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应对心理冲突

2014-07-24 23:44叶一舵
新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张老师教研组冲突

叶一舵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校联欢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张老师所在的教研组同事听说要表演节目,纷纷表示不愿意参加此次表演,而张老师作为该教研组的组长,无奈之下只能接下任务,当然其中也有一种想有机会在全校性场合表现一下的冲动。然而,接下任务后张老师才感觉到压力巨大,她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表演天赋,害怕上台会出丑;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自己这次的表演能够出彩,毕竟这次是全校性的表演,表演得好坏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整个教研组的形象。为此,张老师连着好几天紧张焦虑,做事情也无精打采的。为什么这次的表演任务会对张老师产生如此重大的心理影响呢?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由于趋避心理冲突造成的心理压力。

一、心理冲突及其表现

在生活中总有许多矛盾的事情让我们忐忑不安或是举棋不定,面临这些左右为难的选择时便容易形成心理冲突。所谓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有学者将心理冲突分为四类: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多重避趋冲突。

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时,通常会出现双趋冲突,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例如教师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想努力工作,力求在工作业绩上表现突出,另一方面又想要承担家庭责任,此时可能会产生双趋冲突,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够同时满足两个或多个角色所需,在一方面获得成就的同时往往会在另一方面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在抉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冲突。以担任班主任为例,想当班主任,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与学生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增强彼此之间的熟悉度,但是又担心班主任工作太烦琐,压力太大,而害怕担任班主任。又如上文提及的张老师,既想表演得出彩,为教研组争光,为自己争光,又担心上台会出丑。

双避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但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不想上课时严肃地对待学生,不想成为学生心目中脾气暴躁的老师,但是不严肃又无法控制好课堂纪律,只能够回避其中一种,此时便容易产生双避冲突。

多重避趋冲突是指当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无法单一地选择或逃避,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面对一份稳定、福利待遇好但是薪资不高的工作与另一份薪资待遇高、发展空间大但是不稳定、风险也高的工作,人们在抉择的时候可能就会慎重地权衡各方面因素,考虑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所重视的是什么,于是在权衡过程中便容易产生多重避趋冲突。

二、如何应对心理冲突

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面临来自学校、家长、社会、学生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常常超负荷,因此教师这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心理冲突是心理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学会正确认识和应对心理冲突,将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教师在面对心理冲突时,要学会从以下几个路径进行应对:

首先,正视心理冲突,不要过分强化心理冲突。当面对心理冲突时,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反应,但是不要担心,这都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或心理反应。但是过分关注那些令人担心的事情或情境造成的心理冲突,反而是在强化不良反应。因为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某一点上,在注意和反应间就构成了一个互相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由此构成一个恶性循环,也使得心理压力不断增强。因此,当面临心理冲突时,要正视它而非强化它,适当地转移注意力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次,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担压力。在社会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理冲突,产生心理压力,当无法自行解决时我们可以不必自己埋头苦干,可以适当向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帮助,借助社会支持系统分担压力,这也是自我调适的一个方法。譬如,多向朋友、家人倾诉,多与朋友、家人谈心,将自己的一些苦恼向他们诉说,让他们建言献策、出谋划策,同他们一起分析冲突的性质、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这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心理和社会支持,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也能促使自己找到更有效的应对办法。

第三,正确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教师有各种需要,但这些需要不是都能满足的。因此,针对每种冲突,教师要弄清自己的优势需要,然后对症下药。比如:一个青年女教师同时有两个男教师追,她觉得两个男教师各有优点,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此时就是双趋式心理冲突。解决方法是,首先要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特别是在情感问题上。让自己仔细思考感觉,列出两个人的“优缺点”,再看两个人中哪个更符合自己的优势需要,哪个更适合自己,权衡“利弊”后做出决断。

第四,采用焦点解决法。焦点解决法认为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应当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的原因以及问题发生过程中的系列产物。该方法认为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认为合作和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强调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譬如,上例中的张老师接下任务后不应过多纠结于分析得失,而应将“焦点”放到如何完成任务上。即使自己不擅长表演,但还是可以有很多办法完成这次表演的。我们不一定拼唱歌、跳舞、演奏,我们可以讲故事、说单口相声、邀请观众做游戏,更可以通过沟通说服同事一起表演一个有学科色彩的节目。既然我们不是表演“专业”的,我们又何愁得不到别人的喝彩呢?!

第五,重新审视并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其实,心理冲突背后的原因往往涉及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要活得安定、稳定、宁静,就要重新审视并澄清自己的价值观,真正搞清楚对自己的人生而言“最重要”和“最需要”的是什么。人之所以有很多心理冲突,是因为常常把无足轻重的事看得太重要。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视和在乎的是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机遇和挫折。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留神,那你的思想和心理负担只会无穷无尽。上例中的张老师若能问一问自己:“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是什么?”“这件事会改变我的人生吗?”她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理冲突原本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总之,心理冲突是每一个教师都会经常体验到的。它既是一种困扰,也是促进教师心理成长的一种良机。关键在于:当遭遇心理冲突时,我们需要好好地认识与应对。

(责任编辑:黄常棋)

猜你喜欢
张老师教研组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张老师喝茶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