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屠格涅夫散文诗语言艺术特色的成因

2014-08-15 00:43朱红琼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屠格涅夫散文诗语言艺术

朱红琼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准确性和感染性等主要特征。语言艺术就是用文学语言创造的审美世界。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诗歌、戏剧、随笔、中长篇小说等各种体裁创作中均有造诣,为世人留下了一幅幅19世纪40至70年代俄罗斯真实而鲜明的生活画卷,被誉为“诗意的写实家”、“小说家中的诗人”,其语言多方面的优点也得到了高度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称屠格涅夫为“俄罗斯语言的巨匠”,①列宁赞其语言上“伟大而雄壮的特质”。②

散文诗《老年》主要来自屠格涅夫暮年旅居法国时的灵感,创作于1878-1882年间,一共八十三篇,是作家对自己一生创作和生活的总结。它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尤以语言艺术为人称道。作家用词前所未有的形象、准确、抒情,或得心应手地运用绘画、音乐等艺术手段;或恰到好处地描绘环境中的人物;或者自如地对生活进行提炼,使诗文既充满绘画与音乐之美,又富含形象与哲理,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摹拟的语言标本。屠格涅夫式的语言特色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认为,它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受时代、历史、传统诸客观条件的制约,又和艺术家主观方面的自觉积极地探索、追求密不可分。”③下面拟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屠格涅夫散文诗语言艺术特色的成因。

一、屠格涅夫散文诗语言艺术特色形成的主观因素

18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有一句名言:风格即人。意在说明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与作家的创作个性之间的深厚关系。创作个性是“一个作家独特的气质、个性、生活经验、创作才能、思想观点、审美理想、艺术趣味等精神因素的总和。”④它不仅体现在处理文学创作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与审美追求上,而且还体现在彰显文学风格的个性化语言的使用上。创作个性一般由下列主要因素组成,从中可以窥见它与语言艺术的关系。

1、性格气质与语言艺术

作家的性格气质是构成其创作个性的生理心理基础。谋局部篇、语言的使用总是和作家的性格气质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清代文人薛雪对此有精彩概括:“畅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拂郁人诗必凄怨,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秀人诗必峻洁,谨勤人诗必严整,猥鄙人诗必萎靡,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禀,非学之所至也。”⑤写诗如此,其他创作也莫不如此。

从屠格涅夫的自传中,我们了解到,未来作家出生在贵族之家。曾经当过军官的父亲英俊高大,是一个花花公子式的人物,一心追求生活的享受,短暂的一生一事无成。富甲一方的母亲管理着整个庄园,异常聪慧干练,却强势冷酷。屠格涅夫继承了父亲俊朗的外表、温和敏感多情的禀性和母亲的才情,却没有遗传到他们自私冷漠的性格。从小,屠格涅夫就具有憨厚、热心、诚实的性格优点,在父母的培养和家庭教师的引导下,在与庄园农奴们的交道中,他逐渐养成了勤于读书、乐于思考、热爱自然、热爱音乐与绘画等特质。如果说,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屠格涅夫表现出一个现实主义者的敏锐,那么,在“怎么写”上,他则显示出作为一个诗人的种种特点。薛雪所说的敦厚、倜傥、疏爽、清秀、磊落、勤谨的性格气质如此丰富地聚集在屠格涅夫身上,他的创作语言自然会具备庄重、飘逸、流丽、悲壮、峻洁、严整等多样的特点。

2、生活经历和语言艺术

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独特的生活经验对其语言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抒情文学也好,叙事文学也罢,都是作家观察和提炼社会生活的果实,是不折不扣的个性化产品。屠格涅夫语言艺术特色的形成也证明了这一点。

19世纪70-80年代,也就是在创作的晚期,屠格涅夫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待在异国他乡,落叶不能归根,屠格涅夫要饱受思念家乡的折磨。日渐衰弱的身体,不断出现的病痛、服药、手术,屠格涅夫又要面对疼痛的摧残。他的心上很多时候罩着一片惨淡的愁云。热爱文学的他,此时已没有精力创作大部头了,可是文学却有为他疗伤的功能。为了以词的音韵和朗朗声自娱,暂时忘却病痛,屠格涅夫创作了散文诗,并冠名为《老年》。

可以说,散文诗《老年》记录的是屠格涅夫瞬间的种种思索和感受,是自娱而作,也是作家的暮年之歌。虽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主题繁复、文笔抒情并富有哲理是本书的主要特点,但其基调是衰老和暮年色彩。不少篇章咏叹暮年,抒写孤独,其中散发着凄清、失望、悲观、绝望甚至死亡的气息。比如,《老人》、《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当我不在人世的时候》、《酒杯》、《掉在车轮下》等,既体现出作家散文诗的语言艺术,又体现出作者浓厚的“自传色彩”。

3、审美素养与语言艺术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其审美特质决定了作家的审美素养,直接制约着作家的创作实践,而作家审美素质的层次和审美修养的功夫最容易从语言风格上体现出来。作家审美素养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等要素。现代美学中,审美体验是指人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一种极为强烈的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审美体验直接体现在他的抒写方式和语言风格上。同样是描写乡村中的农民,屠格涅夫在散文诗《乡村》中为我们描绘了衣着大方、慈祥好客的老大娘,一群快乐而又活泼的小孩子,勤劳的年轻男女,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俄罗斯乡村生活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向往这祥和宁静的田园生活。而在其他作家那儿,我们更多地是读到了农村的贫困,农民的悲惨境遇。

审美趣味是人们处在主观审美关系中,对某些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不由自主的喜好和偏爱,具有主观性和个性化。一定的审美趣味必然导致一定的审美追求。屠格涅夫有女性崇拜情怀,他在创作中刻画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被文学史上称之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散文诗中,他又刻画了数位美丽的俄罗斯女性。如,《“玫瑰花,多么美丽,多么鲜艳……”》中的纯洁美丽的女孩,《门槛》中顽强不屈的革命者等。高尚的审美趣味使屠格涅夫善于捕捉到女性的美,深刻地理解女性的美,进而创造出美的女性形象。而在娓娓动人的描述中,其细腻、清新俊逸的语言风格又使塑造的形象充满着诗意美。

二、屠格涅夫散文诗语言艺术特色形成的客观因素

影响和决定作家语言风格的不仅是诸多的主观因素,而且还有一些重要的客观因素,如,民族、环境、时代、阶层等外在因素。这些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在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语言风格上打下烙印。一般来说,民族、环境、时代三要素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更为明显。

1、语言艺术与民族因素

每一位作家都隶属于特定的民族,民族独特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传统习俗等都会对作家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俄罗斯民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冬季漫长的北温带。寒冷的自然气候条件培养了俄罗斯民族既奔放又忧郁,既懒散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在《猎人笔记》之后,屠格涅夫的创作中忧郁的色彩逐渐浓厚,在散文诗中,这种忧郁的意味已经被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取代。这固然与作家本身的处境和身体状况有关,但也不排除整个民族气质对他产生的作用。

透过历史的棱镜,可以看到,俄罗斯民族“既有坚韧、发达的直感和不受约束的狄奥尼索斯精神,以及与此相关的神秘主义灵感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又具有闪闪发光的理性、发达的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等一些显著的特点。”⑥作为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身处在族群中的屠格涅夫无疑会或多或少地携带这些民族的共同基因。“屠格涅夫小说中的政治,宛如一个撩拨心灵的弦贯穿于他的作品。”⑦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其六部被称为俄罗斯“艺术编年史”的长篇小说便是见证。而在流芳百世的诸如《门槛》、《敌与友》、《斯芬克斯》等数篇散文诗中,他又继续思考着以往作品中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

母语对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作家借助于它,才能捕捉住社会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与人物并表达出自己对此的独特感受。在屠格涅夫的心目中,语言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特征的载体。在散文诗《俄罗斯语言》中,他称俄语是伟大的、真实的、有力的和自由的语言,是自己在彷徨和焦虑祖国命运时候的唯一依靠和支撑。在众多的散文诗篇中,他也正是利用这种语言创作出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一系列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一系列令人过目不忘的警句格言。声响,色彩无处不在,哲理,抒情喷薄欲出。在中国,一些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都翻译过散文诗,他们优美流畅的译文较好地再现了屠格涅夫的语言风格。但是,和俄语原文相比,部分译文也有滋味淡化甚至韵味消失的遗憾。

2、语言艺术与环境因素

所谓环境,既包括了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包括政治、战争、宗教、风俗等社会环境。作家出生、成长的环境,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其创作个性和语言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作用。屠格涅夫出生在史上被称为盛产诗人作家的摇篮──俄罗斯中部风景优美的奥廖尔地区,从小在如诗如画的庄园斯巴斯科耶接受到一流的启蒙教育,度过自己的童年。庄园周围优美的环境不断加深了他对自然的钟情与依恋,当地的猎人和看林人培养他打猎的兴趣。教导他狩猎的知识,这一切使未来作家从小就走近了大自然和乡村生活。

散文诗是屠格涅夫暮年所作。这位浪迹天涯的缪斯,因为打猎的爱好几乎走遍了奥廖尔,年轻时到德国求学之余游览了周边不少国家,后来因为与维亚尔多一家的亲密友谊时常返还于俄罗斯与欧洲,直到最后在德国、法国安家,这些短时间或长时间待过的地方,遇到的人或事,都在作品中留下了痕迹。美丽的故乡在散文诗《乡村》中得以呈现,《交谈》中的两座山峰,是作家曾经游览过的地方,还有《海上航行》中从汉堡到伦敦的密雾笼罩的大海,《哇……哇》中的瑞士,《麻雀》中的猎人和猎狗等,无一不是作家熟悉的东西在作品中的诗意再现。

3、语言艺术与时代因素

古人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记·乐记》)可以看到,特定时代对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无可避免地将产生强有力地影响。

屠格涅夫诞生在奥廖尔省的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里。优裕的生活和多方面的文化教养为他的日后的卓越成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条件。屠格涅夫从事创作的时间是19世纪40-70年代,这段时间正是俄国的社会斗争和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农奴制的腐朽和崩溃,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都促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农民问题、民粹派到民间去的运动等每一时期都激动人心的问题都纳入到他的创作内容中去了。其创作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除了卓越的天才以外,与他按照时代的要求去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的创作个性密切相关。但是,屠格涅夫的个性也充满着矛盾,一方面,具有诗人气质的他,钟情于普希金的传统,偶尔偏离时代要求的轨道,去创作那些被称之为“纯艺术”的作品;另一方面,他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严峻的时代,主宰这个时代强大而坚实的文学潮流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纵观作家的创作史,可以清晰地发现,时代的召唤与个性的坚守之间的矛盾几乎伴随了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不过,这一矛盾在晚年的“消遣之作”──散文诗的创作之中得到了圆满地解决。他在抒发自己五年来对旧日生活的怀念、对暮年生活的喟叹、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对丑恶的鞭挞等种种感受和印象时,其中既饱含现实、真实、自然和散淡的成分,又点缀着虚幻、诗性、跳跃和纯粹的元素,既轻轻鸣响着时代召唤的声音,又回旋着对生命和自然的抒情哲理沉思,使“现实”之真与“虚幻”之梦衔接得浑然一体,诗人之心与时代之情融合得天衣无缝。暮年时的屠格涅夫疾病缠身,又远离祖国和亲人,虽有友情慰藉,却常感孤独和凄凉,毕生热爱的文学创作成了他自娱的办法。散文诗正是作家用轻灵的文字为自己也为世人谱写的一首老年变奏曲。

注 释:

①屠格涅夫[M].冀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229.

②屠格涅夫论[M].高文风编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3.

③王向峰:文艺美学辞典[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211.

④胡敬署:文学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16.

⑤王志英:薛雪〈一瓢诗话〉初探[J].学术月刊,1982,(2):57.

⑥金亚娜:俄罗斯民族的人文特征载[N].中华读书报,2008-5-31。

⑦屠格涅夫全集第4卷[M].徐振亚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31.

[1]黄世瑜.文学理论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乐黛云.世界诗学大辞典[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3]李泽厚.美学百科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屠格涅夫散文诗语言艺术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散文诗八骏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说空话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散文诗(选二)
《散文诗》刊征订征稿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