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轻摆巧登场——例谈高考作文的开篇技巧

2014-08-15 00:49曹振国
中学语文 2014年17期
关键词:雅量名言作文

曹振国

古人说一篇文章应该具有“凤头、猪肚、豹尾”,其中的“凤头”,比喻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事实上也是这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写好作文起头,是作文能获得成功的基础。

下面结合高考优秀作文实例,谈谈考场作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明主旨

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试看2013年陕西省高考优秀作文《能为?敢为!》的开头:

钻石的价值确实不菲,切割时一旦失手,再过晶莹剔透也难免沦为废品,于是也就难倒了众多的切割师。老切割师固然有着超群卓越的技术,他能为,却少了小徒弟那份敢于操刀的勇气,不敢为;无技术,少经验,固然不能成事,但少了可嘉的勇气,就囿于平庸,难成大事。

敢为,敢做,方能超脱平凡。

这个开头在简单分析切割钻石的高难度之后,点明老切割师能为却不敢为,重点阐释少了勇气难成大事的道理,进而用一个独立段落亮出中心论点“敢为,敢做,方能超脱平凡”,在最短篇幅内让阅卷教师明确了自己将写些什么,显得简洁而又力度。又如2013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安然相对不惊飞》的开头:

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我们,或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

作者从人类探索的角度起笔,非常巧妙地化用原作文材料,然后直接点明全文主旨,更是简短便捷。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干脆利落,不枝不蔓,入题快捷,一般作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二、名言警句添底气

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往往能增强立论的底气,也让读者觉得起笔突兀不凡,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乐于使用的方法。我们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格言熟语,在考场作文中因题而异,相机引用,自然流露笔端,何乐而不为?试看2013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闻吾过,心窃喜》的开头: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这位考生匠心独运,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又用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这些名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又如2013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猛虎与蔷薇》和云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两文的开头:

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留下了一行不朽的诗句来描述自己的心灵: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诚如斯言,在一个人的心中,猛虎代表着刚劲、激烈、奋斗,蔷薇则暗示着柔和、宁静、平淡。一个人的心中可能存在这看似矛盾的两面,但无论哪一面,只要自己愿意,都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著作《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的确,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一种待人处事的准则更是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纵是人心难测,我们也无法将自己独立于尘世之外。

这两个开头都是先引用名言点题,再做简单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点化出中心论点。引用是基础前提,没有引用则无法点化出论点。

三、整散有别显功底

排比整句,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如果你想用文采在开篇绽放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运用一段精妙的排比,使语言如串串珍珠美玉般闪亮而出。试看2013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最是那初放的安详》的开头:

总以为满地的荷花不再绽放,总以为漂泊的白云找不到家。那澄澈的婴孩的瞳孔里,装不下太多太多的世界;那散发着乳香和麦香的童谣,已随风逝去。惟有清浅的童年清浅地映在湖面上,清浅地照出我初放时安详的模样。

开篇以三个整句亮相,不仅给人美感,而且自然扣题点题,颇见匠心。又如2013年湖南省高分作文《所向·所爱·所愿》的开头:

种子向往光与热,所以愿意奋力挣扎,冲破黑暗的桎梏;新芽爱恋雨与露,所以愿意经受风尘侵扰,舒展叶片;绿叶眷恋于树木,所以愿意陪伴其度过一载春夏秋冬,一轮雨晴雪雾。当它们被问为何如此,不过说一句:我向往,我爱,所以我愿意。

先以排比整句起笔,然后散句点明题目,自然而然,毫无造作之态,显得形象生动,气势逼人;同时整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增添文章的旋律感和音韵美。

四、悬念设疑有技巧

以悬念或疑问起笔,引起读者的注意力,进而引发阅读兴趣,也是不错的路数。这类方法在记叙类文体和议论类文体中均可采用。在记叙类文体中,一般以特定形象设置悬念。如2013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纸梯》的开头:

你说你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有本事,你只是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我愿意,愿意带着纸梯一路前行。

作者起笔突兀高远,创造了“纸梯”这样一个意象,它既具体,我们脑海里甚至能浮现出一架用纸折的梯子的形象,又可能是具有深意的,让人忍不住想象:“纸梯”到底是什么?有怎样特定的含义?有何象征意味?这种开头能引人遐思,启人心智。

在议论类文体中,一般以问设疑,引发思考。如2013年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莫使同窗不成友》的开头:

友谊,被视为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而在校园中,数年的朝夕相处也是最可能酝酿出真挚友情的地方。有人调侃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学情。的确,同学是每个人心中一段最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是在如今校园中,同班的同学、同宿舍的室友形同陌路的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室操戈的案例层出不穷。让人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这样的设疑式开头,显得简洁明快,下文分析典型事例,自然顺势而为。开篇质疑,既凸显问题吸引读者,又引发思考拓展思路。

五、借事说理巧类比

借事说理是借助相同或相近的事物事件,并由此类比引发出一定的道理。借事说理重在由事及理,类比关联。如2013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看到了,就大声说出来》的开头:

松涛阵阵,因为风吹过的每一条松枝都在呐喊;波光粼粼,因为阳光照耀的每一滴水珠反射光芒;大河滔滔,因为撞击岩壁的每一股浪花都在奔腾怒吼。

任何一种美好的景致都来自每一部分的共同努力,正如每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都来自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一味的隐忍避让,换来的只能是对社会肌体更进一步的损坏。

开篇由“松涛阵阵”、“波光粼粼”、“大河滔滔”引发类比思考——“任何一种美好的景致都来自每一部分的共同努力,正如每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都来自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自然而然地紧扣论点“看到了不公平之事,就要勇敢地说出来”行文,体现出作者的睿智。又如2013年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和弦而歌》的开头:

断弦的小提琴永远奏不出绝美的“空中之城”,缺少黑键的钢琴也无法圆梦“梦中的婚礼”,唯有和弦而歌,和键而弹,才能奏出最美的乐章。

同学之间,亦是如此。唯有携手共进,互相帮助,才能让个人的理想之花绽放。

开篇以“断弦的小提琴”和“缺少黑键的钢琴”为喻,类比同学之间的“携手共进”和“互相帮助”,在不露声色中演绎出论点。当然,这种借事说理或者寓理于事的机智需要开动大脑,勤于思考,需要平时训练有素。

六、情景再现夺眼球

借助描写技法,通过对情景的渲染,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或者为引出议论话题起兴铺陈。这种方法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均有效。如2013年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少年,关掉你的手机》的开头:

掏出手机,打开QQ,看看有谁在线,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全都发送一个可爱的表情,传达自己的友好与热情,再写一条短信给无聊的他或她,也算打发掉了自己的一段无聊时光。行走在美丽、温暖的草地上,“咔嚓”、“咔嚓”,快门不断发出响声,留下一张张好玩、逗笑的照片,拍出一段段萌的不行的视频。

这个情景再现的开头,引人入胜。掏出手机或边走边玩QQ的情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这类情景很容易激发起读者的共鸣,引发阅读期待。又如2013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腹有雅量气自华》的开头: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这个开头“先咏他物,然后引出所咏之物”,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包容写起,由物及人,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意境营造之功。

七、综合运用聚合力

综合运用前面所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凸显多种方法技巧的合力,更是需要高度的语言驾驭技巧。如2013年湖北省高考标杆作文《请让自己“水”一点》的开头:

俗话说:“上善若水。”水是世间最善之物,成得方,就得圆,载得万吨巨轮,也能浮起一叶扁舟,能哺育价值千金的珍珠,也能出产卑微的鱼虾,能成冰之坚,也能成气之轻……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大熔炉的我们,不妨让我们“水”一点,像水一样随方就圆,不仅在繁杂的社会中创造辉煌,更可保持一身清白。

先引用俗语,再运用多个整句,后又活用“水”的动词意义,赋予新的内涵,开篇引人注目。再如2013年天津市高考优秀作文《退而知之》的开头:

春光明媚的大地,一方方的稻田水清如镜。

田里的秧苗,整齐地排列在农人的身前,好似它们很享受农人为它们做的规划,一行行,一道道,不歪不斜,均匀如织。几个插秧人,俯首躬腰,疏疏落落地散落在田野里,一步一弯腰,一步一后退,左手执苗,右手插秧,动作娴熟而有节律;他们的倒影,与青天白云一同映倒在水中,在一波一波的涟漪中,构成自然的水墨作品。这情景不禁让我想到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短短几行字,渗透着几分禅意。这世间,何人不是把目光投向前方?何事不是将脚步迈向未来?或许,只有农人插秧,才是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退一步,便向丰收的秋日靠近一步。

对插秧人“一步一弯腰,一步一后退,左手执苗,右手插秧,动作娴熟而有节律”的描写,善于观察,描写细腻,惟妙惟肖,这是情景再现;引述与插秧有关的诗歌,颇见作者厚实的积累之功;再借事说理,用两个问句设疑,然后点出后退的意义——多管齐下,令人叫绝!

猜你喜欢
雅量名言作文
痴笃意在绘画,雅量成就器局
兵家名言
雅量与胆量良性互动促进民主监督
名言
狄仁杰的雅量
说“雅量”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