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起承转合打造诗意课堂?

2014-08-14 02:23
地理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风带季风起承转合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开滦二中张晓虎教师回答:

“起承转合”是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简单说,“起”就是开端,即文章的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即说明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合”则是对该事件的评论,是结尾。

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到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浑然一体的作用。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首尾呼应;承与转兼顾起合,上下勾连,一脉相承。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起承转合是古人提出的创作思路和诗体结构,非常科学完美。推而论之,课堂教学亦如写诗,教学程序、教学阶段、教学步骤等的设计也可以像作诗一样去建构规划,使它变得科学严密,并极具诗情画意。本文仅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为例,说明在地理教学中把握起承转合、打造诗意课堂的具体做法。

一、起要妙:用三国故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鉴于新版《三国》正在热播,上课伊始可利用“赤壁之战”进行导入:赤壁之战以孙、刘联盟全胜,曹军大败告终,而战争的胜利无疑要归功于周瑜的火攻之策,然而火攻的成功却要感谢诸葛亮。不信请看后人的一首诗(投影展示):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在赤壁之战期间,长江上的东风如此罕见,最后不得不请孔明来借呢?

问题一出,同学们立刻活跃起来,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注视着老师,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见时机已到,便从容地说了下去“赤壁之战期间,长江流域东风少见,这是由其气候特征决定,而一个地区的气候深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自会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样创设情境,不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顺利导入新课学习。

二、承需顺:借学科知识引申阐述,领悟生成,获取新知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生活动。首先,让学生回忆各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然后完成第2题——填表(对于气压带主要从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四个方面比较,对于风带则从分布、风向及对气候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比)。填完表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换不同意见,而老师则下台巡视并适当点拨,最后小结。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

接下来,再让学生思考第1题: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南北纬10°~20°之间和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容易想象,为了顺利突破这个难关,可充分发挥动画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的优势,使学生对此问题有清醒的感性认识。古人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是这个道理。当然,学生又轻松掌握了热带草原和地中海两种气候。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以及某一气压带和某个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点。

三、转贵急:设疑阵陷阱鼓励探究,启迪智慧,完善新知

接下来,可用“请君入瓮”这一招分析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有了上述铺垫,同学们肯定会照葫芦画瓢很自信地回答:由于处在中纬西风带,西南风最普遍!那么,请联系生活实际,本地是常年刮西南风吗?当然不是,那这是为什么?

开展讨论探究,师生达成共识: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仅仅是在假定地球表面性质均匀的理想状况,但地球表面的性质并不均匀,特别是海陆相间分布的状况十分明显。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会破坏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当然也就影响了风带!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

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7月份、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并与教材中“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图”比较,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冬、夏季节,海陆气温和气压状况的分布特点;

一月和七月,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状况;

季风形成的原因;

亚洲冬、夏季风的风向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即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季风的理解,并提高析图能力和绘图技能。

四、合在好:以所学知识研究问题,学以致用,利用新知

在这堂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大家重新回到上课之初的话题。根据今天所学,说一说“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什么成了周瑜的心病呢?

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根据本节所学,他们不难理解:我国东临太平洋,在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低层气压相对较低,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湿热的东南季风;而在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气压相对较高,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干冷的季风;而赤壁之战发生在隆冬时节,所以长江上东南风少见。当然,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的氛围中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由此可见,诗意的课堂不仅是神奇的,它“随风潜入夜”地熏陶着学生的灵魂;同时,诗意的课堂又是智慧的,它“润物细无声”地给予学生力量。地理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勇敢实践,努力做到“起的妙、承的顺、转的急、合的好”,借用元代范德玑在《诗格》中一句话,“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带季风起承转合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初见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户撒刀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
万马奔腾
亚洲季风 原因、历史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