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元年”的“梦之队”

2014-07-01 21:35张宝砚
中国民政 2014年3期
关键词:内务部民政部民政

张宝砚

民政“元年”的“梦之队”

张宝砚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新中国民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恢复设置“民政部”,“民政”在中央一级机构中第一次出现。伴随着民政部的组建,第一批建设者们肩负党的重托,心系百姓的梦想,披荆斩棘,走出一条追梦的民政大道。

1987年,程子华在北长街家中与战友回忆往事

程子华任民政部长期间参观民政部福利工厂

1978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响起,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决定:国务院设置民政部,任命程子华为民政部部长。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国家“民政部”和一个从未干过民政工作的73岁老人,是年起,缱绻不离。

在“文革”刚刚结束、改革“航船”即将起航之际,党和国家把恢复组建民政部的这副重担,结结实实地落在程子华这位戎马半生、落下二等甲级伤残、经历“十年浩劫”的老革命身上。严格地讲,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民政部,因为以前各地虽然有民政厅、局,但国务院并没有设置过“民政部”这个机构,而是设内务部,管理民政业务。

3月11日,是民政部筹备阶段一个应当铭记的日子。履新一周的“光杆”部长程子华,与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面对而坐,边谈边尽力记下国务院对民政部人事、编制、职能、办公地点等事宜的安排要点: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由中央调配,司局长及以下干部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政工小组调配;再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政工小组推荐一部分青年干部,并准备吸收一批当年毕业的大学生;原内务部编制400多人,现民政部人员编制先搞200人(不包括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在民政部筹备就绪以前,原分散的各项民政业务暂由相关部委代管;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协助,确定将第八机械工业部办公地点分配给民政部等单位,等等。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选配领导班子,堪称组建民政部的头等大事。5月18日,中共中央来电通知批准成立民政部党组:程子华任党组书记;调驻意大利大使王国权、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陈光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调卫生部原副部长张凯、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原华北局候补书记)张邦英、地质部原副部长刘景范、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史怀璧、公安部副部长黄庆熙、福建省原省委书记卓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李金德、河北工学院顾问袁血卒任党组成员、副部长;调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吴綪任党组成员;原内务部党组成员、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主任熊天荆任党组成员、民政部顾问;原内务部副部长王子宜任民政部顾问。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班子:说其“老”,人人都是“老资格”,年龄大,党龄长,行政级别高,程子华具有兵团司令员、中共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山西省政府主席、共和国商业部长等经历;言其“新”,他们大多是在晚年改换“新业务”,这14个人的来源,有中央政府部门,有地方党政机关,也有政协、妇联和高校。他们犹如来自“五湖四海”的蛟龙,在民政之海聚敛凝神,蓄势冲天,开始了民政部第一支“梦之队”不寻常的旅程。

在民政部筹备阶段,最为紧迫的事务莫过于排兵布阵。已有的人员进行了分工:章明、苏林负责干部选调,王青争负责部值班室,刘辉进负责信访,侯金涛、崔荫升、张清负责房屋修缮。5月17日,已报到的70名干部、11名工人首次聚集一堂,这既是民政部成立的大会,更是总结筹备、布置工作的会议。次日,部属1厅、2局、3司启用印章,10位暂未正式任命的司级干部分任“负责人”。8月24日,负责组织、宣传业务的政治部启用印章,除张凯副部长兼主任外,调来安建平、崔乃夫为负责人。11月25日的部长办公会议,议定部内行政机构编制为443人。

随后,民政部从机关、部队、院校、工厂及科研、出版单位选调来大批干部。在这一二百人的队伍中,司级干部平均60岁左右,处级干部平均50岁上下。到了7月份,民政部接收了第一批26名大学毕业生,他们携欢歌笑语,如旭日晨风,为新组建的民政部机关注入了青春活力。天高自有拏云手,一个团结一致、富有战斗力的民政队伍初具规模。

军号已吹响,队伍已集结。民政部,新的一页翻开了。

(作者单位:民政部档案馆)

猜你喜欢
内务部民政部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民政部公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
俄内务部17名高官被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