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吉林电大韩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

2014-08-15 00:43田美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综合型韩语吉林

田美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今年是中韩建交的第22个年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大量韩国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对韩语的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吉林电大作为培养专业韩语的办学机构,如何才能培养出实用型和应用型的韩语专业人才成为韩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吉林电大开设韩语专业时间较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过程中延续传统外语教学的重语法、轻听说、轻实践的模式。如果一直采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恐难在韩语人才培养方面有更大的成绩。因此,笔者认为,韩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吉林电大韩语专业就业现状

据相关权威机构调查,目前整个市场对于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为每年百万左右,随着中韩合作的不断加深,这个缺口还在不断扩大。而国内整体高职教育中,学历教育部分对于韩语专业所提供的教育资源缺相对较少,这与整个就业形势对于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呈反比现象。

吉林电大韩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就职于中小韩国企业或者中韩合资企业。这些企业都不是很愿意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对于韩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口语和翻译能力的学生,这也慢慢成为韩语专业应聘的入门门槛。综合来看,整个市场对于具有韩语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二、吉林电大韩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性特别严重。不可否认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外语的教学的特殊性,对于每个学生单体的情况差异、受教育的程度等不同,尤其是吉林电大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教材所发挥的作用大大降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整理出来的学习资源集中体现在教材本身,备课及上课的内容多全部按照教材来讲,缺少创新,内容单一,没有设计出针对适合吉林电大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课程模板。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呈现出外语教学中重语法、轻听说。可以说,目前所有大学对于外语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对学生集中进行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对语言表达及听力的教学,没有理解吉林电大本身对于韩语专业人才教育的初衷,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韩语专业的学生具备语法知识当然是一定要有的能力,但是一味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教育,学生肯定会缺少实际的语言锻炼,严重忽视韩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韩语专业知识,但是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于韩语专业综合能力的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完全展现出吉林电大学历教育的特色。

3、教学过程和课程资源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分离现象。当前社会发展迅速,行业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教学已经很难适应实际的企业需要。中国目前外语类学生都在集中精力考取语言等级证书的考试上,闭嘴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虽然考察学生语言学习水平及能力能从这些证书中体现出来,但却不能反映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而用人单位往往只重视综合能力的掌握程度。另外,吉林电大韩语教学仍然多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抹杀,虽然有教学平台等课程学习平台,但是真正运用教学平台学习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具体原因也很多,比如学生工作没时间、学生不会使用电脑等。在强调培养综合韩语人才的同时,依然使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离目标越来越远。口号喊得响,却完全得不到落实。

4、师资队伍比例不协调、结构不完善。吉林电大韩语专业自开设以来,师资队伍比例严重不协调,主要矛盾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来,随着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数量与教师的数量明显不对称。吉林电大韩语教师中,年轻教师比例过大,这些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课题随机应变能力不够。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与吉林电大本身的快速发展和整个韩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相匹配,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吉林电大师资队伍无论在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有待提高。

5、考试形式单一。目前的考试形式均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掌握课程的程度,即以笔试为主。但是整个吉林电大是以培养综合型韩语专业人才为主,如果只以笔试为主,不采取口笔译能力共同考核的方式,就很难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体现吉林电大的办学优势。

总之,要培养出综合型、实用型韩语专业人才在吉林电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如此下去,势必影响培养韩语日常交流的能力,也就是说轻视听说的能力,这样的话,学生毕业以后将不能运用自己所学从事用人专业所提供的适合本专业的工作。

三、吉林电大引起韩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吉林电大韩语教学依然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吉林电大韩语专业学制为两年半,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时间明显不够,为了使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学到知识,学校应采取应试教育为主的以考试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学生以教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主,学生主观能动被遏制,缺少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2、吉林电大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吉林电大韩语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层面的教育,忽视了学校应以就业或者继续教育为中心的特点。吉林电大的学生多以在职人员或者继续深造的学生为主,毕业后从事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作。所以,课程设置上应该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更倾向于研究性的教学,应该侧重实践性教学,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有针对性的掌握实用型的能力。因此,吉林电大教学目标要紧密联系办学本质。

3、吉林电大韩语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单一。吉林电大韩语专业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良性竞争。老师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导向作用,老师的价值观念也都影响着学生。但吉林电大韩语专业老师多是刚毕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即从课堂走向课堂,教学经历基本为零,缺乏教育经验,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数量偏少,导致竞争性大减,使得老师的积极性不够强,也制约着教学的优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如何利用吉林电大韩语专业的教学优势,把学生的综合质量提高到一个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高度呢?就吉林电大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讨论一下韩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四、吉林电大韩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1、统一韩语教学思想和内容。韩语等小语言不同于英语,大学英语是在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继续学习的,对于韩语则都是初学者,没有基础,一切从零开始。所以,必须根据韩语本身的特点、学习规律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符合电大特色的韩语教学思想:在保证韩语基础如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基础上,结合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在不同教学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大力加强韩语听、说、译的教学。同时,改变以课堂学习为主,无视语言教学的练习重要性,改革教材,编写适合电大本身的教学特点的文字教材和视音频教材,增强其实用性特色和竞争性。

2、打造品牌、特色培养。吉林电大要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区别与其他普通高校甚至是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培养出能够对韩语驾轻就熟的综合型人才。针对目前国内就业市场对韩语综合型人才需求的形势,开展复合型韩语专业,比如旅游韩语,韩国概况、酒店韩语等。另外,可以承办校企结合的模式,同用人单位合作,定向培养专门的韩语人才,降低用人单位对于求职人员的岗前培训成本,提高用人单位用人效率的同时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吉林电大韩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吉林电大韩语教师数量与吉林电大整体事业发展严重脱节,并且结构简单。学校再引进基本的科研型师资力量的同时,也应该引进适合学校办学特色需要的面授型教师,比如韩语各领域名师名家、国家开放大学韩语教师等,改善当下吉林电大韩语教师的配备。同时,加入良性的竞争机制,把教学与评优相结合,激发师资队伍的积极性,提高整个韩语教学的质量。

4、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吉林电大几年来采取的考核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笔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韩语培养的最终评价方法,这样做违背了吉林电大韩语专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分数,也使得学生有投机的心里。所以,考核应该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平时课堂实行情景对话、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并将平时分数算入期末总成绩,这样才能培养出韩语专业办学目标所提到的综合型人才。

五、结语

吉林电大目前韩语教学存在的瓶颈是客观的,摆脱困境就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必须牢记以学生就业为主导,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及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上起到应尽的帮助。

[1]陈洁.基于教学需要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33—34.

[2]纪艳青,韩妮娜.高职韩语教学方法浅析[M].科技信息,2008,35.

[3]金银花.韩国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M].外语研究,2006,10.

[4]朱赞瑜. 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尝试[J].外语研究文教资料,2006:139—140.

猜你喜欢
综合型韩语吉林
打破传统框架的综合型LED光源投影机 ViewSonic(优派)TX500K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综合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林卷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营造综合型大学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
经济新常态,综合型工程咨询机构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