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小学品德课程的创新要求

2014-07-24 23:44黄文明
新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品德新课标小学生

黄文明

新课标颁布之后,教育部对小学品德课程教改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编制课程教学方案,这是实现品德课程教学优化的重要方式。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意义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何培养小学生个人品德与修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文化课程的一部分,具备多方面的教育意义。

1.培养品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需从小做起,从儿童开始,持续以恒。”小学教育十分关注学生个人品德素质的综合培养,《品德与社会》为孩子们提供了品德知识学习的平台。教学时要着眼于让孩子们掌握相关的品德知识,促进其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与发展。

2.课程创新。从小学教育发展来看,开设《品德与社会》,也是教育创新的有效表现,其引入了与小学生心理特点相关的课程内容,为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服务。例如,《品德与社会》在思想及行为方面引导小学生,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外界事物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小学生们的道德素质将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缺陷

认真实施小学品德课程教育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但大多数学校对于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品德与社会》教学标准执行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实际课堂教学成效达不到预定要求。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品德与社会》教学问题集中于思想、设计、目标等方面。

1.思想方面。从课程教学情况分析,小学品德课程依旧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在课堂教学里仍处于“主宰”地位,这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对新时期教学概念认识的不足,思想上并未完全肯定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约束了其教学引导作用的全面发挥。

2、设计方面。课程教案设计脱离了小学生主体,所用课堂教案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不一致,难以满足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理解需求,这些都与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课程设计决定了后期的教学路线,设计思路不先进、不实际,必然造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滞后性。

3、目标方面。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推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改善,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相对缺失,教师课堂教学缺少课程目标为指导,影响了小学生品德课程知识的学习效率。一方面,教师在理论知识授课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为引导,整体课堂教学流程相对散乱;另一方面,所定教学目标往往与品德课程教学实况相违背,难以带动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影响了品德课程教学质量。

三、新课标对小学品德课程的创新要求

笔者认为,教育部颁发新课标之后,各校应严格按照课标规定要求完成操作,从而提升日常教学活动的科学性,维持品德课程教学的整体秩序。按照《品德与社会》的新课标内容,小学品德课程要实现教学创新,应当注重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教学思路、教学目标等方面内容。

1、教学性质。本课程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有机融合品德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成长为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师需深刻认识到思想品德对小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肯定该课程在现实教学中的意义,保证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符合课标要求。

2、教学理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理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按照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创新要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

3、教学思路。良好的教学思路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先进的指导,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设计的创新思路可以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指学生的社会生活;“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互动要素;“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互动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生活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

4、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使学生参与并享受自信、愉快、有尊严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发展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不同学段内,《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以完善教学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意识,对其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展开教学,拟定一套符合新课标规定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性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目标等方面展开创新,实现课程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品德新课标小学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