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关注“陌生感”的三个落脚点

2014-07-24 23:44曹忠华
新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陌生感天游峰茉莉

曹忠华

不同的文本,有它特殊的表达,而在这特殊的表达之处,往往就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如果学生在预习时不轻易放过每一个产生陌生感的地方,他们对语言敏锐感知的能力会不断增强,对文本的解读也会越来越深刻,也就能更近距离地触摸到文本的特殊价值。

一、关注超越常规的语言现象

1.出人意料的词语。比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为什么要“挡”呢?这个挡,不合乎情理啊?学生只要关注到这个“挡”字,细细一品味,就能品味出母亲的良苦用心了。

2.非同寻常的句式。句式的选择、句子的组织同样受到文本主旨的制约。对于文本中超乎寻常即让我们感到陌生、新鲜的句子,往往与题旨的表达密切相连。

3.耐人寻味的标点。

二、关注新颖奇异的写法

写作方法林林总总、举不胜举。作者总是根据立意需要,精心挑选,灵活运用。那些新颖奇异的手法,一定包含着作者特别的意图。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在文章的第二小节却写道: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笔者在教学时,因为班中不少学生在预习时已关注到这处特殊的写法,所以本是教学难点的地方稍作点拨就突破了。

三、关注文本前后“矛盾”之处

不少文本前后“矛盾”,谜团重重,令我们不解、陌生。如《爱如茉莉》一文中,一开始作者觉得茉莉花平淡无奇,但在结尾中却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泪眼蒙胧中,那丛丛簇簇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萦不去。作者为什么有前后矛盾的感觉呢?当学生冒出这样的念头的时候,说明他思维的触角已触摸到文本的深处去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陌生感天游峰茉莉
抱 秋
丹山碧水
武夷山归来
水中的茉莉
幸福的“加”
茉莉雨
茉莉雨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追求有价值的“引导”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