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开放题教学,促进创新思维培养

2014-07-24 23:44王周闽陈登连
新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解题思维

王周闽 陈登连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度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封闭型”的问题,即条件完整无缺且没有多余信息,解题模式固定,结果唯一。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墨守教材或教师的言说,生怕解题过程不符合教师要求而丢了分,因此不敢个性化地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常常没有思考、不打折扣地吸纳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观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维的惰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应有作用呢?作为数学“封闭题”有益补充的“开放题”以其条件不完备性或答案不唯一性,解题方法的开放性等特点,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让广大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循规蹈矩”,不再不敢越雷池半步。数学“开放题”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新时代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道亮丽风景。笔者结合北师大版六上《比的应用》一课中的数学故事教学,谈一谈应用“开放题”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几点认识。

一、用儿童的眼光审视“创新”

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性的潜在意识,它具有联想、想象、幻想等发展性思维特性,是学习主体既有的知识、能力、天赋、洞察力、直觉能力等向外部现实超越的过程。它强调学习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勇于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不囿于常规束缚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而言,只要是儿童创作的,自己从未见过、听过或接触过的东西或行为都可视为创新。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战场,数学开放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用生活经验促进“创新”

三、用联系的观点促成“创新”

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为了有效地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分马“数学故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知识经验出发,个性化地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小组议一议看!

数学给人以智慧,怎一个“分”字了得。看似寻常的分马故事,在“开放题”模式的推动下生成了课堂的无限精彩,“开放题”教学激发了学生思维创新发展的无穷魅力。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是可用的、数学是发展的、数学更是美丽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解题思维
用“同样多”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同样多”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