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议论飘逸文采的馨香——例谈议论文语言出彩的技巧

2014-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4年17期
关键词:议论文

程 功

综观学生写的议论文,读起来大都枯燥而呆滞,让人如同嚼蜡,不忍卒读。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写议论文时,往往过多地重视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对议论文的文字要求,常以“言简意赅”而概之,忽视了对语言的锤炼。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议论文不必锤炼词句,不需讲究文采,于是夫子说教式的语言就充塞于字里行间。殊不知,正确的论点有了形象的文字的包装会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更能使读者刻骨铭心。所以说,我们只要能够借鉴恰当的写作技巧,表达效果就会迥乎不同,大放异彩。

一、词语准确且严密

大凡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犹如一座精美的建筑,而准确、严密的词语就恰似其中优质的砖块。要想使议论文所阐述的观点或道理令人信服,就必须注重选用准确严密的词语。

首先,准确地解释概念。在阐述道理的过程中准确性地解释某个概念时,我们就必须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比如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解释“什么是‘敬’”时,他是这样说的:“凡做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敬”的内涵。

其次,恰当使用限制语。在议论文中对动词、形容词起着修饰、限制与补充的限制性的词语,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意思,使句子意思表达严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议论的力度。如鲁迅在《“友邦惊诧”论》中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情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这句话中的“略有知觉”一词,用得极有分寸,带有讽刺意味,痛斥了国民党的麻木不仁,揭露了国联的险恶用心。

第三,选用恰切的动词。比如顾颉刚在《怀疑与学问》中说:“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这段话中的三个动词“怀疑”、“思索”、“辨别”,体现作者思维的过程,一步比一步深入,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只有怀疑,才会思考,思考之后才会辨别。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的逻辑认识,这充分体现出议论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示例】

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陈碧蓝

钱钟书是蜚声国内外的“学界泰斗”,学贯中西,他著有《谈艺录》、《管锥编》等书,博大精深。那些年,从天上给他掉金子的事不胜枚举,可他却视同草荠。他有一本《牛津大词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为此,牛津大学以重金求购,可他不为所动,还对他们说:“我信了一辈子钱,还迷信钱吗?”又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价16万美元,邀他去讲学半年,食宿全包,可携夫人前往。且这所大学只要求他一星期讲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只讲12次即可。如此的待遇,几乎令人咋舌。但是钱钟书却拒绝了这个邀请。他对校方说:“我看过你们毕业生写的论文,就那种水平,我讲课,他们听得懂吗?”钱钟书的这种傲气傲骨实在令人叹为观止。钱钟书并不把金钱看得很重,在他心中,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著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36岁就有可以获诺贝尔奖的重要科学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14个科学巨人之一。电台敬慕他的声誉,愿以每分钟1000美元的价钱约他讲话,但他回答说:“我不需要金钱,更不愿意为钱浪费时间。”拒绝了电台的邀请,可是他却同意将1905年发表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重抄一遍拍卖,将所得的600多万美元全部捐献出来,支援反法西斯战争。在爱因斯坦心中,钱不算什么,他愿意把钱用在为和平做出贡献的事情之中。他的行为是令人敬佩的。

财富有时会是惹祸的根苗。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石崇,官职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致财无数,生活极其奢侈。他竟然以烛代薪,作锦障50里,国舅王恺虽富也比不过他。真可谓富甲天下,侈极四海。八王判乱时,赵王伦看中了他的家财,把他杀了。刑前石崇后悔说:“是财多而导致杀害啊!”赵王伦则直言相告:“知财多而遭杀,为什么不早一点分发给大家呢?”石崇说:“晚了。”从这则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钱多并不是件好事,有可能会变成坏事。

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还有很多比金钱更重要的财富,比如知识、亲情、健康等等。

【技法剖析】本文开门见山,引出主题。然后举了钱钟书、爱因斯坦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接着引述《世说新语》上的记载,交代石崇被杀是财多惹的祸,这是从反面论证作者的观点;有了以上的正反对比鲜明的事实例证,结尾自然地得出结论,进一步点题。

二、活用句式有韵味

四平八稳的语言固然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但也很难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在写议论文时可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句式。譬如为了加重语气和表达强烈的情感,可选用反问句;为了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可选用感叹句;为了抒发缠绵沉痛的感情或为了表达精细丰富的内容,可选用长句;为了抒发轻松愉快的感情或为了描写活泼、紧急的场面,可选用短句;为了整齐对称、声韵和谐、气势贯通,可选用整句;为了灵活自然、错落有致、避免单调,可选用散句。比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就多次使用长句进行议论:“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些在大量短句中偶然使用的长句,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错落参差,富于变化,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激荡。

【示例】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胡 晨

大家还记得吗?八十多年前,一位伟人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看万山红遍,看鹰击长空,看鱼翔浅底,感慨万类霜天竞自由,发出震撼千古的呼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啊,苍茫大地,究竟谁主沉浮?建设国家,创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光荣使命,究竟该由谁来承担?毛泽东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告诉了我们前进的方向;邓小平以“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的辉煌,提醒着我们未来的责任。历史的接力棒必将传递到我们手中。民族新的辉煌必将由我们来创造。朋友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们向祖国自信地承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让我们向祖国庄严地宣誓: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也许,有人会认为芸芸众生里,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浩瀚海洋中,我们只是一叶扁舟。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不应因为自己的渺小而妄自菲薄,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稚嫩而轻易退缩。我们不是娇气的“公主”或“皇帝”,也不是懦弱的八旗子弟,我们是渴望展翅翱翔的幼鹰,是渴望参天的小树,是手执长缨、愿缚苍龙、充满激情的拿云少年!

是的,爱国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可以为国做出贡献的自信,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没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经历,我们仍然可以拥有岳飞“精忠报国”的真诚;没有“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苦难,我们仍然可以拥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豪迈;没有国外“镀金”、学贯中西的荣耀,我们却可以有邓稼祥、钱学森报效祖国、无怨无悔的追求。我们也许不会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惊天动地,但是我们自信可以像雷锋、王进喜那样在平凡中绽放美丽;我们也许不会像王选、比尔·盖茨那样轰轰烈烈,但是我们自信可以像李素丽、孟仁贵那样,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展风采!

但是我们深深地知道:漫漫征途不会一帆风顺,风雨兼程必然是我们要面对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厦,舍我其谁?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没有被刻骨铭心地伤害过,因为没有被天灾人祸打击过,因为没有被绝望折磨过,因为没有被穷途末路磨炼过,所以我们还不懂得退缩,我们恰恰需要奋斗过程中的血与火!刀山火海,我们上;陷阱险滩,我们闯!屡战屡败有什么可怕?赢得起,也输得起。让我们用坚定的自信去继续拼搏,用无比的顽强去证明:谁也无法预测我们的潜力,谁也无法限制我们的能量!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朋友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华能否振兴,祖国能否富强,取决于我们能否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在社会急剧变革的火红时代里,让我们以青春的昂扬,用年少的锐气,坚守自信,坚守理想,坚守爱国奉献的荣辱观念,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而顽强拼搏,书写出顶天立地的辉煌人生!

朋友们,让我们记住:“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让我们坚信:在我们的手中,祖国的明天定会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技法剖析】作者开门见山,文末点题,前呼后应,结构完整,行文中运用过渡句,衔接自然顺畅。文章的亮点主要表现在语言上,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结合,使语言错落参差,富于变化;铿锵有力的对偶、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文中恰当引用的许多名言诗句,更是富含底蕴,令人拊掌击节,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巧用修辞有奇效

议论文讲究的是科学、准确、严谨,忌讳泛泛而谈。但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不但使文章语言显得生动活泼,给文章增光添彩,还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纵观议论文佳作,就可以发现在众多的修辞当中,又以比喻与排比最为常见。比喻能化平淡无奇为生动有趣,化深奥难懂为浅显易懂,收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写作效果;排比则如滔天巨浪,一浪接一浪,呼啸奔腾,让论点严密透彻,情感奔放激越,令读者心潮澎湃。

例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以“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为比喻,形象地论述拿来主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的“占有、挑选”的原则和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说理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而显得情趣盎然。又如培根在《谈读书》一文里,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组排比一开始就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告诉你一条成功的要诀,循循善诱,快言快语,让你在一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读书之好。

【示例】

平凡中的感动

应可可

有一种感动叫做平凡,如泥土般清新,如春风般怡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感动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它们交汇成一曲曲优雅、动人的乐章,让我们不断获得精神的力量和情感的慰藉。

为了挽救前夫的生命,33岁的弱女子苏丹顶住压力,义无反顾地和前夫复婚,捐出自己的部分肝脏,从而让处于肝癌中晚期的前夫生命得以延续。这种不忘旧情、不计得失的奉献之举,让我们看见人性中美好、芬芳、温暖的情愫。

为了救学生而遭遇车祸,张丽莉永远失去了双腿,却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她,一位舍己救人的普通人民教师。她的平凡、感人事迹经媒体报导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张丽莉老师在危难时刻勇救学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定格成永恒的瞬间。生死选择的一霎那,张丽莉以生命的名义履行了她对学生爱的承诺,她的大爱之举让人动容。

这样的真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2011年温州高铁事故发生后,无数的善良的人们纷纷赶到事故现场献一束花,洒几行泪,寄托哀思,告慰亡灵。无数的人民群众自发地献血募捐,救助伤病者。及时赶来的广大救援官兵,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累得虚脱而倒在救援现场。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人间处处涌动着爱的暖流。

是他们,这些平凡的人们,用他们的善良之举慰藉着我们流血的伤口,是他们用行动证明着这个世界还有道义的坚持。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真情流露。这是作为脆弱生命的一体同悲,感情共振。

这种朴素的情怀植根于每一颗善良心灵的深处,在灾难和不幸发生的时候,总是牵动了如此之多的心灵。在孤独无助的时候,总是会有援手伸来,搀你一把,送你一程。他们,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群体,用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成温情的海洋,稀释着人世间的一切苦难。

因为平凡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感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中华民族之所以充满凝聚力,正是因为这些有道德、有品质的平凡人,用他们的双手托举起一个民族的希望。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多做一些,为集体多做一些,为家庭多做一些,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技法剖析】这是一篇难得的议论文佳作,开头将平凡中的感动比喻为泥土、春风和交响乐,形象贴切,生动自然。文章选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新闻为素材,鲜活、具有时代气息。文章由张丽莉的事迹进一步引申开来,联系社会现实,论述这种平凡中感动的意义和价值,文尾以呼唤作结,文章结构严谨,脉路清晰,内容充实。文章中比喻与排比句兼顾使用,长句与短句相映生辉,使得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与说服力,展现出了作者写作时那颗澎湃不已的心,同时带动了读者的情感之舟起伏跌宕,显示了作者较强的写作功底。

四、引用增彩意无穷

【示例】

莫隐逸,勇担当

李国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隐于青山绿水固然可以获得精神的超脱自在,但这世界需要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恬然归隐的思想贯穿始终。沉醉于湖光山色,令人向往,却缺少了心怀天下的担当。

“式微,式微,胡不归?”历代文人骚客,每逢官场受挫,便小舟轻摇,自隐于山色湖光。皓月当空,青松如盖,他们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在朗月清风中吟诗作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他们在自然之中陶冶性情,逍遥自得。

然而剖析他们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气节背后,是怀才不遇的悲伤。他们不能在社会中一展才略,便躲进自然天地中自娱自耗,他们有十年寒窗、博览文史的学识与才情,有超乎常人的天下意识与宇宙感悟,却因一时的怀才见弃便忘却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绝尘远去,将一身才华埋进一座座孤山。

历代隐逸之风,与其说是安贫乐道的高风亮节,不如说是消极避世的狡黠与懦弱。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不是逃避的理由,“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自是人类常态,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以担当的精神力挽狂澜于既倒。

蔡元培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以担当之精神引进德国的办学理念,在北大提倡学术民主、思想自由。蔡元培用单纯的理想、坚贞的信念驱散了密布在北大的乌云,赋予北大兼容并包的全新灵魂。崔永元面对电视界过重的商业化、庸俗化,他孑然一身,矢志不渝,以一己之力对抗这世道的浅薄与浮躁,呼唤社会和民众的道德与良知,尽管饱受抑郁和失眠的折磨,仍然用担当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坚守着良知,为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一丝亮光。蔡元培和崔永元,他们以国家民族的复兴为己任,不计一己之得失,敢于担当的精神,将会被历史铭记。

宋儒张载有云: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正与孙中山先生“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精神相契合。在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祖国最需要的就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敢于为国家、民族冲锋陷阵的青年。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漫漫人生路,你我共担当。

【技法剖析】这是一篇文采飞扬、宏伟大气的议论文。这主要得力于行文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句。譬如文章开头,作者引用林则徐的名言,谈及隐逸,接着反转扣题,确立观点:这世界需要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在列举相关事例进行论证时,依然引用了名句进行道理论证,或直接引用,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或间接引用,如“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言),甚至还有化用,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本文语言较为成熟老到,非一般作者所能及。

猜你喜欢
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思维导图的运用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议论文写作入门课·第一讲 举例论证要“去小我”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怎样借助思维导图积累议论文写作中的人物素材
阐释合理,全面准确——阐释型议论文的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议论文的论法与底蕴
写作议论文,思维贵圆通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