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热点

2014-07-01 21:35
中国民政 2014年3期
关键词:闹剧民政部门奖牌

媒体热点

★ 女儿竟与父亲登记结婚

★ 山寨协会贩卖奖牌 乱象需要全社会共同治理

多年前,“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简称“全国牙防组”),一个热衷于给牙膏企业颁发“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认证机构,着实地忽悠了全国人民好多年。直到2005年媒体曝光了这家长期在牙膏、口香糖广告中频频露脸的“权威机构”,竟然是无认证资格、无专职人员的山寨机构。如今,另一个山寨协会再次被揭露。2月15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一个名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以评奖为名,向参会的医疗机构贩卖奖牌,借机牟取暴利。此新闻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宣称直属于国家卫计委管理、由担任过或正在担任相应主管部门重要领导的人物来进行颁奖、基层无人检查奖项的真实性等条件,是成为吸引这些医疗机构甘愿交钱领奖的“诱饵”。《法制文萃报》也评论说,借“权威机构”的招牌敛财,不是“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独门绝技。光天化日之下的这场敛财闹剧,揭露了一些学会“拉大旗作虎皮”发奖敛财的卑鄙行径。光明网则以《“买卖奖牌”难掩权力自肥的影子》为题发表时评,“花钱购买奖牌”背后难掩权力寻租的影子。这里的权力,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权力,还指一种可以对社会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广义上的权力。杜绝权力寻租,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重道远。国家卫生计生委发表声明称,央视曝光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并非卫计委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卫计委与该学会也不存在业务指导关系。中国医院协会也立刻声明,该协会对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搞有偿评选活动一事早有察觉,并在过去几年多次发表声明,表示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未经民政部门登记,其举办的活动与中国医院协会无关,希望各医院及医院管理人员不要上当受骗。民政部也表示,已组织力量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山寨协会贩卖奖牌的乱象该如何治理呢?有专家学者认为,这需要全社会共同来治理。在这场“闹剧”中,主角当然是“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参加评选的医院和应邀参加颁奖的嘉宾是配角,而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重要角色则是那些看病的患者——最终为“闹剧”买单的受害者。因此,治理方案必然是围绕这四类参与者的。首先,由于主角属于非法组织,民政部没有对未批准的组织的行政管理权,因此需要司法机关对其打击和取缔。严格地讲,这场“闹剧”可能已经涉嫌犯罪,毕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虚构事实使最终受害者产生错误的认识并牟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已经具备了诈骗罪的构件。这点还需要法律界人士加以鉴别和明确,并由公诉机关提起诉讼。其次,对于那些参与评奖的医院及其管理负责人,国家卫生部可以考虑加大处罚,通过行政或经济处罚的方式杜绝医院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再次,那些参加颁奖的嘉宾,所属单位应加强约束,据报道,央视记者已经核实,这些“重量级人物”确实是曾任国家卫计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机构的主要领导。“老虎”退休了也要呆在笼子里。最后,对于广大群众,媒体除了继续揭发这种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提高觉悟,不要盲目迷信那些奖杯、奖牌,提高防范意识。可以设想,如果广大群众都能对那些弄虚作假的医院说不,那么贩卖奖牌的乱象将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可喜的是,已经有相关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据 《京华时报》报道,国家卫计委表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评比表彰等活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调查中涉及卫生计生系统人员的情况也要严肃查处。希望社会更多的部门能参与到治理中来。

★ 申请同性恋组织被拒 民政部门回复合法合理

在中国,同性恋话题还处于相对禁忌的境地。虽然随着社会包容性越来越强,同性恋逐渐被人们了解和宽容,但是在法律层面还没有得到认可。因此有同性恋开始了尝试。2月19日新华网报道,90后男生申请成立同性恋组织遭拒后起诉民政部门。同性恋的话题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探讨。

湖南省民政厅正式的书面回复简洁而清晰: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规定,婚姻必须是一男一女,即《婚姻法》对同性婚恋关系是不认可的。因此,成立同性恋社会组织没有法律基础。二、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而同性恋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悖,不能成立。据当地媒体报道,大部分市民表示认同政府部门的做法。而法律界人士也表示,“从法律和社会习惯来说,民政部门的回复是合法合理的。”对于回复中的部分措辞是否存在名誉侵权行为,湖南普特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建东对记者表示,“不存在,这只是按程序对提出成立民间组织申请后的回复。”

《钱江晚报》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面对一脚踏进法律和公众认可度边界的举动,民政部门依据现有法律拒绝小寒注册无可厚非,但多少还是露出了两难的尴尬:如果社会团体组织合法注册了,便容易让人感觉等同于认可了同性恋、乃至同性恋婚姻也属合法;如果社会团体组织允许同性恋这个群体合法存在,那么,这个大多数民意并不认可的生活方式,便与大众广泛认可的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抵触。中国现有的法律准则和公认的道德文明原则,对于图谋‘一步到位’合法化追求的同性恋群体,还没有做好法理和民意的双重准备,他们想要的权益,可以私下授受,却不便登记扶正。”

专家学者还存在一些争议。据中国网报道,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认为,“公众对同性恋的认识已经成熟。结果显示,现在中国公众对同性恋是很宽容的,好几个指标都超过西方。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有600多个同性恋组织,他们主要做的是同性恋知识以及预防性病知识的宣传活动。我认为中国的同性恋组织应该也是做这方面的内容,同时这个组织也是他们维护自己权益的一个机构。如果他们的确做了任何违法的事,再取缔也不迟。”而张永红(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则认为,“以婚姻法驳回不妥。因为所申请的组织是同性恋性质的组织,但并不是以缔结婚姻为目的,更不是以同性缔结婚姻为目的,所以,他并不违背婚姻法。婚姻法只规范婚姻的缔结、维持和解散这样的社会关系,所以用违反婚姻法来否定这个组织的合理性,跟组织本身的目的和内容不搭界。而以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为理由,这一点是站得住脚的。道德是有历史性、地域性和时代性,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就此而言,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域,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主流道德观还是不认同同性恋行为的,所以,成立这一个同性恋组织在当下的中国是违背主流道德观。”

总的来说,现阶段的中国国情还不能允许同性恋组织成立,因此,民政部门回复还是合法合理值得肯定的。

★ 女儿竟与父亲登记结婚 政策缺陷还是做事无底线

近些年的“政策性离婚”已经够让人大跌眼镜了,然而成都某女子为了办理父亲的社保调动,竟然做出与父亲登记结婚的荒唐事情,这则让人感到惊愕了。据《成都商报》2月15日报道,为了将父亲的户口从老家迁到成都,再办理成都的社保,某女子竟与自己的亲生父亲登记结婚,然而由于仍然不能将父亲的户口迁到成都,于是又将父亲告上了法院,解除了父女的婚姻关系。新闻被广泛转载,媒体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躺着也中枪的自然是民政部门。长江网发表时评认为,“如果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能耐心仔细地核查,那么,这场女儿嫁父亲的闹剧或许也就可以避免。”多数网友则对此观点表示不赞同,毕竟作为社会一份子,个人的言行应该诚实守信。没有基本的信用为基础,社会的运行成本将大大增加。假如民政部门真的严格审查婚姻登记者的关系,登记的效率和新人的感受将会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

媒体的解读还涉及“如何取得了结婚证、是否承担责任、是否涉嫌社保诈骗”三个问题,但这都只是就事论事。如果我们从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去分析此事,我们将会发现更深刻的问题。

从新闻报道中可以得知,假结婚是为了取得当地的户口,而有了户口才能将社保调到同一个城市,社保调到了同一个城市,随子女迁移到另一个城市的父母在生病时才有经济上的保障。因此,由于社保不跟人走而只跟户口走的政策缺陷,才是导致了这场闹剧的关键因素。谈到政策缺陷,我们很容易与“政策性离婚”联系起来。据新华网报道,两会期间,在谈到为卖房假离婚的社会现象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直言,“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的悲喜剧,这个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如果我们将这次“为社保而假结婚”的闹剧与“为卖房而假离婚”的现象相对比,两者间居然有着更多相似之处,即都有政策缺陷和做事的无底线。

《论语》中有“有所为,有所不为”。尽管政策存在缺陷,但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诚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将金钱看得比婚姻更重要、不断地突破道德底线做事情,这恐怕是比政策缺陷更让人担忧的事情。正如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曾向媒体表示,“政策性离婚”表面上是通过钻政策漏洞来谋取更大的金钱利益,显示的是一些人的小聪明,但实际上折射出逐渐尝到市场经济甜头的人们普遍缺乏信仰,金钱至上的扭曲信仰让人们大摇大摆地做出一些荒唐行为。通过“政策性离婚”买房虽然能带来经济价值,但是作为现代人一些道德底线还是要坚守住,有很多事情可不是钱能够换得来的。

作为政府部门,在改善政策缺陷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人们能将健康、家庭、婚姻、诚信、道德等更多的内容放在金钱之前。如此,女儿嫁父亲的荒唐闹剧就不会再发生。

★ 山寨协会贩卖奖牌

★ 申请同性恋组织被拒

猜你喜欢
闹剧民政部门奖牌
乌龟的奖牌
手工奖牌
首枚奖牌!
潮细胞
拿过奥运会奖牌的数学家
最有思想的句子
一场闹剧
风油精引发的闹剧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怎么抓
红十字会开展公开募捐活动要受民政部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