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民间歌谣与民俗文化研究
——以重庆市巫溪五句子歌为例

2014-08-06 10:59傅国群
关键词:巫溪盐业习俗

傅国群

(重庆三峡学院 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万州 404000)

五句子歌,又称五行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集体创作出来的歌曲形式。五句子歌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帝王世纪》中的五句音律:“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而老人击壤而歌”。在历史的发展中,这种五句子歌的形式逐步形成,并在不同地区流传,而比较成熟且结构稳定的五句子歌则主要在三峡地区的鄂陕渝边界。本文主要摘取地处鄂陕渝交界处的重庆巫溪五句子歌为例,并结合巫溪地理人文环境,对巫溪五句子歌进行民俗分析。

一、五句子歌与婚恋习俗

巫溪五句子歌曲中表现男欢女爱的歌曲十分丰富,这些歌曲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了巫溪人民对于爱情婚姻的爱恨情仇。这些歌曲中有表现大胆追求爱情,有表现相思离别苦,有表现与情人幽会画面,有父母对女儿婚恋教导等。这些歌曲一方面表现出巫溪民众对于爱情婚姻的态度,一方面则传达出了巫溪当地的婚恋习俗[1]。如:

歌曲一 《胜过南海观世音》:

眼看乖姐站门庭/手拿鞋底笑盈盈/樱桃小口糯米牙/两眼赛如过天仙/胜过南海观世音

歌曲二 《再找一个强十分》:

女:坐到屋里绣花鞋/外面狗咬是郎来/左手接住郎的伞/右手把郎搂在怀/何风把你吹起来

男:心肝情妹我的妻/我从苏州转来的/那日许我花荷包/亲口许我一双鞋/不为鞋子不得来……

歌曲三 《山歌好唱难排头》:

山歌好唱难排头/木匠难修转角楼/石匠难打石狮子/铁匠难打铁绣球/情妹难绣花枕头

歌曲四 《白铜烟杆坠荷包》:

白铜烟杆坠荷包/郎在吃来姐在瞭/郎在堂屋做椅子/姐在门外把手招/约郎明天打猪草

巫溪结婚流程大致也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亲迎等阶段,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一些巫溪独具特色的婚俗。歌曲一到歌曲四中涉及到了荷包、鞋垫、鞋子、绣花枕头等物品,这些物品在巫溪均是男女定情所用物品,也是男女结婚必须准备的东西。在以前,巫溪的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就会一边教女红,一边给姑娘准备布鞋、鞋垫、荷包等用品。当有人家相中姑娘后,首先要经媒人介绍,如果双方中意后会举行一个仪式,当地人称为“看人户”,也就是女方家长及其亲人去男方家里,看男方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认识男方家里亲属,这也算是基本确定了两人的婚姻关系。在这一天,一般男方要给女方家里一些聘礼,女方则要给男方家人鞋子、鞋垫和荷包等。“看人户”后,男方逢年过节去女方家,女方都应该给男方鞋子、鞋垫等物品。到结婚的时候,女方一定要给男方家人所有人带去鞋子、鞋垫等。这个习俗一直在巫溪流传,只不过以前,女方一般做布鞋,现在鞋子大都从商场等处购买。

二、五句子歌与物质生产习俗

物质生产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民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运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2]。巫溪五句子歌的产生和发展根植于巫溪的地理文化背景,与物质生产密切相关。

1.五句子歌与农业生产习俗

农业生产习俗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它包括农业生产的农作时序、禁忌祭祀、生产过程和生产娱乐等各个方面。五句子歌是巫溪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反映劳动人民内心世界的歌曲,这些歌曲发于劳动,唱于劳动,充分体现了巫溪农业的生产习俗。

歌曲五 《实现纲要在手上》:

天不亮来地不亮/起早摸黑歌声扬/黑夜火把明晃晃/锄头铁锤一片响/实现纲要在手上

歌曲六 《走到田边就干起》:

大雨落来细雨落/披起蓑衣戴斗壳/手里拿起薅挖锄/肩上挑起粪撮箕/走到田边就干起

歌曲五和歌曲六反映了巫溪县的薅草耕种场景和习俗。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巫溪县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其它经济形式为辅的生产模式。在巫溪,主要农产品为土豆、玉米。其中土豆一般在头年农历十二月下种,到第二年农历二、三月薅草施肥。玉米大约在每年农历二、三月开始播种,然后四月栽秧、薅秧施肥,农历七八月成熟。在这里,无论是“锄头铁锤一片响”,还是“手里拿起薅挖锄”,这些都是农耕场景最好的展现。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无论是种植土豆,还是种植玉米,施肥都是农家肥料,很少使用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包括两种,一种是人和动物的粪便,另外一种是杂草、树枝等经过焚烧后,加上人和动物的粪便,和土拌在一起发酵产生的天然肥料。这些肥料不像普通化学肥料,需要农民用撮箕挑到田间进行施肥。

2.五句子歌与工业生产习俗

在历史上,巫溪是一个盐业十分发达的地方,巫溪的五句子歌还与当地的盐业生产结合起来,体现出巫溪的盐业习俗。

歌曲七 《宝山灵气是灵山》:

宝山神医叫巫咸/架起炉子炼仙丹/制盐采药医百病/一碗神水保平安/宝山灵气是灵山

这首歌曲充分展现了巫溪县曾经的盐业生产习俗。历史上,巫溪盐业兴盛发达,巫溪大宁宝源山盐泉是三峡及中国西南地区自流盐源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食用和大规模开发盐泉。《大宁方志序》中写记载:“一泉之利,足以奔走四方,田赋不满六百石,藉商贾以为国”。我们足见当时巫溪盐业兴盛之貌。一直以来,巫溪以盐立县,盐业的生产、运销、管理等,让巫溪成为当时“以盐兴盛”的重要地方。

巫溪是“巫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巫文化”的核心则是以盐文化、药文化、悬棺文化、占卜祭祀等文化构成,其中盐业文化占据着核心位置。因此,巫溪当地逐步形成了以“盐文化”为核心,悬棺文化、药文化、占卜祭祀文化相支撑的盐业民俗文化。

除此之外,巫溪大宁盐厂在历史上曾有祭祀龙君会习俗和绞篊节习俗。其中祭祀龙君会习俗则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在宝山旁边的龙君庙进行祭祀,祭祀活动由会首主持,会首亦称“头人”,头人每十户为一组,各组轮流,一年一换,届时,由当值组的十位头人负责筹集资金,主持祭祀仪式及各项活动,并大摆酒席[4]。绞篊节则是农历十月初一,举办的换篊和祭祀活动。由于宝源山地势狭窄,煮盐的灶房高于盐泉,输送卤水十分不便,且不能输送过河。宋朝一位名叫孔嗣东的人想出用竹筒输送卤水的办法[3],但是竹子每年都需要更换,因此把每年更换竹筒的时间就称为绞篊节。绞篊节这天,官民同庆,井民则要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唱歌舞蹈,并有祭祀活动,真是热闹非凡。在龙君会和绞篊节这天的祭祀活动中,均有炼丹祭祀的习俗。

虽然巫溪盐业兴盛,但是盐工的日子也非常的凄苦,一首《辈子莫想找婆娘》的五句子歌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歌曲八 《辈子莫想找婆娘》:

炭老倌额踩煤炭/两脚不停打转转/一双赤脚划出血/满脸就像花脸猫/辈子莫想找婆娘

虽然盐业在巫溪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盐场煮卤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煮卤期间,盐工日日夜夜,非常辛苦,五句子歌也成为他们诉苦的一种表达方式。

3.五句子歌与商业交通习俗

随着生产和消费的演变,以及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在商品交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民俗。在五句子歌中,一些些歌曲就反映了巫溪的行商习俗,这些行商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成为当地街市商业交易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歌曲九 《走山货郎心酸多》:

挑着一担日杂货/翻山越岭爬坡坡/前山有人我摇鼓/后山有人我打锣/走山货郎心酸多

此首歌曲反映了一种流动交易模式,走货郎翻山越岭,用“摇鼓”“打锣”等“市声”传递商品信息,招揽顾客。现在巫溪农村还有这种走街串巷的小贩,不过现在的“市声”逐渐用喇叭代替,也不再肩挑背扛,而是用车辆代替。除走货郎外,还有些手工艺人也走街串巷,靠手艺谋生,成为手工业存在的一种模式。

歌曲十 《补锅师傅走天下》:

补锅师傅走天下/走了这家到那家/锅儿破了快来补/架起火炉生铁化/想补啥来就补啥

三、五句子歌与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习俗[2]。蕴育在五句子歌曲中的精神民俗事象是巫溪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它包括巫术信仰和英雄主义培育这两个方面。

1.五句子歌曲与巫术信仰

巫溪是巫文化的发源地,而巫术信仰则是巫文化的重要内容,民间多流行巫事活动。以前凡家里有人生病、出门求学、婚丧嫁娶、建屋搬迁等事宜都要请“端公”占卜算卦、跳神驱邪,也就是当地人所讲的“跳端公”。在五句子歌曲中,就有反映“跳端公”驱邪活动的内容。

歌曲十一 《抛枪歌》:

外堂转进内堂来/抛枪神灵下凡来/好抛枪来好抛枪/抛去长枪又短枪/驱除邪恶保安康

在“跳端公”过程中,有“内堂”和“外堂”之分,其中“内堂”是“端公”进行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外堂”则是做法事场所周边场所,一般“端公”在驱邪除魔的时候,“内堂”和“外堂”都要走,以扫清妖魔鬼怪。而神枪就是“端公”做法事过程中必要的法器。

2.五句子歌曲与英雄崇拜

在历史的积淀中,巫溪人民养成了忠义勇猛的性格,这种性格逐渐成为人们的一些心理意识。因此,人民往往将历史人物作为榜样,将他们的人物特征和人物品格作为人们学习的典型。在民间歌谣中,这种英雄崇拜外化,体现出当地人的英雄崇拜观念。

歌曲十二 《为打江山保太平》:

吃了烟来把灰扬/马上抛枪杨六郎/养的儿子杨宗保/娶的媳妇穆桂英/为打江山保太平

歌曲十三 《千秋伟绩传后人》:

岳母教子方法新/精忠报国刺背心/从小立下报国志/长大成为大功臣/千秋伟绩传后人

在巫溪的五句子歌曲中,还有很多歌唱历史人物丰功伟绩的,除开在此提及的岳飞、穆桂英等人外,还有诸葛亮、张飞、赵云、包青天等人物,将这些人物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唱出来,对民众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启示作用[5]。

参考文献:

[1] 彭修银,喻 颖.从艺术生产到意识形态的生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2]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2.

[3] 管维良,林 艳.三峡巫文化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4] 巫溪盐厂.巫溪县盐厂志[M].内部刊行,1988:22.

[5] 熊晓辉.土家族土司音乐源流考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巫溪盐业习俗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
奉溪高速进入扫尾阶段 年底通车实现“4小时”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