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大”教师

2014-07-24 23:44朱永新
新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人文学科外国语

朱永新

一个小学教师,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一个大学教师,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教育的畸形,让人们所学越来越精专,很多人在学问上越来越“窄小”;时代的发展,也让很多人直奔金钱而去,在品德上越来越“矮小”。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的发展,中国教育的进步只能寄希望于无数“大”教师的身上。郭英剑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

英剑兄是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他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又一直躬行于教学第一线,担负着具体的教学工作,是英美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我与英剑兄结缘,却是因为他另外两个不为人熟知的身份:民进会员和阅读推广人。

英剑兄曾任民进河南省委委员。因此,在他来京工作后,我们围绕着教育,在我民进中央的办公室里有过多次愉快的交流。还记得2011年年底的一天,他说起自己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一书中,把文学放在全球文化的背景下审视;他说起正在外国语学院进行去行政化的改革尝试,强化开学与毕业典礼的神圣仪式等。在说到大学的功能时,他更是慷慨直言:大学改变社会,而不是社会改变大学!这就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大学应该是思想交集之地,培养人才之所,是人思考人类生存意义、学问真谛的地方。当时我就感受到这位年轻的民进会员不仅学问精进,而且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想到王守仁教授认为他“在众声喧哗的公共话语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不由得深有同感。

除此之外,英剑兄也是热衷于推动阅读的有识之士。他担任中国阅读学会副会长,不仅在自己任职的学院推动阅读,组织了比如新生“同读一本书”等阅读活动,而且在得知新阅读研究所要开展大学生阅读书目研制工作后,欣然担纲,率领团队积极研制书目。我也在他的邀请下,参加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新生开学典礼,作为演讲嘉宾做了《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的致辞,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了阅读、行走和理想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参与了他们阅读活动的启动。

就这样,我和英剑兄渐渐熟悉起来。我常说走近才会尊敬,对他也不例外。一位“大”教师,必然是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英剑兄正是如此。他身为英语专业的专家学者,却扎根在中国教育的大地上,用他深切的人文关怀,不断搬他山之石以攻玉。他描述境外高校的重要事件,绝不是简单地猎奇,也不是为了抨击而抨击,而是希望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有所借鉴和启发。对我国高等教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他更是结合着现状与问题,力图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梳理与建言。

正如英剑兄自己所言,他这些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是大学?大学的使命是什么?大学的意义何在?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大学该走向何方?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应该或者能够从大学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作为人文学科的学者,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又怎样去反馈社会?”有时候,问题本身就已经是答案。从这些问题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他的追寻方向之高远,也能看出他眼下追寻所得之可能。

阅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英剑兄的中国高等教育思考之果,早已经通过报刊专栏刊登,通过文摘转载,通过网络流传,它们的妙处不用我多说,需要读者细加品味。对我来说,能在教育路上与英剑兄相识,与像英剑兄这样不囿于专业所困,积极主动思考探索中国教育的同好相识,的确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开心的事情。三人行必有我师,与这些“大”教师遭遇,也让我不断得到长“大”的机遇,有了长“大”的可能。

当然,学无止境,“大”也无止境。从英剑兄孜孜不倦潜心向学的笔耕不辍中,从他投身大学生阅读书目研制、热衷推动阅读的行动中,我相信,英剑兄一定会在成长强大自我的路途上继续前进。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黄常棋)

猜你喜欢
中央民族大学人文学科外国语
中央民族大学
“人文价值再思考与中国的人文学科体系构建研究”专题研讨会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郑州外国语学校
문학텍스트를 활용한 한국어교육―발음 ,어휘 교육을 중심으로
서정인 초기 소설에 나타난 ‘주 변부’의재현방식과 작가인식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人文学科文化及其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