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是没有“本领恐慌”意识

2014-06-24 14:34王世兰
清风 2014年2期
关键词:恐慌本领领导

文_王世兰

可怕的是没有“本领恐慌”意识

文_王世兰

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就告诫、鞭策全党,要大兴学习之风,增强本领。“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时隔70多年,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又重提毛泽东当年讲过的这句话,再度为全党敲响了警钟。及时提醒广大领导干部,当务之急既要加强学习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更要提防那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领导干部思想深处没有本领恐慌意识,那些不恐慌的比恐慌的更加需要警惕。

当前,各种矛盾、问题、困难交织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新老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以及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而现实中,一些干部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解决问题,蛮干盲干,虽然也做了工作,有时还做得很辛苦,但要么路子不对,要么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多重尴尬局面,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本领恐慌”困境中。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领导干部有本领恐慌意识并不一定是坏事,说明他们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有忧患意识,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缺少什么。只要从当下开始,抓紧学习,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可怕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根本没有本领恐慌意识。

有一些领导干部胸无点墨、不学无术,认为遇到复杂矛盾和问题绕一绕总会过去,习惯躲避推诿;有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认为反正按照中央的部署和上级的要求,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肯定犯不了错,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于照本宣科;有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嘴上常喊着学习很重要,心里却不以为然,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靠已有知识和经验办事就足够,缺乏推动工作长远发展的思维和眼光;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学不学无所谓;有的认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也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

这些领导干部,觉悟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意识不到自身能力的不足,感觉不到“本领恐慌”的压力,更没有主动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的责任心,消极侥幸心理极其严重,即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官到岗上必胜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做事,必不会做错事”。正是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不学习的不良习惯根深蒂固。这种消极麻木的不恐慌思想和行为对党的事业发展危害很大,比“本领恐慌”有过之而无不及,岂知官场的“伤仲永”危害的不只是自己。

学者非必为仕,但仕者必为学。

从历史角度看,如果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晚清政府就是反面教材,曾经的“天朝上国”,何以沦为列强枪炮下的奴仆,沉醉过去、不思进取、没有本领恐慌意识的危害可见一斑。

从领导干部的自身担当来说,今天的学习已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不能错误地认为,学习不学习是自己的事,本领的大与小也是自己的事。在现代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量。

因此,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面、自主、终身学习的理念。习近平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看来在学习这条道路上,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人,“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将永远休息!”

猜你喜欢
恐慌本领领导
小透明,大本领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恐慌星期六Miya
因为恐慌,所以占有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