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代赭汤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4例

2014-08-15 00:45闫玉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枣顽固性痉挛

闫玉杰

(甘肃省静宁县中医院 静宁743400)

呃逆又叫膈肌痉挛,是因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如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能停止者,称顽固性呃逆,也叫顽固性膈肌痉挛。引起呃逆的疾病很多,如胃肠胀气,胃、胸膜、腹膜、心包及纵隔的炎症,脑炎、脑瘤、脑血管病、尿毒症,还可见于癔病。在治疗病因的同时,采用旋复代赭汤合穴位注射治疗常可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为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5~66岁;其中慢性胃炎5例、胃溃疡9例、肺炎6例、冠心病3例、脑血管意外4例、外科手术4例、癔病3例;病程2~10 d。对照组男 19例,女 15例;年龄 23~65岁;其中慢性胃炎6例、胃溃疡7例、肺炎4例、冠心病4例、脑血管意外5例、外科手术4例、尿毒症2例、癔病2例;病程2~10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旋复代赭汤(旋复花10 g、党参 10 g、生姜 15 g、代赭石 30 g、炙甘草 6 g、半夏15 g、大枣4枚),1剂/d,水煎分2次服;穴位注射:常规消毒双侧内关穴皮肤,用7号针头抽取100 mg维生素B1及50 mg维生素B6混合[1],分别刺入双侧内关穴,提插捻转,出现酸、胀等得气感后,将药液的1/2分别注入。注射完毕压点,创可贴敷贴。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对照组:予胃复安10 mg,肌注,2次/d;安定5 mg,口服,2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2]依据《实用内科学》拟定。痊愈:呃逆症状消失,半月后无复发,未留任何后遗症。显效:呃逆持续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80%或半月后偶有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50%或1周后偶有复发。无效:呃逆频率无改变,症状无改善者。

1.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21例(61.8%),显效9例(26.5%),有效2例(5.9%),无效2例(5.9%),总有效率94.1%。对照组:痊愈15例(44.1%),显效7例(20.6%),有效 7例(20.6%),无效 5例(14.7%),总有效率85.3%。

2 讨论

中医学认为“呃逆”病位在膈,责之于胃,由三焦气机失调、气逆动膈、胃失和降所致。治以和胃降逆为主。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同时内关亦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阳维脉相通。善治胃、心、胸及情志失和、气机阻滞的病变,可宁神和胃、理气降逆。维生素B1可为神经组织提供所需能量,有利于恶性呕吐的缓解;维生素B6能增加γ-氨基丁酸的生成,而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大脑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抑制呕吐。穴位注射[3]不仅可为机体补充维生素B1、B6,发挥药物治疗作用,且药物对穴位长时间的刺激可有效抑制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兴奋,使膈肌痉挛缓解而呃逆自止。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针刺治疗效果。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4],和胃降逆、化痰下气。用以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现代研究证明:旋复代赭汤能促进正常状态的小鼠胃排空。旋复花、党参、代赭石、大枣对小鼠胃底条肌收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旋复花与甘草、大枣分别合用有明显协同促进作用;旋复花、党参和半夏能显著拮抗阿托品引起的胃底条肌舒张作用。因此,旋复代赭汤通过胆碱能系统促进胃肠排空,具有确切的促胃动力作用。

[1]李远征.内科疾病现代药物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91-195

[2]于春霞,牛章杰,姜淑丽.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73-74

[3]常洪霞,侯蕾,冯燕.印堂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3):169-170

[4]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6-87

猜你喜欢
大枣顽固性痉挛
甘麦大枣汤研究进展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大枣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十枣汤中大枣的作用之我见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