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对策

2014-08-01 09:24周华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感语言语文

学习语言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培养好良好的语感。只有培养好了语感,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光是教他们理解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在品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一.培养中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关于语感的定义,我国早期很多语言教育学家都做过讨论。上世纪60-70年代,叶圣陶老先生就认为:“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不是通过查阅字典就可以了解的,一定要带着一定的情景或是感觉,并且需要生活当中的一些经验,这样才能对中国语言文字有很深刻的了解,这就是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对于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就叫语感。”到了21世纪,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对语感的理解又有了更深刻的论述,主要内容是:“主观的语感源于客观的言语,主客观的言语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人的语言器官长期感受言语对象不断积淀的结晶。是一种通过长时间的语言锻炼形成的潜在的心理能力。”当前语文教育界都还是比较认同这一观点的。

语感如果一旦形成,那将是受益终身的事情,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培养中学生的语感有如下的作用。

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语感的重要性。在我们所有的学科当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我们学习数理化等其它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交流的基础。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同其它人的交流,包括言行、思维、情感都同语文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中学时期的学生,年纪都在15-16岁左右,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认识观的形成的时期,所以一定要加强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交流能力。

2.是学习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所必需的。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方式一般为:“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语言的最终结果是要能够迅速地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语境和意思。所以说要想学习好语文课程,第一就是一定要培养好自己的语感。老师的第一要务也是要研究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3.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的要求。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已有相当明确的规定:“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要着重培养的学生语文素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初升高的原因,在语文教学当中,都是过份的重视课本思想内容的理解,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却忽视了对语感的培养,使得语文教学陷入误区。这是由政府部门的一些升学制度所导致的,这种问题应该慢慢地通过相关的手段进行纠正。

4.是当前国际文化交流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因为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全球的信息都以非常的速度在传播,人的一生精力有限,对于这些信息无法一一阅读。很多信息都只能是凭借语感飞速的去感觉,只有语感好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一些国外的信息和文化的了解,也必须首先培养敏锐的母语感受力。

综上所述,提高语感不光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生活生存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语感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做起,我们应重视初中生的语感培养。在初中教育中就应当加大对中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接受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呢?下面我们做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二.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对于语感培养的对策

1.加强诵读是学生增强语感的主要途径。

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良好而可靠的手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诵读中自创情境,与文本语言碰撞、交流、融会、体味,学生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诵读,才能有效地增加自己的语言词汇的积累,从文本中所接触的、由教师处所接受的那些必要的语言知识才能得到最好的消化理解,进而转换为语感并成为学生的语文能力。诵读教学就通过教师的规范、优美的诵读来指导、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逐渐生成正确、熟练地诵读语言的能力。

教师诵读最常用的形式就是范读。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就很重视诵读教学。从开始教学工作以来,就坚持做到经典文章必定范读。这样在作者的长期坚持下,学生也增强了诵读文章的兴趣,他们的诵读能力明显地得到了提升。时间久了,所带的班的学生自然也都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早晚读课堂也由原来刚入校时的“声如蚊蝇”而逐渐变得书声琅琅。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也就慢慢的积累起来了,语感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教师要诵读,学生更要加强诵读。学生在诵读时,也有明确要求。我要求学生拿起文言文来,粗读两遍就要做到能够像平时说话那样熟练地诵读。诵读时,要求学生力求把自己当成作者,设身处地地去读,要读字音、读清句读,要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要读出对文意的理解把握,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情。当然了,诵读要注意的细节,比如语气的轻重缓急、节的快慢等,我都会事先向学生予以讲解。诵读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只有在读得非常通顺的前提下,学生才能理解文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诵读说到底是为了形成学生强烈的语感。只有多诵读,才能使学生增强文言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语言规律,提高阅读能力。只有多诵读,学生才会对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逐步熟悉起来。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自然也能够逐渐地领悟、辨识、积累知识。时间长了,学生有了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提高了,这样自然就会少了许多学习上的障碍,学生的文言学习也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不同的学生个体的语感有水平高下之分,所以教师在通过诵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实践中,就需要多费心思。对于语感能力差的同学,多些耐心,多花点时间,更要想通过什么样的办法能使其语感快速提升,以在学习进度上能和语感能力好的同学基本保持一致。对于生性懒惰的学生,在归纳一些基本知识进行积累记忆时,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其兴趣,使其变懒为勤。

2.增加学生在课外锻炼语感的机会。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当中,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还离不开课外语文活动的开展,比如一些朗读比赛,写作能力大赛和演讲比赛等等。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不光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我们常见的辩论会,通过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辩解,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查找资料,收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他们的社会视野,建立是非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即兴演讲、成语接龙等方式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其语感。

3.创设情境,进行语感操练。

对于语感的培养,作为语文老师来讲,只能是从形式方法上做一些帮助,真正的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去心中体会,在阅读中获得。老师应该按一定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朗诵和思考,特别是要创设和设定一定的情境,在这种情境去朗诵,这样效果会更佳,更能体会文章表达出来的美感,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比如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当中,设定所处的环境,以及讲解一下所处的历史现状,让阅读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感受到文章意境。

再如:说明文《苏州园林》的教学。说明文的语言相比其它文体是较抽象、较乏味的,所以在说明文教学中,用情境创设来激发语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苏州园林》这一课讲的是古代园林的建筑艺术,作者构思巧妙,条理清晰,将复杂的园林建筑艺术用简洁的巧妙的语言阐述的非常得当,能引发读者的兴趣。但这些建筑艺术和园林和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学生没有这样的感知,这时情景的创设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教授这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学生在一张张图片中犹如进入了苏州园林,听着课文的介绍,仿佛看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建造过程,这让学生一下子置身于文章中,待再分析课文时就能更好的感受到作者语言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语感。

4.加强作文练笔生成语感。

语感生成的目的在于应用,利用敏锐的语感进行语言实践是培养语感的最终落脚点。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作文训练,作文训练是检验语感能力层次的有效手段。写作训练也是语感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在平时大量阅读、感受、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真实为原则进行习作,这是检验学生语感和促进学生表达的有效途径。读是平时知识的积累与吸收,而写是对所学知识的表达与应用。良好的作文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只有平时多练习多积累、多吸收,写作表达才能如古人所说的“左右逢源”、“意到笔随”。

周华勇,教师,现居浙江义乌。

猜你喜欢
语感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