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之前先“习说”

2014-07-24 23:44朱美飞
新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三角梅口头口语

朱美飞

口头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与书面作文有着本质的联系。长期坚持口头作文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写好书面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口头作文的欲望

1.营造人人参与的口头作文氛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口头作文的欲望,也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设轻松、有趣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想说;营造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敢说;寻找切合生理、心理、时机的角度,从学生的需要切入,明确说的目标,让学生要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交流欲望更强烈,乐于交流,善于表达,因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

2.处理好“说”与“写”的关系。叶老先生曾用“用嘴来写,用笔来说”向我们揭示了说与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我们把“说”提高到“写”的高度来对待和认识。要写得通顺,就得说得通顺。能说通讲明,就易于写顺写清。理清了说与写的关系,摆正了“说”的位置,有利我们习作之前先练习说。“拗九节”到了,做张爱心卡,想些祝福的话说给家里的长辈听。参与课外活动,将经历的新鲜事描述给父母听。也可以通过日记、微博、说说等形式将每日的所见所闻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在说的基础上促进写的训练,达到说写结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训练学生口头作文。对学生的“说”,要有明确要求——发音要清晰、准确,不重复啰唆,语气、语速、表情要能体现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评讲,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特别是对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加以鼓励,切不可在语言上打击、表情上冷漠。我们要带着“糖”,带着“蜜”,甚至带着“高帽”去教学,通过语言,通过微笑,通过爱抚,通过分数激励,通过物质奖励等,去肯定、表扬、激励学生,使其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口头作文训练才有情趣,才更易于收到实效。

二、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口头作文机会

1.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围绕话题表达的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设计一些鲜明、有趣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围绕主题进行口语交际。比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汇报会上,让学生说说在活动中的酸甜苦辣,说说最感动自己的一件事,表一表对同学感激之情,提一提对某位组员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情动言发,畅所欲言,从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使口语习作真实、有趣。

2.融入课本角色,培养述说体验感受的能力。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加深对角色的内心体验,口语表述时做到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在教学《燕子专列》时,我让学生扮演小女孩贝蒂,亲身体验冒着严寒救护燕子的情景,说一说心中的感受。在交流中,让同学们加深对课文主旨的领悟,也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作文的综合能力。生活是口语习作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习作的源头、活水。学校可开设专栏;利用“图书角”交流阅读书目;利用读书报告会交流阅读体会;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文学知识、读书方法或心得体会。从而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评论、辩论或提出建议等。这样的口语交流,学生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三、掌握要领,训练口头作文技能

1.先“观”后“说”,做到言之有物。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获取语言信息。在口头作文训练中,要调动学生的眼、鼻、耳、手等感官去感知事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等形式去获取语言信息,再组织学生“说”,这样的口语训练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在教学《三角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三角梅有个全面的认识,能有条理、较完整地介绍三角梅。我在讲台上摆上一盆开得正灿烂的三角梅,让每个学生都去摸摸、看看、闻闻,从各方面去感受三角梅。这样学生在介绍三角梅时就能把摸到、看到、闻到,甚至是想到的说出来,将三角梅的形、色、味等特点说得具体生动。

2.从“读”学“说”,做到言之有序。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指导学生“说”课文中的故事,对熟知的信息进行重新建构,更易于把握。只要做到有序,就能说得精彩。这里的“有序”是指说话有条理、逻辑性强。小学生说话侧重感性,缺乏理性,逻辑思维也较差,说起话来缺乏条理性。为了训练学生说话时更有序,可以选用一些文辞优美、故事性强、生动有趣的课文,在学生熟读课文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复述文中故事内容。在指导时需要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如,用“小标题”串起故事内容,用“关键词”引出故事情节,用“提纲”理清文章脉络等,来指导学生“说”故事。从个人单练到小组合作,再到推荐展示,在环环练习中,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训练。例如,《景阳冈》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能有序复述课文内容,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指导学生将文章四个部分用小标题概括,再根据小标题“冈下喝酒——执意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说的条理性就很强,内容把握得也很全面。经常进行这样的复述训练,有利于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组织整理语言材料、有序表达的能力。

3.以“看”导“说”,做到言之有情。这里的“看”主要指看图训练学生说话。语文教材中配有不少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丰富。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看图。看清图中景物的样子、颜色,看懂人物的外貌、着装、表情;然后联系实际想一想,想人物的心情、心理、心思;再找同学演一演,将心情、表情演出来;教师也参与其中演,或逗、或挑、或乐、或疑、或拨、或设。让学生情动辞发,口头表达也就变得声情并茂。这样就容易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新区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三角梅口头口语
美丽的三角梅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三角梅
家乡的三角梅
酒中的口语诗
三角梅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语对对碰
口头表达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