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青龙寺腰殿壁画的构图特色分析

2014-06-27 03:13李朝霞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法会水陆下层

李朝霞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0 引 言

稷山县青龙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和碑文记载,此寺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为唐龙朔二年(662),翌年改名.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补绘.现存建筑系元、明遗物.腰殿现存120余平方米的壁画,除北壁和扇面墙壁画为明代补绘外,其余都是元代原作,是青龙寺壁画的精华所在.随着近几年宗教绘画中水陆画研究的不断深入,稷山县青龙寺壁画在中国宗教美术史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几年宗教绘画中水陆画研究的不断深入,稷山县青龙寺壁画在中国宗教美术史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献[1-2]阐述青龙寺腰殿壁画的范畴;文献[3-6]对壁画中人物的身份做了叙述;文献[7]研究壁画的艺术特色.稷山县青龙寺腰殿壁画人物众多、内容复杂、切割及重装痕迹严重,缺失也较多,直观看上去似乎不像它临近的永乐宫壁画那样富有秩序.本文从构图入手,先对壁画内容的榜题和相对位置用图表直观展示,分析其构图形式的美感,然后再分析形成此种构图形式的内在根据.得出虽然现存水陆画的人物多少不同,构图也有差异,但是所有的构图都要符合水陆画仪轨中的上下等级关系.

1 在现存水陆画中的重要价值

水陆画是在水陆法会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宗教绘画形式.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载,所谓水陆,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这是为超度亡灵,拔救幽冥,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一种佛事活动,其内容主要为设斋诵经,礼忏施食.水陆画代表着水陆法会所邀请到的神祇,是水陆法会的圣物,没有水陆法会就没有水陆画.

现存元、明、清三代水陆壁画,主要保存于山西、河北两省,由南到北由西到东分布于18个寺庙当中.其中的代表主要有元代的青龙寺,明代的广胜上寺、资寿寺、云林寺、公主寺、永安寺、昭化寺、故城寺、毗卢寺,清代的东文殊寺、觉山寺、重泰寺、圆智寺、净信寺、兴佛寺、南吉祥寺、不二寺、圣寿寺.从水陆壁画现存状态可以看出,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唯有青龙寺中还留存有元代壁画,是目前我们研究古代水陆画能够直观看到的最早状态,所以青龙寺壁画也就显得犹为珍贵,不可多得.

2 腰殿壁画布局形式

壁画是依附于建筑之上的,青龙寺腰殿壁画很好地利用了建筑的空间,将壁画主题的表现与建筑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2.1 原壁

立佛殿也称腰殿,属于青龙寺后院的南殿,腰殿坐南朝北,南北墙中间各开一门,北门属于正门,南门紧靠前院三星殿(已毁)的后墙.殿内靠近南门正中有一扇面墙,扇面墙前原有佛像一尊.南壁两侧壁高约3m,宽约7m.东西两壁,高约5m,宽7.6m.北壁两侧壁高约3m,宽近7m.立佛殿四壁及佛龛墙正反面都绘满壁画.合计壁画面积约120多平方米,人物500多,画像高1m左右.由于现存佛龛墙壁画是后代补绘,内容损毁严重,所以下面着重论述四面墙壁壁画的构图形式.

图1 腰殿西壁 图2 腰殿东壁

2.2 示意图

图1~4是笔者根据腰殿壁画中人物的榜题以及相对应的位置整理出的示意图.从图1~4可以看出,青龙寺腰殿壁画的构图设计整体上以北门和南门为中轴线,分成两个部分,东西对称分布;再分别以东西壁的中间为中轴线,近高远低,左右对称展开.腰殿水陆画将佛安排在东西墙壁正中上方,上中下三层左右对称横向展开画面.南墙西侧(图3),北墙西侧(图4),分别朝向西山墙中心,属于西部朝圣队列;而南墙东侧(图3)、北墙东侧(图4),分别朝向东山墙中心,属于东部朝圣队列.东西两铺壁画左右三层都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斜线式构图.

众多人物,千姿百态,相互呼应,三五成组成幅.在各层各组之间以祥云自然分隔,即独立成章,又与整体气势连贯,即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具有壮美辉煌的宏伟气势和效果.

3 壁画人物布置

宗教中为各位神祇造像代表神祇本身,在人心目中形成图像与神灵的合二为一,参会者看到神像,就等于看到了神真身.水陆画所邀请的对象可以分为:正位神祇、天仙神祇、下界神祇、往古人论中的历史人物、冥府神祇与鬼魂等几大类.所有图像又有上、下堂之分,正位神祇属于上堂,是水陆法会的超度者,其余都属于下堂,是水陆法会被超度的对象.佛、道、儒三教之间、各个体系内的不同神祇之间都有着明确的附属与上下等级关系.腰殿壁画正是按照这种上下等级关系来布局的.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宗教仪轨是壁画布局的依据.

3.1 上天神祇

3.1.1 正位神祇 正位神祇处在壁画最上层,地位最高.画工将人物巧妙地安置在四壁上,形成较完整的上下堂神祗的布局形式,上堂画基本都绘制在四壁的最上层.有西壁中间的释迦摩尼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及左右各菩萨;东壁的正位佛、左右的十行位菩萨以及第二层的十地菩萨;南壁的十大明王;北壁的最上层的菩萨及第二层的十六罗汉;再有供眼壁内代表着十方三世的12尊坐佛.这些图像代表着水陆法会所邀请到的处在壁画最上层,地位最高的佛教正位神祇,是水陆法会的超度者,其余图像都是被超度者,根据等级高低被安排在四壁中下层.

图3 腰殿南壁 图4 腰殿北壁

3.1.2 天仙神祇 天仙神祇由佛教的天人和道教的星神组成,天仙神祇处在壁画的中间层次,地位仅于正位神祇.基本都处在东西壁的第二层.佛教天人靠近中心,道教星神处在外侧,位置偏低.西壁的帝释圣众、梵天圣众作为天道的两大主管,也是佛教两大重要的护法神占据西壁第二层中央的重要位置;属于佛教天仙神祇还有西壁的四大天王众、日宫天子、月宫天子、东壁上层外侧的四禅九天等一切天众.

道教中被吸收进水陆画的神祇主要是一些自然神.道教信奉万物有灵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中都会有神的存在,另外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比如风雨雷电、生老病死等由于不可理解、无能为力,也认为冥冥之中有神的操纵,就把他们当做自然神来崇拜.所有这些神祇在水陆画中也被分为天仙神祇和下界神祇.东壁的北极紫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作为道教大阵营的主管排列在第二层的中心位置.道教中的天仙神祇还有:处在东西墙壁第二层外侧的各位星神(二十八宿星君、北斗七星君、南斗六星君)、西壁第三层的普天列曜星及南壁第二层的四直使者、十二元神众、佛龛背后门楣两角的十二宫神众、东壁下层道教的四大护法等.

3.2 下界神祇

3.2.1 佛教 下界神祇处在壁画最下层,地位居中佛教中的下界神祇基本都被安排在东西壁下层靠近中间的位置,有西壁的鬼子母众、诸大药叉众、诸大罗叉将众、婆罗门仙众;东壁的青除灾金刚众、辟毒金刚众作为护法神守护在下层中间位置左右对立;旁边还有坚牢地神众、般支迦大将及部众、矩畔擘神众、旷野大将军众守候佛教阵营.

3.2.2 道教 道教人物属于下界神祇的则是地上的一切自然神, 有处在东壁最下层的后土圣母众、五岳帝君众、江河淮济神众、旷野大将军众、主风雨雷电大神众、主水大神众、主火大神众、主昼大神众、主夜大神众、主苗主药神众、主土主林神众、南壁两侧的金银铜铁龙王众、行年太岁神众、五方行雨龙王众、五瘟使者众、城隍伽蓝神众.西壁下层两侧的五方五帝众、五通仙人众、以及四海龙王众等.所有这些神祇都与人们的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水陆画将道教中的自然神吸纳进来,能够更好的迎合大众百姓的需要,使水陆法会有更强的说服力,这也是佛教自身内部所缺少的.

3.2.3 往古人伦等儒家人物 往古人伦等儒家人物被绘制在南壁的最下一层,从图3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八组儒家人物是从东向西按照等级的高低依次展开的.儒家人物在水陆画三教中地位最低.

3.3 冥府组织体系

冥府组织体系浊水陆画中地位最低的北壁东侧下层从东向西依次为十大冥王、冥府六曹、执兵器的鬼卒、八寒地狱、八热地狱,构成了完整的冥府组织体系.西侧第二层以面然鬼王为中心,身后两口巨斗装满包子以供施食,东侧身旁绘执法铃的接引僧阿难,后面画鬼卒引领各种横死者前来分食.这一部分点明了水陆法会的主题.下层绘三组饿鬼分得食物后的不同场景.比较具有故事情节性,再现了社会现实生活的疾苦.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腰殿壁画的构图很恰当的体现了仪轨中的上下等级关系.三层图像中上层等级最高,中层次之,下层等级最低,在同一层中离中心近,位置高的,等级也高.离中心远、位置低的,等级相应也低.腰殿壁画正是通过图像的上下、左右、高低来体现水陆画体系内的等级关系.南北壁离东西壁中心较远,等级也就相应较低.腰殿坐南朝北,南壁相对位置较高,北壁位置最低,南北壁图像又分别按照等级高低从东向西依次展开,所以西北壁最下层属于整殿壁画的尾声.

4 结束语

整铺壁画的构图设计与大殿建筑做到了完美的统一,每位神祇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被安排在其相应合适的位置上,形成一个主次分明,完美有序的艺术整体.所有现存元明清水陆画虽然在绘制的规模上有大小区分,人物多少以及分组的方式有所区别,构图也都不太一样,但所有的构图都要符合水陆画仪轨中的上下等级关系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正是封建社会中等级、尊卑关系的形象再现.

参考文献:

[1] 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199-223.

[2] 苏金成.水陆法会与水陆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1):43-44.

[3] 李淞.山西寺观壁画新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1-168.

[4] 孟嗣徽.元代晋南寺观壁画群研究[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65-77.

[5] 柴泽俊.山西佛寺壁画[M].山西:文物出版社,2006:39-48.

[6] 王泽庆.稷山青龙寺壁画初探[J].文物,1980(5):57-66.

[7] 伊宝,史宏蕾.山西青龙寺腰殿壁画的绘画语言特征[J].文艺研究,2008(11):148-149.

猜你喜欢
法会水陆下层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梵呗概述
普光寺水陆画的内容与作者考辨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卷轴:法会
积雪
陕西横山罗圪台村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机身大部件完成对接开铆
有借有还
陈水扁“悲情奔丧”
水陆两栖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