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英语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2014-08-15 00:43孙海燕李艳慧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锦州双语外语

孙海燕 李艳慧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一、引言

美国和英国的语言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使用英语的城市明显比不使用英语的城市在融资、贸易、旅游等方面发展得更好。一个国际化的城市的重要标志就是有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目前,香港和新加坡等国际都市都有双语立法,双语环境比较成熟,为其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国际型区域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升城市的国际化形象,北京、上海等城市借助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和国际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城市的双语环境,加快脚步与世界接轨。即使是一些像郑州、保定这样的内陆中小城市也纷纷采取各种举措,积极寻求利用良好的语言环境,打造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国际化形象的办法和途径。整合锦州市的各种优势资源,发挥英语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二、锦州市英语环境现状调查

1、英语环境建设的有利条件

(1)地缘优势。锦州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带,是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地区,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开放条件优越。锦州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港口城市和辽宁西部沿海城市群中心城市,历来是中原和东北贸易的商埠重镇,为中国经济史上一条重要的黄金通道。

(2)对外交往。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日益频繁,锦州有进行英语语言环境建设的巨大需求。锦州已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锦州投资创办合资企业。

(3)旅游资源。锦州名胜古迹遍布全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山、海、林、鸟荟粹,寺、塔、碑、馆齐全。2001年锦州市已加入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双语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同时,良好的双语环境也必将促进锦州作为辽西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

(4)人才优势。锦州拥有渤海大学、辽宁工学院、锦州医学院等7所大学,四所三级甲等医院,22个科研院所,10万科技人员,科技实力、高校总数居辽宁省第三位。从事英语专业教学与研究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数百人。各所高校都聘请了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招收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市内拥有剑桥英语、盖伦英语等各级各类,具备相当规模的英语培训学校。良好的英语人才优势为锦州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基本的语言条件。

2、英语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虽然现在锦州学外语的人数逐年递增,但整体水平亟待提高。高素质外语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大多数从事窗口服务行业人员的英语听说能力还远远不够。有些服务人员会讲一点英语,但是语音和语法的错误很多,交际能力十分有限,而有些人根本不会讲英语。作为城市形象重要展示部分的城市标识语的英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目前锦州市内的主要街道的指示、标识,仍然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而不是英汉双语。有的商家店铺虽然使用了英汉双语的招牌,这其中却不乏拼写和各种翻译错误。旅游景点的名称、指示以及景点介绍,还存在很多翻译不准确,不规范和汉式英语等问题。

除了对外开放较晚,国际交往相对较少以外,锦州市英语环境建设相对落后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

对提高市民和窗口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各方面应有的重视,因此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更没有形成一系列应对措施。普通市民对建设英语环境表现冷淡。人们仅仅将英语作为各类考试的重要科目去学习,而没有把掌握英语作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2)窗口行业英语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英语的使用水平与各行业升职、加薪等没有直接关系,会不会讲外语不是衡量他们工作的关键因素,所以窗口行业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宾馆、饭店、商场、出租行业的工作人员一般由普通的劳动者担当,他们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英语使用情况自然不尽人意。

三、加强英语环境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1、加强组织和管理

建立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形成多方参与的常态化工作状态。建议学习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成功经验,由市政府外办、市委宣传部等组织成立相应的机构,形成统筹规划、监督实施的有效工作机制,组建由高校和外语培训机构专家组成的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和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顾问团。研究逐步建立包括英、法、西、俄、日、韩等多语言服务平台,这不仅能解决城市招商引资、国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城市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专业性和规模化的翻译服务。其实,纽约、伦敦等公认的世界城市都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城市多语言电话服务中心”,而在我国国内还没有哪个城市真正实现了多语言服务的常态化。

2、规范城市英汉双语标识

英语公示语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信息服务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加大英语公示语的普及范围,使其涉及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商业服务、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等。同时,研究如何不断促进公共场所英语标识翻译的标准化和社会监督机制的长效化。提高英语公示语的翻译质量,逐步探索包括公共场所、餐饮菜单、组织机构等在内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系列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公共场所英语翻译审查机制,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公共场所英语标识的纠错活动。只有译者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英语专家和文化主管部门严格把关,多方共同努力,双语标识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

3、努力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英语交流水平

普及英语教育,使窗口行业从业人员具备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能力。对公务员和窗口行业人员的外语培训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对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以交通、旅游、商业等行业和部门为重点,带动全市窗口部门和服务行业外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与英语院校联合,组织专家制定各行业各部门英语服务无障碍标准、编写窗口行业口语学习教材,并派专人指导培训和测评。开展行业讲英语服务大赛,英语服务质量评比等活动,以激发员工学习英语的热情。建立服务行业人员统一的考试和测评体系,适当把英语口语水平作为加薪、晋升等方面的一个标准。卫生、公安、城管执法、公务员等适时筹建英语或多语种人才库。为在锦州的外国人提供更为便利、有效的城市公共服务和更加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环境。

4、倡导市民英语,建设学习型城市

倡导市民英语,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优化城市对外开放的语言环境,而且有助于调动社区居民利用外语学习和了解世界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市民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倡导市民学习英语,应该选择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外语学习活动和搭建服务市民的公益学习平台。英语讲座、外语文艺节目演出是市民学习英语的好形式。在建设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中融入英语学习的内容,开展英语朗诵、英语单词竞赛等,也是推进市民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我们还可以学习上海的经验,充分利用公交车这种普通且客流量巨大的交通工具,将公交车变成“移动的英语课堂”。选择优秀的英语教程在车载电视中循环播放,供乘客免费学习。

此外,主要媒体在英语的普及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可以开设英语频道,或者设置几档英文节目,一方面方便在锦州的外国人了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资讯,利于他们对外宣传锦州,同时也为市民学习英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网站,应该具备双语服务功能。

四、结语

如上所述,英语的使用范围和水平是城市国际地位及在外贸中充当角色的重要标志和充分体现。建设英语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不仅能促使城市的国际语言环境日益优化,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且还能获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和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机会。我们每一个普通市民也能从城市的国际化发展中获得贯通中西的广阔视野、联通世界的交流渠道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便利生活。

[l]董红.规范成都市双语标语提升对外开放城市形象[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2]郭建中.再谈街道名称的书写法[J].中国翻译,2005,(11).

[3]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猜你喜欢
锦州双语外语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多一点等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