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讲授课型六要素浅探

2014-07-08 05:30邹国庆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形象哲理逻辑

邹国庆

摘要:讲授课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课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实施,离不开教师讲授的艺术。对讲授课型各个要素及其内在关系的分析与把握,有助于教师教学艺术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政治课讲授过程中的呆板乃至随意杂乱的现象,从而为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展开和深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针对;逻辑;形象;哲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31-02

一、针对性

首先,中学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较大差异,呈现出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梯性。因此,政治课的讲授课型,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初一和高二教材中都出现了“劳动”概念,初一的教学,宜采取形象化甚至操作性的教学手段,如布置学生自带针线布条,在课堂作缝补练习,这既可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形象地领会劳动的含义,也能切实地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而高二“劳动”概念鹪教学,则应着力于逻辑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他们从理性的高度对“劳动”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实现政治课教学的整体功能。

其次,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在总体上也具有不同的心理倾向和情绪特点。比如,在我校高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发现(I)班学生存在着思维积极、情绪活跃、但注意力易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特点。对此,我在教法上做了相应的调整。上课时,先引入学生乐于接受的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材料,由学生小议并进入角色之后再展开教学,将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倾向纳入了教学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部分地纠正了学生不够严谨的学风,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可见,教学的针对性这一要素,虽已是老生常谈,却仍需引起我们的注意,以便及时改进教法,切实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

二、逻辑性

中学政治课各教学课时的内容,大体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所组成。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这种结构方式,决定了政治课的讲授必须具备逻辑性的要素。这即是说,教学过程从起点到终点类似一个圆圈,从论点(基本概念或原理)经由论证再回到论点的过程十分重要。论证,就是“说”理,在论证中能否做到符合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尤其是充足理由律等逻辑要求,对“说”理的说服力,对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同志说,使用新教材后的政治课教学,突出了思想教育的功能,其理论性的要求大大降低了。这种认识有较大的片面性,它所造成的实践后果必然是对课堂教学的逻辑性要素的淡化。其实,政治课理论之所以能对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首先在于其理论的彻底性。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信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上课缺乏理论深度,缺乏“说”理的充足理由,缺乏上课的逻辑力量。由此也就失去了政治课的科学性,失去了政治课的信度,政治课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随之亦荡然无存。因此,现时期的政治课教学仍然要以充分有力的“说”理为先导,而作为“说”理工具的逻辑性要素乃是讲授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对于政治教师教学实践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三、形象性

形象性这一要素,指的是讲授过程中的举例说明所具有的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举例说明过程,不仅应符合逻辑,条理清楚,更需要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政治课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往往是通过真实、贴切、典型、生动形象的举例说明来实现的。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是中学生思维过程的又一特点。虽然,教学过程从论点开始经由论证仍需回到论点,但这种回复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而应是学生对抽象概念或原理加以形象把握之后的飞跃,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抽象而又具体的把握。政治课教学的生动形象的举例说明,可以使学生达到对理论的形象理解,从而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富有成效地进行社会实践提供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上课缺乏形象生动的特点。政治课教学的难度亦在于此。因时因地地将高度抽象的理论还原为学生感到真切并可充分理解的具体事例,是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常常碰到的困难。有些教师成功地将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移植于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为克服这种困难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实验。

四、趣味性

趣味性是形象生动性的补充。当然,并非所有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都有趣味,但是趣味离不开形象生动的举例过程。在不失政治课严肃性的同时,我们应恰如其分地使课堂教学趣味盎然,生机勃勃。

应注意的是,政治课教学的趣味应着力表现其“味”,而不能片面追求其“趣”。也就是说,趣味性的教学材料在内容上须有一定深度,有一定味道。在这里,“味”是里,“趣”是表,有一定深度的趣味性材料才能使学生在感到兴趣的同时受到启发和教育,不然,就失之表面,流于肤浅了。试以下说明同一概念“客观实在性”的两个例子作一比较:

例一,教师举例:“同学们,你们在听我讲课时,想到你们的爹妈了吗?”学生答:“没有。”教师又讲:“你们没有想到他们,他们难道就不存在吗?”学生愕然,继而笑。

例二,教师举例:古希腊哲学家皮浪与三人一猪同乘一条船,途中风浪骤起,船将覆没,众人尽皆失色。皮浪说:那猪在船尾坦然而不为所动,我们应向它学习,忘掉身外之物,风浪就不存在了。

例一虽具其趣,其味甚浅,例二则有味有趣,使学生在感悟到皮浪错误的同时,理解到“客观实在性”的含义。

五、哲理性

哲理,闪耀着思想火花,蕴含着高度智慧。政治课教学的哲理性,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善于挖掘教材,诉诸于学生的理性,力求以具有高度思想内涵的精辟语句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是由政治课“传道”的功能所决定的。“道”即理,道之精华即是哲理,政治课教学中不乏可以运用的颇具哲理性的格言或警句,如讲到人生价值时,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讲到探索真理时,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等。要使这些哲理性语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语言的组织能力。好花尚需绿叶扶。哲理,只有当它受到特定语言环境的烘托时,才如画龙点睛,起到震憾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思想的作用。如果照本宣科,或孤立地将之抽取出来,哲理的极具思想教育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尽致了。

六、情感性

讲授过程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内容的过程,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整体功能的政治课,要向学生灌输是非观、善恶观,鞭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讴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特定的情感。学生是通过视听双重感知来进行课堂学习的,因此,课堂教学的情感性应是语文情感与面部表情(包括必要的手势)的统一。亦即情感必须真切,而不可勉强,说前途光明,却表情沮丧,对敌人必须实行专政,却声调平缓,无疑只会产生教学的负效应。

从教学艺术上讲,如果说,教学的逻辑性构造了课堂教学的整体美,教学的形象性使得这种美鲜明化,那么,讲授过程的情感性则会使这种美亲切感人,其乐融融。当你感情充沛地讲授一堂课时,你的语文定当富有一定的乐感,其表达过程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江河奔腾;忽而深沉有力,忽而高亢勃勃。这种诗化的语言能使整个课堂沉浸于师生交融、情理一体的和谐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极佳的情绪状态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较好地实现政治课思想教育的功能。

总之,政治课讲授课型大体上包含上述六个要素。由于教学内容的区别和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层次差异,这六要素间的结构方式是开放性的,不存在某种固定的模式。

但从整体规律来看,这六要素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表明:教学的针对性在内容上规定了讲授过程的总体布局,制约着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的逻辑性在形式上构造了讲授过程的基本框架,贯通了教学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学的形象性赋予讲授过程以鲜明生动的特点,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趣味性赋予讲授过程以巧妙机智的格调,活跃了教学的气氛;教学的哲理性赋予讲授过程以深度,升华了教学材料的内涵:教学的情感性则使讲授过程声情并茂、情理交融,体现出课堂教学结构的内在生命力。这六要素从不同侧面促进了政治课整体教育功能的实现。

其中,教学的针对性提纲挈领,开教学过程之局。逻辑性与情感性则如一条红线,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带动其余,使教学过程达到一种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比较完美的境界。诚然,我们不一定每堂课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但它却应该成为我们刻意追求的目标。

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象哲理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