了一切,似乎连江也为白色的雪充满。在这样的阔大而又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钓鱼人的极不协调的显现,便形成了高强度的冲突。由此,钓鱼人的清高特质、孤傲人格以及他的超凡脱俗便也融进了上下苍茫的一片白色之中,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注重色相的变化

比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诗人先写“残阳”落照在水中,柔和而安闲,接着写平缓的江水由此而呈现出来的奇景:江面上夕阳照射的部分,因为受光的影响呈现一片“红”色;而受光少的地方,却是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色相的变化,描写出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铺水图。“工致入画”(杨慎《升菴诗话》),确实非同凡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半江钓鱼人残阳
半江瑟瑟半江红
钓鱼人的年终总结
与女友牵手二月有感
仙人台醒梦亭
说泾渭
瑟瑟的梦
半江美
2017,钓鱼人的这一年
朱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