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色校园” 主题文化的构想与实践

2014-06-16 16:23缪步华
新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寿宁警校校本

缪步华

在学校教育中,校园文化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如何彰显特色、行之有效呢?笔者以为,应立足地域资源优势,根据校本教育特点,不断开拓创新。

一、“红色校园”的源起与构想

位于闽东北的寿宁县,在特殊时期里成为了红色革命成长的摇篮与圣地,鳌阳小学更是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叶秀蕃、范浚等革命烈士就曾以鳌阳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的身份,在此开展革命活动。这些都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当前在许多学校,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素质发展呈良好发展趋势,唯独思想素质水平的发展与之难以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革命对传统教育不够重视。因此,我校的德育研究团队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确立构建“红色校园”为主题的德育体系与红色校本课程体系。其中有显性课程,如编写校本教材《爱我鳌小》《爱我寿宁》等,还有隐性课程,如学校的墙面文化熏陶、主题活动教育等。

二、红色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1.让墙面说话——营造“红色”校园环境。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是很多教育管理者都崇尚的一个教育理念。在墙面文化设计时,我们以“红色教育”为主题进行规划,既突出主题,注意内容的系统化,又合理分散,形成内容的板块化。

在大丰综合教学楼的楼廊过道上,以“鳌小英雄”为主题,重点介绍曾经在鳌阳小学以校长、教导主任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斗争的叶秀蕃先烈、范浚先烈。在主教学楼通道上,主要介绍“寿宁英雄”的事迹,有活跃在寿宁老区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与烈士们,如叶飞同志等,也有被毛主席誉为“红色少年”的寿宁英雄少年张高谦。在学校的第二教学楼和综合办公楼,我们又以“向往红色,全面发展”为板块主题,既介绍当前学校中涌现的优秀学生榜样和学校教育成果,也介绍我校为传承“红色精神”、锻炼学生意志而创办了二十多年的少年警校,借此激励学生努力奋发向上,爱国爱乡爱校,全面发展素质。这些板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层次。榜样教育,注重传承。无声的图片与文字,记录了学校与家乡的光荣历史,诉说着山区教育的理想与胸怀。

此外,每学期,我校还分批组织各个年级的学生参观校园文化墙,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就口耳相授革命前辈们忘我牺牲、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优秀品质。直到六年级毕业前夕,还要求这些即将离开母校的学生带领低年级的孩子在校园的文化墙下走一遍,当一回解说员。学校还要求以中队为单位,每学期至少选择一个墙面进行教育,把“红色岁月”的时空拉近到学生的身边。学生在这种无声文化的熏陶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口耳相传中,接受了红色心灵的洗礼,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在传承革命传统并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增强使命感。

2.让课程说话——开发“红色”校本教材。“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德育课程。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德育课程并不十分突出,除了《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其中比较系统的一门课程外,其余的班队会、集会活动等校本课程,大都显得零碎散乱,存在随机性与随意性,缺少系统性与规范性。这种情势下,“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校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开发了一套校本教材(共6册),各册教材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凸显“红色”元素,让学生忆“红色”,学“红色”,当“红色”。以“红线”贯穿,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让课程会“说话”。如《爱我鳌小》与《爱我寿宁》两册为四、五年级适读课本。教材重点介绍了校史乡情,以学校的光荣历程为线索,大致分“红色校史”“英雄人物谱”“红色遗址”三部分内容进行编写。

此外,《安全伴我行》《心灵阳光》《环保小卫士》等课程,分别安排在二、三、六年级,关注学生安全意识、心理健康、环保意识等教育,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按省颁课程计划,在“地方课程”中设置了“红色校本”课程,每个年级一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课,以学校编印的统一教材和教师自我开发的课程相结合实施教学。在师资配备方面,学校培训部分语文、数学、品德等科任教师,兼任红色校本课程,这样,能与原任课程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红色教育。当前,我校的红色校本课程研究不断走向成熟,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也对学校、家乡的红色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3.让活动说话——开展“红色”生活体验。几年来,我校的红色体验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概括地说,是“三主”体系。即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以“少年警校”为主阵地、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主渠道。

——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是指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把红色教育渗透其中。如少先队国旗班培养的是“红色升旗手”,“三项评比”活动中争创“红色班级”,“六一”表彰争当“红色三好学生”等,学校每年还开展一次“红色读书会”“红歌演唱会”活动,借此实施红色教育。

——以“少年警校”为主阵地,是指我校与县武警中队共同创建的“少年警校”德育基地,目前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少年警校”进行严格而科学的训练与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关注意志品质、道德素质、国防意识的培养,如集中军训和野外拉练活动,这是警校意志课;警校国防课的主要教育内容有参观军营、国防教育讲座等,让学生从小树立国防意识,理解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警校品德课则开展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学雷锋小小警校志愿者活动等,让武警中队的教练带领小学员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到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品质。

——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主渠道,则是指我校的日常规范教育。学校制订了“遵守一日常规,争当红色少年”的详细规程,让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以前辈革命英雄的优秀品质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

红色教育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活动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活动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校形成了积极向上、平安和谐的良好学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正逐渐走向成熟,也越来越受到同行的关注,并在一定区域内有较强的借鉴与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寿宁警校校本
扬警校风采 建文明校园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少年警校特色活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华丽天成的寿宁石雕艺术
西藏警校技战术“一体化”教育训练模式创新研究
行走寿宁
聚焦寿宁 打造生态新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