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电大学员学习心理问题的疏导

2014-08-15 00:43李继莉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心理学人格

李继莉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缙云分校,浙江 缙云 321400)

电大开放教育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资源为主,并辅以一定课时面授教学的远程教育形式。它是一种师生分离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员更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偏执、厌学等心理问题。而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的心理问题,激发人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它不仅能够缓解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学员积极人格的培养,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压力。因此,把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学习心理问题的疏导,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意义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二十世纪末,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提出的一个新的心理学领域——积极心理学。所谓积极心理学,是一门重视引导人的心理健康和谐自主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的科学。

2、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它构建了一种以积极心理状态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当代心理学应用中的一种积极的尝试。它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上,让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心理障碍的去除,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模式,使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而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二、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分析

1、学习动机不强,缺乏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内部活动的动因,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员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所以,如果学员的学习动机不强,就会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得不积极。

电大开放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它的特点就是入学门槛低,学员跨度大,文化水平参差不一,所以学员的学习目的性各有不同。例如,我校通过对在校学员的调查统计得出:55.92%的学员选择参加电大的学习是为了获取文凭,37.1%学员是为了评职称,加工资,这些情况使得学员们在学习中表现为:“得过且过”,“考核及格就行”。因此,与全日制学员相比,他们往往缺少较强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持续性不够,缺乏积极性

学习是一种长期而又相对稳定的过程,如果学员认为学习有价值,值得去学,他们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长久坚持,积极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电大开放教育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学员基本都是在职学习,工作、家庭、学习之间的矛盾,使得学员往往把工作排在第一,家庭摆在第二,当把工作和家庭做好之后,学习的时间就很少了,往往会促使学员无法持续稳定地坚持学习,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学习了,甚至有的学员会中途放弃学习。例如,通过对我校在校学员的学习调查发现,有57%的学员认为电大学习枯燥无味,而且很苦很累,不愿意花时间参加远程课堂的学习和讨论。

3、学习交往滞后,缺乏归属感

交往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活动,任何一个人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存在,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同样,在学习中也需要交往。电大开放教育是以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多媒体、网络等形式开展的教育方式,这种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教育方式,使得学员生生之间、师生间的学习交往很少,学员间的这种原发性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学员就会感到焦虑、自卑,很难形成归属感。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员学习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1、调节学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增强学员的学习动机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或者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电大开放教育是非在校学习,是一种师生分离的教学模式,学员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以自主构建为主,是自主学习。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是需要学习动机的,只有这种需要成为了学员学习的主要内部动力,学员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要求更加注重于课程知识的获取,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厌学的情况知之甚少,造成对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缺失。而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人性,关注研究人员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使学员处于良好的学习心理健康状态,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

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到学员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兴趣和爱好,努力使自己课程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更加贴近学员乐于接受的方式,从课程的引入、学习材料的选择、布置与学员平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相关的作业等方面提高学员学习的内部动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激发学员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让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通过明确、及时的反馈,使这种学习与愉悦的情绪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激发并保持学员的学习动机,使学员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调节学员的心理健康现状,才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

2、培养学员的积极人格,持续稳定地参与学习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这种价值取向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周围,每时每刻都可以产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就会使学员形成积极、健康人格。积极人格作为人格中的动力,它不仅可以抵抗消极人格对人格的破坏作用,而且可以促进人的积极情绪的增长。而积极的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员更加积极地参加学习,在日常的工作中更能适应社会。

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师要把培养学员的积极人格作为自己的一项教学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处处留心,将积极心理学的目标——积极人格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积极教育就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具体地,在日常的教学和与学员的交往中,教师要让学员学会悦纳自我,处理好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关系,教育学员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但是不要过度批评、否定自已,不因别人的褒贬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使理想的自我跟现实的自我保持一致。教师要帮助学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积极的情绪体验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关系,适度的学习目标能提高学员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积极人格的形成使得学员能主动克服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困难。学员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肯定自我,在学习中获得积极、幸福的体验,帮助学员获得习得性乐观,使学员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的学习。

3、构建积极的生活态度,乐于与他人交往

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学员的原发性心理需求,维持学员的心理健康。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中,教师重在培养学员互相尊重、真诚、理解和宽容的人际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客观地评价自已和他人,保持个性,并承认与他人的差异,善于与他人合作,在积极与他人交住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塑造。培养他们认同他人、保持积极人际交往的态度。在碰到应急事件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述,心情就会得到缓解,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在开放教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师生间空间距离的局限,向学员灌输良好人际关系对维持学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员进行积极情绪的转化训练,培养积极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员尊重、真诚、理解和宽容的人际关系态度。在交往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自我个性、承认与他人的差异。勇于竞争,善于合作,在与他人的积极交往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塑造。

总之,培养积极的心态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同样需要具有积极的心态。在开放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员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把培养学员的幸福感作为主要目标,从而让学员具有强大的学习动机,获得积极的人格,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长久地幸福地学习。

[1]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员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林润基.开放教育学员心理活动分析.茂名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

[4]韩旭华.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培养激发学习动机[M].山西中医学院,2001,(2).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心理学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