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网络课程的设计※

2014-08-15 00:55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卫生学食品教学内容

薛 菲 王 刚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道,不仅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也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其主要研究食物中原本存在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1]。“食品卫生学”作为一门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专业课,设计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推动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盐城师范学院在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经过对该课程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多年的研究,研制成网络课程软件。

1 “食品卫生学”网络课程的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设计理论的原则[2],课题组建立起一个以问题为核心,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中心,在真实情境中设置学习问题,具有良好交互性和不同功能的网络课程,既满足学生网上学习,又有利于辅助教师教学,为确保“食品卫生学”网络课程设计的质量提供前提条件。

1.1 设计网络课程蓝图

首先,根据“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三个层面:第一,知识与技能(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相关的食品检验学实验技能、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等);第二,过程与方法(知识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第三,兴趣、态度与创新观(对本课程的科学定位、探究、创新精神等)。其次,将教学内容编写成思路清晰、主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规划科学全面的网络课程蓝图。最后,在结合课程整体性的同时,考虑每一个分页面细节的刻画。

1.2 搜集资料

“食品卫生学”课程开发所需的信息材料包括文本、图像、视频、录音等。课题组根据需要将文本信息进行扫描,将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制成视频,将实验课程通过计算机模拟制作动画,另甄选相关网络资源,通过对搜集的海量素材进行整理,最终完成网络课程的开发。

1.3 设计操作

通过对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分拆,细化“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内容。首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小知识版块,以网络导航形式体现章节目录,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其次,选择一个教学版块如“食物污染”,斟酌其具体风格,设计出适合的模板,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如可包括本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案笔记、视频教学、专题讲座、发展前沿、复习思考、在线交流等部分。最后将各个独立模块整合起来。

1.4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所涉及的软件有:Html、Java、Fire-work、Flash、Dreamweave、Frontpage 等。根据教学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网络课程的树状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各版块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设计以学生为主的交互反馈区域。另外模拟课堂教学,设置提问区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解惑,有助其掌握教学重点。在开发过程中要时刻把握课程总体构思,同时确保各版块的网页风格统一[3-4]。

1.5 调试与修改

在校园局域网范围内试运行后,收集学生与同行专家的反馈意见,通过评测学生对于其中某一章节的学习效果,对网络课程细节进行微调。调整后的网络课程正式运行,安排教师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证每天某一固定时间段如19:00~20:00有专业教师在线,替学生解惑或主持主题讨论。

2 “食品卫生学”网络课程的特色

2.1 网上在线学习与个别交流

网络课程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学生由此获取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与学校教务系统的有机结合,学生利用internet,只需用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陆,即可查阅教师发布在网上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下载电子版的课堂笔记,同时课题组将部分课程内容拍摄成视频,学生可以有选择有目的的在线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可以直接在公共留言版块提问,学生或老师均可解答;教师也可在公共留言版块布置作业,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以不公开回复的形式进行个别交流。

2.2 网上交流与讨论

网络课程的主体包括课程内容、各章练习、实验视频、知识拓展、公共留言板等,这些既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又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网络课程为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传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甚至是本校与外校同行之间的交流均提供了无限可能。公共留言板作为网上讨论与交流的主要阵地,教师发起与本课程相关的专题讨论,学生踊跃跟帖发言,既可对指定的专题进行自由讨论,也可针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论,教师起到主持人的作用,适当引导,使讨论不偏题。同时,为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可将学生的线上表现、活跃度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2.3 培养团结协作习惯

教师通过有效交流对学生疑难问题给予专业指导,鼓励学生以发散性思维的方式来考虑和探究问题。公共留言版块发起的主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讨论,这就涉及到学习小组内部的分工合作,从资料的收集、分析、汇总,均需集大家之力共同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食品卫生学”网络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应新颖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形式,有别于传统讲授型课程。传统课程的教材更新缓慢,而网络课程可发挥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快的优点,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才能使学生获得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3.2 课程内容表现形式应多样化

传统教学形式受教学时间限制、教室中多媒体配置情况限制,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拓展内容有限,而网络课程可包括大量的教学视频、录音、动画、图片等,不仅有课本上的知识点,还有与本课程相关的名师讲座、企业情况一览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其课余时间通过电脑来学习课程,使得所学知识更加丰富、生动、直观、立体,更易掌握。

3.3 课程应提供练习和自我测试的系统

为考查学生对每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每一章学习完毕,均有“练习园地”供学生自测,以选择题为主,完成后点击答案按钮得知正确答案,即时评判;另设少量论述题,书上没有直接答案,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后通过网上练习提交系统发送给老师。

3.4 课程设计对教师的要求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学科的发展前沿,这样才能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在公共留言版块进行专题讨论时,才能更好地把握讨论的主线,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发“食品卫生学”网络课程,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学生上网点播在线多媒体授课课件学习后,通过各章练习,以及根据在线留言版块布置的任务,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小论文,巩固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可通过在线答疑,更方便地处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实施“食品卫生学”网络教学使教学更加容易,学科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得到提高,开拓了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加快了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建设。

[1]刘崑,杨爱丽,王晶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2-34.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7-178.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44-247.

[4]王宝权.《烹饪卫生学》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3):44-47.

猜你喜欢
卫生学食品教学内容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食品造假必严惩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质卫生学调查与分析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