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学习与生涯教育

2014-06-26 06:52谢宝国
关键词:生涯学习动机职业

夏 勉,谢宝国

(1.华中师范大学 a.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c.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2.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发展教育与指导中心,武汉 430070)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学习模式已从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导向的学习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导向的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1],其核心是学习者自行寻找学习资源、运用学习策略、评价学习效果,有目的、有计划并系统实践的学习活动。国内外大量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高自主学习策略/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要优于低自主学习策略/能力的学生[2]。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3]。

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3种主要视角

鉴于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者人格、学业以及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对于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实践。从视角来看,主要有3种。

(一)心理学视角

该视角强调心理因素如内在动机、认知技能、学习风格、成就动机、自主学习策略等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作用。麦考姆斯在《自主学习:一种现象学的观点》一书提出了“自主学习模型”,对自我系统的结构成分和过程成分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特别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特勒和温勒又提出一个自主学习模型,该模型主要从信息加工角度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庞维国认为就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而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影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丰富学生的各种认知策略、训练学生的各种元认知过程以及教会学生主动营造和利用学习的社会性和物质性资源等诸多方面入手。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入手,可以找到更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着力点[4]。

(二)教育教学视角

该视角强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从具体措施和方法来看,强调得比较多的有师生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课程内容设置、多样化教学方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等。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如李子建等的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控制和调节学习任务、课堂氛围以及教学过程,如设计学习任务、自主分组与合作、自主评价学习结果等;而传统的偏重“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教师的单一控制致使学生甚少有机会参与对学习情境的控制和调节[5]。余文森等认为,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课堂开展发展性的教学活动等可以起到充分发挥学生自学潜能的作用[6]。

(三)教育管理视角

该视角比较强调外部环境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如通过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通过加强硬件条件建设(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能满足其自主学习需求的物质条件。另外,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人们也更重视网络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作用,如孟万金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认为网络可以帮助个体有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7]。

二、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视角:生涯教育

心理学视角、教育教学视角、教育管理视角分别从内部心理资源、教学环节、外部环境阐释了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和措施,并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效果。而较前3种视角而言,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一种更加本源的视角,它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动员、使用其内部心理资源,把教学环节、外部环境等外因变为促使自主学习行为发生的内因。

(一)生涯教育的内涵

生涯教育与职业指导(vocational/career guidance)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它们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从概念提出的时间来看,职业指导最早由帕森斯(Frank Parsons)于1909年提出,目的在于指导求职者科学选择职业。生涯教育则于1971年由时任美国教育署署长马兰德(Sidney P.Marland)提出,目的是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其次,生涯教育比较宏观,主要是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问题,而职业指导则比较微观。

虽然不同学者对生涯教育给出了不同定义[8],但是大家均认为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协助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实现人-职匹配。从个人层面来讲,生涯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职业发展效率,实现令人满意和幸福的人生。从社会层面来说,生涯教育可以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因此,生涯教育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鉴于此,生涯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法令使之延伸到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整个过程,从而贯穿于个体发展的终身。比如,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政府相继制定了《生计教育法案》《生涯辅导与咨询法》《生涯教育激励法》《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国家生涯发展指导方针》等法令,以推进和改革生涯教育;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新课程中的生涯发展教育》《全国生涯教育框架》等)推进生涯教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对生涯教育的内容、评估方式、受教育者要达到的职业成熟度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9]。如今,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完备的生涯教育体系,对学校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生涯教育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

1.生涯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学习关系的实证分析

(1)研究样本

采用分层抽样在武汉市某高校抽取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675份,回收率为90.00%。其中,有效问卷617份,有效回收率为82.27%。大一年级占 33.25%,大二年级占30.31%,大三年级占37.44%。

(2)研究工具

由于高校生涯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行为,因此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行为作为高校生涯教育的指标。①生涯规划问卷由4个分量表构成:自我探索(4个项目)、职业探索(3个项目)、职业目标(1个项目)、行动计划(2个项目)。问卷的总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1。②内部学习动机问卷取自田澜和潘伟刚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中的内部学习动机分量表[10]。该问卷将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分为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求知兴趣反映了大学生为了发展自己的专业兴趣,获得愉悦体验的动机水平;能力追求反映了大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求将来干出一番事业、增加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学习动机。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分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0.75、0.80,总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2。③自主学习问卷取自Gulielmino编制、黄水等修订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量表中的主动学习分量表。该分量表在本研究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7。问卷的测量尺度均为Likert 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

(3)研究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行为与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以及自主学习行为存在着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生涯规划行为是如何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我们采用 Baron和Kenny[11]的建议,检验内部学习动机在生涯规划与自主学习之间所起到的中介作用。由表2可以看出,内部学习动机在生涯规划与自主学习之间起到了非常强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比例为(0.410 ×0.522)/0.372=57.53%。

表1 生涯规划与内部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的相关

表2 内部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检验

2.生涯教育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分析

实证研究数据显示,生涯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着密切关系,而且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而得以实现。生涯教育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机理,可以用图1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图1 生涯教育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

(1)明确学习目的,体验到意义感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谢泼德·诺尔斯(Malcolm Sheperd Knowles)指出,学习可以分为儿童学习和成人学习。儿童因为阅历较浅、分辨力差,他们对学习内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不加选择。而成人则完全不同,成人由于阅历较为丰富,思想比较复杂,无论是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目的以及能否达到、怎样达到等,都要经过仔细辨别和思考。成人在学习过程中,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这对我有什么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明确当前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的价值,那么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生涯教育则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第一,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上大学的目的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第二,生涯教育中的学科渗透可以帮助大学生明晰当前学习内容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联。所谓学科渗透,是指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帮助学生明晰课程内容的职业价值,也就是说,任课老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这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解释各种学科的意义和适用性;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此课程内容对于将来所从事职业和生活的贡献和重要性[12]。当大学生体验到当前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的价值时,其学习动机自然会得到大大激发,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确立职业目标,体验到方向感

众所周知,人类活动是有目的的,受意识目标的引导。基于此,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洛克(E.A.Locke)通过系列研究于1968年提出了“目标设定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13]。洛克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这种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目前,目标设置理论在组织管理、教育、个人生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大学生上大学之前,由于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即使看不到当前学习内容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联,学习动机也非常强烈。但是进入大学后,由于目标的缺失,很多大学生开始感到迷惘,不知所措。这一现象给大学生带来了两种不利后果:一方面,由于缺乏新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逃课、旷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学生还能持续努力,但没有用职业目标去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缺乏针对性,如盲目考证等。生涯教育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生涯教育通过一系列自我探索、职场探索、职业决策、行动计划等生涯规划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科学确定职业目标,并增加其对职业目标的承诺。按照目标设置理论,自己选择且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将极大激发个人的内部动机。

(3)明确从业要求,体验到危机感

不同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是一种面向职业的专业教育。因此,在明确未来职业的从业要求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无疑是最佳方式。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分偏向功利化、实用性,对就业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学。但究竟什么对就业及将来职业发展有用,由于他们并没有将这个问题放到社会大背景下认真思考,因此认识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做出准确判断。这种固步自封、井底之蛙式的学习方式极大限制了自身学习的内容,这对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生涯教育中的职场探索(如生涯人物访谈、工作跟随、实习生计划等)可以帮助大学生真正了解职场,明确从业要求。当大学生真正了解了职业要求之后,也往往会真切感受到压力(很多大学生虽然意识到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是仅仅停留在认知上,行为上并没有做出相应改变)。而心理学的压力-绩效关系理论以及康奈尔大学的“温水煮青蛙实验”表明,适度压力以及对外部环境敏感可以最大程度提升人类行为绩效。

三、多水平多路径生涯教育服务体系构建

生涯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不仅关注人类群体的职业发展需求,而且对每个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也保持关注。由于大学生既有共性的职业发展特点,也有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因此,一个有效的生涯教育服务体系应该具有多水平、多路径的特征,多水平是指生涯教育覆盖学生的多寡,多路径是指生涯教育实施途径的多样性,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多水平多路径生涯教育服务体系

学科渗透、信息提供和自助服务具有普惠性,面向全体学生。生涯课程和生涯团体具有分类性,针对不同群体的职业发展需求采取不同方式。个体咨询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可以解决学生深层次的生涯发展问题,满足他们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

总之,多水平多路径生涯教育服务体系是基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而搭建的,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不同生涯发展需求,真正做到高校生涯教育普及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并能以点带面,最大效率发挥生涯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和作用。

[1] Zimmerman,B.J.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1:329 -339.

[2] 王静琼,张卫,朱祖德.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学报,2010,42(2):262 -270.

[3] 韩清林.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0(5):55-59.

[4] 庞维国.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着力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2(27):31-32.

[5] 李子建,尹弘庵.课堂环境对香港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兼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1):70 -82.

[6] 余文森,王永,张文质.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9(3):58 -63.

[7] 孟万金.网络教育的真谛: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J].教育研究,2002(4):52-57.

[8] 沈雪萍,刘宇雷,张海艮.高校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92-95.

[9] 常学勤.发达国家生涯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72 -74.

[10]戴晓明.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11]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 -620.

[1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3]杨秀君.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1):153-155.

猜你喜欢
生涯学习动机职业
我的教书生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吐槽退役生涯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