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2014-07-08 07:53戴志敏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捕捉错误资源

戴志敏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学生在错误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我们要正视错误,巧用错误,诱发错误,捕捉错误。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另一亮点。

关键词:错误;捕捉;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85-02

我们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力的迸发……这些“精彩的片断”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常常容易忽略了另一种精彩:“学生的错误”。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我们应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学生的错误,把它作为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一、正视错误

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就会出错。如果一节课没有出现一个差错,我们必然要怀疑这节课“是不是第一次讲”、“是不是表演课”。即使是第一次讲,如果学生没有任何错误,我们不免要问:“这样的课还有必要吗?是。不是教学内容都在学生“已发展区”内?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如果学生出教室时和进教室时是一样的,我们就应该质疑这节课的有效性。

古今往来,流传着许多哲人、教育家关于错误的格言警句,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见教师说:“请对的同学把手举起来。”“呀,大家都对了,你们可真了不起!”其实学生并没有都做对,只是教师刻意地回避着错误,害怕显示自己教学的不成功。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千上百次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吗?

在新的课程资源观中,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困惑等都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尤其受到重视。教学由教师控制课堂的预设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困惑不再是教学的“绊脚石”,而是探究活动的“生长点”了。事实上,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错误或是简单粗暴,不负责任地对待错误。恩格斯也说过:“要明确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本身经历的痛苦体验中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正确有时很可能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是学生的一种学习原生态,最真实的写照。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演讲和创新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错误视为一种教学资源,从学生的错误中寻找教育契机,变“废”为“宝”。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改变和成长,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我们要用“阳光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

二、巧用错误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我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a,一纪念碑建筑的底面是正方形,在其周围铺上花岗石,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怎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阴影边框的面积?

学生l:把阴影部分看成大的正方形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之差,代数式为(x+6)2一x2。

学生2:像图b这样分割,阴影部分面积为4块长方形与4块正方形面积之和,即(3x+32)×4

学生3:像图c这样分割,看成4个等腰梯形的面积和,即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位平时成绩并不好的学生也站起来回答了,并列出算式[3x+(6+3)×3]×4。

我一看,很明显这些代数式不对,但我没有马上给予判定,而是将算式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同学们思考后,一致认为不对。出错的同学很不好意思。我微笑着,请这位出错的同学上来画一下分割线,说说你的思路。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中发现了闪光点,我马上抓住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还列出正确的代数式:用他自己的话说:把阴影部分像图d这样分割,看成4个平行四边形与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这时,大家都恍然大悟,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在他的启发下,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人家争先恐后地又讲了很多不同的方法。

其实,与上面这个教学中的实例类似的情况,每个数学老师都可能遇到,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判定学生错了,然后叫他坐下来,而不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就会错过,也就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待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使其真正得到发展,为课堂教学增添生命的活力。

三、诱发错误

音乐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当初参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赛时,曾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其实,这是评委们故意设下的“陷阱。事实上,对这个“陷阱”的大胆否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老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饶有兴趣的考验中摔打,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我在辅导学生竞赛时,碰到这样一道题:如图,十字框出的这5个数的和与十字框正中间的数l 8有什么关系?

(问题一出现,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回答)

学生:这5个数的和是十字框正中间的数18的5倍。

教师: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平移,可框住另外5个数,这5个数还有这个规律吗?

学生:有(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

若设中间的数为x,请你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内的5个数字的和。

学生:5x(学生的回答非常之快)

教师:那么十字框内的5个数字之和能等于2007吗?能等于720吗?若能,请写出这5个数。

(学生反应热烈,有的开始计算,有的开始思索,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跃跃欲试了……)

学生:十字框内的5个数字之和不能等于2007。因为表中所有的数都是偶数,偶数的和不会是奇数。

教师:那么能等于720吗?

学生:能等于720,而且中间的数一定是144。

这个答案显然错误,全班学生不经思索地都已误入了老师所设的“陷阱”。但此时,我并没有草率地给予对错的评判,我是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再问全班学生:果真如此吗?有没有不同意见。稍经思考,一位女生马上举手回答。

学生:老师,我认为不能等于720。虽然能找到这样的5个数,使和为720,但是用十字框框不出来。因为中间数为144,但按照数表中的排列规律,144应是最右侧的一列,146应该在左侧第一列,所以不能框出这样的5个数。

大家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纷纷拍起手。经历了这样的“错误”,让学生顿时感到,解数学题不仅要灵活而且还要仔细,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因此,对教师来说,有时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认认真真地错一回,使学生在“摔打"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四、捕捉错误

学生发生错误,有时是因为认识发生偏差,有时是思维出现故障,有时是因学习不良习惯引起。作为教师,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高效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有价值的错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加以总结,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如在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我出了这样一个方程: 。学生很快解了出来。一位学生回答:,左边因式分解 ,我问其他学生对吗?大家齐声回答:对。但一位学生却举手说:“不对,我是这样解的。移项得: 两边约去 得 ”。此时全班同学都觉得很意外,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凝固了。我便启发学生:这位同学的结果少了一个根 ,请同学们仔细思考,问题出在哪一步?思考片刻,便有学生回答:两边同约去 ,这样的口必须不为0,而原方程中的 可以是0,所以不能约去 。我便问学生:有道理吗?答案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我马上总结,从这个解题过程可以看到,解方程时,千万别轻易约去两边的字母,一定要注意字母的取值是否可以为0。

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固然值得称赞,但有时,错误的思维的暴露在课堂中也起重要的作用。有些老师可能认为学生只要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可,对于其它错误的思路,往往置之不顾,不让学生说说理由。一些错误就这样被忽略,久而久之,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无法从课堂上及时捕捉错误信息,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暴露,但课后却错成一片。因此,作为老师应把握机会,及时捕捉处理学生错误的信息,才能化解学生的错误。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是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中学生错误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思维错误在矛盾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遇到“错误”时,首先要冷静分析错误的原因,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帮助学生灵活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正确、合理地加以利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只有在“寻错”、“纠错"、“用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最具有价值的。让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6期.

[2]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6年第4期.

[3] 《关注孩子的闪光点》连晓.

[4] 《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彭刚,蔡守龙.

猜你喜欢
捕捉错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