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新加坡华人的文化特征分析——基于新加坡女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

2014-08-15 00:43武文霞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陈嘉庚基督教华文

武文霞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经贸联系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新一代新加坡华人的文化特征以及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如何?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很多学者也探讨过,大部分认为华人心向中国,也有学者认为,当代华人几乎是全体一致的那种爱国、爱乡的状况早已改变,海外华人社会也已分化,有的人依然心向中国,有的人则埋头于当地事务,对中国漠不关心,甚至敌视①。2007年7月,第四届国际合唱节在厦门举办,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探讨新一代新加坡华人文化特征。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与问卷设计

这一次调查以问卷方式为主,并辅以个别访谈,问卷为中文和英文。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信仰、语言情况和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等。调查对象是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中学生,性别全为女生。2007年7月18日,在厦门鹤云酒店发放了问卷,并得到两个学校带队老师的协助。所以,问卷的回收率比较高,圣婴女中(Conventof the Holy Jesus)的问卷回收率是 97.3℅,克信女中(Crescentgirls’school)问卷回收率是97.0℅,问卷的平均回收率97.1℅。

问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新一代新加坡华人的文化特征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为了方便使题目既具有代表性又简单易行,笔者设计了25个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年龄、第几代华人和祖籍地;第二部分:家庭情况;第三部分:对中国的印象和中文掌握程度;第四部分:对中国地理状况和中华文化的了解;第五部分:对中国名人、知名华人和华侨的了解。

二、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来自新加坡的两所女中——圣婴女中(Convent of the Holy Jesus)和克信女中(Crescentgirls’school)。圣婴女中是一个基督教中学,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854年。在中华文化的弘扬方面,该校经常组织浸儒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国国画、服饰、剪纸和中国结艺术等。圣婴女中还和中国苏州等地一些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共同进行教学交流,举办联谊活动等。克信女中成立于1956年,该校也经常组织学生访问华人会馆,了解宗乡会馆的社会功能以及华人早期发展历史。该校与中国杭州等地学校进行交流活动,学习中国画和中国功夫等。近年来,克信女中经常到杭州、常州、哈尔滨等地招收学生,并提供全额奖学金。

三、调查结果探讨

1、宗教信仰情况分析

关于宗教信仰问题,因为圣婴女中是基督教学校,故将这两个学校分类讨论。圣婴女中学生信仰基督教的比例达到67℅,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圣婴女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宗教信仰,但是并不是全部信仰基督教。克信女中学生信仰基督教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55℅,占了一半多。这反映了新加坡华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受西方社会影响很大,不论是基督教学校还是非基督教学校,信仰基督教的学生都占绝大部分。这一点和现在的中国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学生基本上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信仰基督教和佛教等,而新加坡学生中只有0.027℅没有宗教信仰。

2、语言使用情况分析

从回收的问卷来看,现在很少学生阅读中文资料,绝大多数选择读英文资料。经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新一代新加坡人更倾向于阅读英文资料,占到95%(包括更倾向于阅读英文报纸的学生),这也反映出新加坡华文报业面临的挑战和危机。新加坡华文报业最初作为老一代华人移民交流商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华人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面临读者人数萎缩的局面。

语言的使用在新加坡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会像新加坡这样,将语言政策直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因语言政策的取向而影响到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②。本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英语作为新加坡第一大语言的影响,英语的使用比华语要广泛得多,使用人数也占绝对的优势,即使两门语言都精通的同学,也更喜欢讲英语。参与问卷的华人学生很多会讲英语和华语,但是在交流的时候,他们即使会华语也全部说英语。

3、关于对中国态度的研究

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对中国的印象,经过访谈分析,研究结果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很陌生,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华人而增加对中国更多的情愫;另一种是对中国有亲切感。当问及他们会不会对中国人有一种亲切感的时候,44.2%的同学选择不会或者没感觉,仅是对中国有较好的印象。其中,对中国有好感的学生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了解华人的身份与在中国的祖籍地的关系,但不到1/5,另一类主要通过导游的介绍,了解到中国的一些情况,从而对中国的印象比较好。

在关于祖籍地的问题上,93.8℅的学生对祖籍地和第几代华人等概念模糊不清,该问题的回答率为16.9℅,还有学生写祖籍地是马来西亚或回答是新加坡。可见,新一代新加坡华人根本就没有祖籍地概念,或者是很淡然。他们知道中国,但不知道中国和自己的渊源关系,也不了解其先辈在东南亚披荆斩棘的历程。

4、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分析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在海外华人中产生较大影响。所以,笔者设计“你知道黄河吗?”这一问题,基本所有的学生都回答知道黄河,占到92.9℅。面对这么高的比例,又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是,学校开设地理课,所以学生是有世界地理的基本常识的;另一方面,新加坡很多学校和中国的学校搞联谊活动,也经常开展浸儒活动,因而很多学生知道中国的基本概况。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上,21.4%的学生回答会背唐诗,这个数目还是比较多的,因为他们都是第三、四代或者五代及以后的华人,这不仅与学校开设华文课有关,而且也受华人社团举办的活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陈嘉庚是海内外的知名华侨,为中国教育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也为新加坡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如曾创办南洋华侨中学、崇福女校和南侨女中等学校,在新加坡华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很多老一辈华人中的形象也是根深蒂固的。在问卷调查中,仅有11℅的学生回答知道陈嘉庚。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子里非常有影响的华侨,在这一代学生中知名度却很低。这与新加坡政府构建国家认同意识、淡化陈嘉庚的爱(中)国主义意识形态不无关系,陈嘉庚被认为是妨碍国家认同建构的因素而遭遇“边缘化”困境④。所以,新一带新加坡华人对陈嘉庚了解很少。

四、结语

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宗教信仰很多元,但信仰基督教的学生居多,不论是基督教学校还是非基督教学校,信仰基督教的学生都占很大的比例。在语言使用情况上,英语仍是第一大语言,华语虽也是官方语言,但在学校生活中较少使用,除华文课之外。关于对中国的态度或认同问题,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华裔而增加对中国的感情,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漠不关心,不存在老一代华人或移民对中国的认同感。当然,现在的老一代华人对中国的关注,已经和原来以中国为效忠对象、“心系祖国”的心境与意识截然不同⑤,而新一代华人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了解相对比较少。

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外华人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的文化归属感,也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但这一点在新加坡新一代华人身上体现不出来,宗族和家乡的观念在新一代华人心目中已经淡化或者消失。新一代新加坡华人是以一种陌生人的感觉或者是很漠然的态度来看待中国,远没有老一辈移民的乡土情愫。这也证明了新加坡建构国家认同的成果,虽然不同族群的人操着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信仰和生活习惯,但却有着共同的国家认同意识。此外,因调研对象均来自女中,其中一个是基督教学校,所以,一些特点并不能代表所有新加坡学生。换言之,此次问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它却反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新加坡同龄学生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的文化发展特点。

注 释:

①吴金平:对美、加华裔新生代特点的社会调查及分析,世界民族[P]2004(6):64.

②纪赟.新加坡华文报业与国家语言的战略选择联合早报网

http://www.z aobao.com/special/hotspot/pages1/hotspot111130cf.shtm l2011-11-30

③王洁曼,严晓鹏.温州华裔青少年的文化认同调查[J].八桂侨刊 2011(1):27.

④李勇.当代新加坡陈嘉庚从边缘到回归——兼论陈嘉庚精神的“本土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2-65.

⑤卓南生.东南亚华文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国际新闻界,2012(1):117.

猜你喜欢
陈嘉庚基督教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