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5 00:44王丽华
关键词:资产管理工作管理

王丽华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资产管理处,山西 太原030006)

高校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的发展速度、规模以及办学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资产管理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无法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只有认识和分析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使高校资产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促进高校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

1 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1.1 高校领导认识不足,管理理念不清晰

随着政府投资的增加,我国大多数高校拥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但目前我国高校领导者的认识却没有与时俱进,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就疏于管理。加之不少高校领导人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高校资产的管理理念不清晰,使高校资产管理逐渐陷入重资产投入、轻资产管理的误区,更缺乏对资产的合理分配,从而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损失、流失。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资金的支出中可以严格把关,但对于资产究竟由谁负责、具体负责什么及如何负责的概念依然缺乏统一的认识。

1.2 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做出了系统性的规定,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大多高校的相关部门领导在高校资产的管理中往往注重资金管理,而忽略实物及无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及价值缺乏清晰的认知,对资产制度建设不够重视;同时财务制度不健全,对无形资产又没有明文规定,许多高校对校内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沿用以往按照资金来源和用途分类管理的方法。首先,高校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购置没有计划,盲目购置,从而造成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其次,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造成了资产管理的非科学化。

1.3 高校资产使用率低,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问题。高校在固定资产购置的过程中常发生资产购置不合理和重复购置的现象;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权责分工不明确,从而出现管理主体缺失的情况,如由二级学院采购的各种设备,二级学院拥有其实际使用管理权,形成了“谁购买、谁拥有、谁使用”的局面,无形中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 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2.1 改变理念

各高校应积极转变思想,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知,要认识到高校资产是指各高校所拥有的能以货币评估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其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对外投资等各种表现方式。高校必须摒弃“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实现从单一的金融资产管理向全面资产管理的改变。高校各级工作人员要提高对高校资产管理的认知程度,自觉协助高校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

2.2 完善管理制度

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单位价值高且寿命比较长,其管理水平好坏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水平,因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显得特别重要。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保障学校资产安全的保障,是一个能够保证制度有效落实的动态过程。各种资产需要从购进、验收、技术测试及使用、保管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高校要保证固定资产在购进过程中的科学论证,避免盲目、重复采购,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必须积极与财务部门沟通,确保账账相符。高校资产管理应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

2.3 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

经营性资产管理是高校资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各高校必须确实有效地落实清产核资经营性资产的工作,及时有效地堵住各种财务管理漏洞,加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高校应通过清产核资,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合理、规范、有效、完善、便捷的经营性高校资产管理信息体系,以达到为高校资产管理者提供准确有效资料的目的。再者,高校应通过对经营性资产的清产核资,加强高校资产的成本管理,创新高校资产的管理模式。

3 完善高校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校资产是我国高校生存发展和培养各种合格人才的根基。资产管理者的水平是影响资产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将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棒、思想品德好及管理能力强的管理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全面有效提高高校的执政能力。高校领导应改变传统观念,站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思想高度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牢固其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1],努力提高其管理水平。

3.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高校应积极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体制,从会计的基础工作抓起,高度重视资产的核算管理,在高校财务核算体系中引入成本概念。高校还要定期清查、评估本校资产,及时掌握资产的增贬值情况,为资产配置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通过合理的预算对资产购置进行有效监控。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应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本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工作要采取“统一领导、分口管理、合理调配、分级负责”的原则[2],依法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无形资产管理及对外投资管理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赔偿、费用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产的转让交接规章制度,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有序进行。

3.3 强化资产管理手段

各资产管理部门要认真负责地处理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时实行账卡核对;要加强干部管理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变化做会计记录,防止资产管理的盲目混乱[3],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依据固定资产入库单建立归口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负责学校规定资产的使用、保管、清点、转移、报废及日常管理工作,及时登记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物、账、卡在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确保物、账、卡相符,确保实时有效地掌握国有资产的变化情况,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4 提高资产的综合利用率

高校应当在资产配置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坚决不允许重复购置[4],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资产管理处、人事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多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5],组合优化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做到物尽其用。同时高校必须注重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关注资产的增值,如在申报批准的情况下,将学校闲置或者使用率低的资产向社会开放,以租赁等方式赚取适当的资产使用费。此外,高校应将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积极投放市场进行开发,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效率评价系统

高校资产管理的要点是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资产绩效评价是对高校拥有及使用资产的使用效果给予评价,评价高校资产的配置使用是否合理。将高校资产管理纳入财务考核的范畴将会有力推动高校重视其资产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改善。

3.6 改善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要加强对资产购置的监管,所有基础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程序进行审批和施工,项目完成后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交付手续。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加强监督审计财务工作及固定资产的购建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高校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首先要明确无形资产的概念,增强各级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次是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对职务发明、专利权使用、科技民果转化及专有技术的获得等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使用高校无形资产的报批程序、相应职责,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

4 结 语

总之,只有深刻认识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才能有助于实现高校资产的合理配置,并提高其使用效益,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1]胡峰玮.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视野,2013,7(下):147.

[2]申仁柏.新时期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中国市场,2009(5):24-25.

[3]段媛媛.浅议高校资产管理[J].2013(3):90-91.

[4]张海清.浅议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J].高校管理,2010(21):281.

[5]刘素坤.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2009(32):70-71.

[6]王辉.关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会计之友,2010(10):41-43.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