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中的经济作用

2014-08-15 00:4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效用人力资源管理

王 静

(广东医学院人事处,广东 东莞 523808)

项目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校人力资源系统中创建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并得以落实贯彻,能够充分调动学校科研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项目管理能够使学校员工更为高效的工作,提高工作绩效,从侧面能够促进学校科研产出与智力成果创造,最终运用到实业生产过程中去,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主要介绍了项目管理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式,能够创造新型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以期对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提供借鉴。

一、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中的应用原理

项目管理实际上是管理学科的分支,它指在项目活动的进行过程中,穿插适用管理方面的知识、技术以及分析工具,最终以满足项目的目标需求。这个过程包含,领导、计划、组织、过程控制等若干环节。项目管理机制的建立,尤其在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对组织本身及其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正影响,诸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竞争有序、公平责任意识的培养等等。

而所谓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中的应用即是指为了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健全,或者制度设计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所采用的培训、组织、领导与过程控制法,使得教师的潜在科研能力和教学热情有所激发,按照公平、有序、正义的标准竞争发展,自觉的按照学校目标的设定努力工作和奋进的活动。它是一个以创造各种正向效益为指向的动态组织系统。在众多的效益中,经济作用的产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方面,学校按照项目管理对于教师资质、人才培养、考核标准等若干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最终使得教师能够发挥其所长,按照所在学院和学校目标努力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观念意识,最终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使教师本身的智力成本产出经济效用,并且结合高校的科研状态,使其智力成果转化为社会产品,带来经济的发展与产值的提升。

二、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应用中产生经济效用的特点

要想准确把握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中产生的经济效用,必须首先明确这类效用产生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项目管理会在高校借助人力资源这个平台产生经济效用以及产生经济作用的具体表现方面。

1、普遍性

应该说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项目管理自从步入工业社会以来作为一种普遍的活动内容,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成果都借助于各类项目管理而落实。具体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因高校的公益性质使其面向大众开放,而高校正是社会精神文明风尚的引航者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诞生地,正是一项项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突破才使得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日飞猛进。项目管理直接运用到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员管理上面,将会规范其科研行为,借助普遍化的运营方式,最终产出高效的经济利益。

2、目的性

项目管理的概念从建立之初就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项目的开展和控制,最终要实现或保障组织达成特定的目标与成员需求。而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中进行运用,实质有着规范学校运营、提升教师素质、获得良好社会声誉以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种目的。但是最终仍将落实为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升的根本上来,马克思眼中的“人民精神极其高尚、物质极大富有的自由社会”需要依靠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所以项目管理的经济发展目的性是其应有之义。

3、集成性

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中具有集成化的特性,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相当的规模,而其产出效用(包括经济作用)也是规模化的。因此在项目的运用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项目各分类要素和专业配置,同时对于经济目标的达成也必须分步设置好子目标。只有规范项目管理,才可以获得集成化的效益。

4、创新性

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应用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用,其有着鲜明的创新特性。具体包括两个层面:第一,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方向的模式应用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去,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这种做法本身就具有原创性和突破性;其二,任何项目管理的实施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管理都有着其独有的特质和运行方法,尤其将它应用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去,更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和路径,不能因循守旧,否则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设定。

三、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中产生经济效用的内容

项目管理由人来实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人,而经济的发展推动依然依靠人,所以在衡量和掌握整个项目管理的实施运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人这个关键词,要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师自我价值和学校目标为统一,最终激发并形成其个人的智力成果,形成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高校教师群体的职业使命感和道德操守。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推动和运用项目管理法十分必要,其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推动和引导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作用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实施项目管理的办法能够引导教师员工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去努力,可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产生的经济作用能够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航向。高校运用其特有的智力群体和学术科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用。此外,将项目管理运用到人力资源调整的过程中去,能够使得教职工提升思想素质、淬炼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运用自我所学回报社会,在高校教师这个高素质群体正向社会观价值观的引导下,必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良之风产生洗涤效用,督导经济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运行。

2、动力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经济进步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而高校是科学技术与新型智力成果产出最为高效的地方。作为智力成果的培养园,高校把科研成果贡献到社会经济之中,实现整个社会软实力的提升。而这种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源源不断的,依靠项目管理的举措,使得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让每一位员工都形成较为坚定的信念、动力,形成积极向上、不甘落后,比业务、比素质、比科研、比技能的良好环境氛围,最终为科研产出,人才培养不断的添砖加瓦,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实验表明通过项目管理的目标设定和过程掌控,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个体热情与工作动力,使得他们的潜能源源不断得到发挥。

3、优化作用

项目管理可以通过过程的掌控,面向社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及时调整和反馈,使其起到的经济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针对项目管理的目标设定,对学校人力资源进行结构优化,使得对应的社会行业发展与经济结构人才需求得到优化。社会的发展依靠人,人力资源是当今社会的竞争关键。高校通过项目管理的实施能够起到特定的经济效益,而建立在该管理和掌握机制上,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确定明确的航向,这样就实现了“源”与“流”的掌控。教师科研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其个体技能和知识素养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体进步起到重要影响,所以,从高校这个培养人才的基地出发,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大有裨益。

4、稳定作用

项目管理的实施使得原本项目运行具有了更强的可操作和掌控性,对于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经过人力资源的项目管理,能够适其所是,对症下药,从而弥补社会人才的缺口,确保行业经济的平稳运行。除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项目运用对于经济平稳发展还体现在其员工整体素质的高水平,社会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稳定。确保高素质社会人才的培养才能使得大众以更加理性的方式去生活,而较高素质与技能的人才培养可以形成社会的中产阶级,处于“橄榄球”的中部阶层,应该很大一部分来源自高等学历者,他们最终成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剂和基石。因此,项目管理的应用可以使得社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项目管理应用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与项目管理的组织目标设定、过程监控以及效用反馈运行模式密不可分,通过严格的人员筛选、评估与培养最终使得高校人力资源得到优化,使高校员工激发出积极性、创造性,将其科研智力成果运用和转化到社会实践中去,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经过项目管理淬炼后的科研教育工作者本身能够成为社会经济推动的支柱,他们以及他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使得社会阶层更加优化、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充足、经济结构更加稳固。因此,只有充分重视和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中的应用,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

[1]周东斌,任玉荣.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航天工业管理,2004,(10).

[2]张皓.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原则探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06).

猜你喜欢
效用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