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前期及肝硬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

2014-07-18 11:32姚兰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胆汁肝功能原发性

姚兰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前期及肝硬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

姚兰杰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前期及肝硬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方法 PBC患者 29 例 , 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为肝硬化前期 (A 组 , 18 例 )和肝硬化期 (B 组 , 11 例 )。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降酶、保肝及退黄等治疗措施 ,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 (ALB)、碱性磷酸酶 (ALP)、γ- 谷氨酰转肽酶 (GGT)、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治疗前 , A 组 ALB、GGT、TBIL、DBIL 与 B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 A 组患者治疗后 AST、ALT、ALB、ALP、GGT、TBIL、DBIL 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LB、GGT、TBIL、DBIL 的检测可对 PBS 分期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 从而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治疗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属于一种非化脓性、胆内小管进行性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 通常认为 PBC 的发生主要由自身免疫机制引起 , 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女性[1]。因 PBC 患者一般长期处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阶段 , 因此 , 有学者建议将其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 从而能够对该疾病各阶段进行更加明确的分期 , 避免了将肝硬化前期患者诊断为肝硬化 , 便于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2], 本文中通过对本院收治的 29 例 PBC 不同分期患者 , 分别采用降酶、保肝及退黄等治疗措施 , 并对不同分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水平进行分析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07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收治的PBC 患者 29 例 , 全部患者的诊断过程均符合美国肝病学会PBC 诊治指南[3]。全部患者均予以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为肝硬化前期 (A 组 )和肝硬化期 (B 组 )。其中 A 组患者 18 例 ,男 1 例 , 女 17 例 , 年龄 29~68 岁 , 中位年龄 48.7 岁 ;B 组患者男 1 例 , 女 10 例 , 年龄 32~72 岁 , 中位年龄 51.3 岁。全部患者均无恶性肿瘤、胆管梗阻及炎症等。全部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予以 AST、ALT、ALB、ALP、GGT、TBIL、DBIL 等肝功能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测。并予以复方甘草酸苷、S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降酶、保肝及退黄等治疗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观察并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 , A组 ALB、GGT、TBIL、DBIL 与 B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两组间 AST、ALT、ALP 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 , A 组患者治疗后 AST、ALT、ALB、ALP、GGT、TBIL、DBIL 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 B 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 ( x-±s)

3 讨论

绝大多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患者通常被认为与自身免疫机制关系密切 , 主要表现为 PBS 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自身免疫紊乱情况 , 且在其循环中出现抗核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同时 , 有文献报道显示 , 遗传、感染及环境等因素也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因素[4]。

有调查报告称 , PBC 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女性患者[1],本文研究中 , 29 例患者中 , 男女比例约为 7:100, 从而与以上调查一致。且因 PBC 患者一般长期处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阶段 , 因此 , 对 PBC 患者进行明确的分期能够采取早期合理的治疗方式 , 并避免混淆 PBC 的病理学概念。有研究称 , 90% 以上的 PBC 患者存在 ALP 及 GGT 水平的升高[5], 但本文研究中 , ALP 水平在 PBC 肝硬化前期及肝硬化期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 AST 及 ALT 则表现为轻度上升。有研究称 , 当 TBIL 高于 171 mmol/L 时 , 则患者病情发展较快 , 而低于 171 mmol/L 时 , 患者病情发展则较为缓慢。本文研究结果中 , B 组患者的 TBIL、DBIL 显著高于 A 组 ,而 ALB 显著低于 A 组 , 也说明了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 , 其胆红素值逐渐升高 , 而其血清白蛋白水平则呈下降趋势 , 从而也表明了胆红素水平越高 , 患者预后越差。

而在临床治疗上 , 通常采用降酶、保肝及退黄等治疗措施。而对于本文中 PBC 肝硬化前期及肝硬化期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后 , A 组患者因临床症状轻 , 且无肝硬化症状 , 经治疗后 , 其肝功能各项指标显著改善 , 而 B 组患者因临床症状较重 , 且存在肝硬化情况 , 经治疗后其肝功能各项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 , 从而说明在肝硬化前期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 , 能够对肝功能及其症状进行明显的改善 , 但对肝硬化期患者的疗效则显著降低 , 从而再次说明 PBC 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 随着 PBC 诊疗技术的发展 , 对 PBC 不同分期进行区分 , 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 从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胡朝军 , 杨国香 , 李晞 , 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2010, 33(2):115-120.

[2]贾继东 , 段维佳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11, 19(5):321-322.

[3]陶小红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治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10, 18(5):326-328.

[4]吴颖 , 姚定康 , 朱樑 , 等 .熊去氧胆酸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2, 32(11):1477-1482.

[5]伍煜伦 , 赵青山 , 陈素文 , 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30 例临床分析 .广东医学 , 2012, 33(24):3781-3782.

2014-05-14]

463000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猜你喜欢
胆汁肝功能原发性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