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2014-08-15 00:43杨海涛李德志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居民

杨海涛 李德志

(1,2.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一、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涵义

网格是借鉴电力网的概念提出来的,网格的英文单词为Grid,来源于电力网格Power Grid的拆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重要信息技术。“网格化管理”的灵感来自于水、电的应用,其核心思想在于用户提交需求的简洁性和网格响应需求的精准性与迅捷性。鉴于“网格化管理”的强大功能,我国开始将“网格化管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管理的各个领域,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在保持原有街道和社区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配备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动态巡视,并依靠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建立起指挥与监督相分离的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始于2004年北京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在此基础之上,从2005年至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连续确立了三批试点城区,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一,强化综合履职,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合理划分网格,组建服务团队来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并代居民向社区、各级政府反映利益诉求,创新了基层政府服务管理方式,为民服务由“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上门服务”,社区服务的内容更宽泛、方式更主动、质量更精细。

第二,畅通了民众诉求渠道,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依托网格管理员、志愿者经常性地走访联系以及对信息的分析研判和实时预警,实现了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群众诉求渠通进一步畅通。即使某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但通过网格服务团队推心置腹的交流和沟通,避免了许多矛盾和纠纷的激化,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社区氛围更加融洽。

第三,降低了服务管理成本,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了部件管理的精细化,部件受损、丢失,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被锁定和上报;提高了问题定位的精确性和及时性,明确了管理责任,避免了任务派遣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多头处理与重复处理;集成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打破了现有的体制分割,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纵向利用充分、横向协调不足”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大社区格局,使得网格监督员的全覆盖和动态化巡查变为可能,并相应地减少了各专业部门的巡查任务,节约了管理成本。

第四,建立信息系统平台,规范业务流程。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把原本孤立、无序的信息资源整合为有序、系统的信息资源,建立起综合性强、共享性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有了数据库的支撑,所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均能从网上第一时间获取归属于自己的管理信息,从而便捷地提供针对性服务。除此以外,还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面向服务管理对象而非部门的服务流程再造,建立了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

第五,提升了干部素质,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政府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通过经常性的走访和面对面交流沟通,基层干部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在办公室里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身在群众中的威信,更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网格化管理改进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拉近了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格化管理模式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较好前景。然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历程较短,在实践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行政色彩浓厚。我国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从一开始就是由政府主动选择并推动的,其改革模式的设定始于政府,措施方法的制定源于政府,甚至社会与政府合作的空间有多大也取决于政府。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行政体制内资源虽然得到了有效整合,但体制外资源仍然处于分散状态,政府以外的力量难以融入网格之中。

第二,“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内容”的观念依然存在。在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工作人员认为深入基层与群众谈话、沟通,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应付一下而已,或者认为搜集社情民意仅仅是为了维护稳定以及加强社会控制的目的,并没有从内心上真正理解什么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及如何通过开展服务来提高管理,促进和谐,仍然习惯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而不是服务上,服务群众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社区自治不足。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实践中,社区居委会既要承担社区各项事务,又要承担网格管理的各项职责,其中还包括了最为繁重的维稳任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自治功能。除此之外,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比,网格化管理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力量方面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社区非营利组织以及驻区企事业单位在网格化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第四,缺乏居民参与。当前在推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居民对于网格化管理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绝大部分成员把参与网格化活动当成社区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因而热情不高,主动性和能动性均有待提高。此外,居民参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各类机制不完善,联系哪些群众、如何密切联系群众,还需要进一步制度化、具体化和责任化。

四、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从而推动未来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深入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实现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即秉承“善治”的理念,从纵向层级为主的垂直结构向多元化主体的横向结构转变。通过引入新的主体参与到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之中,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汇集各种资源来弥补传统社区服务供给不足的缺陷,通过多元化互助合作来达到城市社区治理的最佳绩效,从而完成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自我突破。

第二,管理理念从“管理为导向”转变为“服务为导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要将服务的价值理念以一种内化的方式渗透到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之中,只有这样,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才能具备可持续的强大的生命力。要进一步强化综合履责,全力打造一个多能、专业过硬的网格服务团队。社区事务不是由上级往下级指派,而是将社区居民的“顾客需求”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

第三,扩大城市社区的自治空间。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给予城市社区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社区自助、互助能力。要依法保护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自治性组织的地位,主动减少其政治性和行政性事务,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和领导社区自治型活动。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帮助社区构建社区互助网络,引导社区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从事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精神。

第四,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改变当前居民参与不足的现状,依托“网格”为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利用居民成为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员、规划人,形成居民认同网格、依靠网格、参与网格的良好氛围。社区居民参与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区自治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因此,保障居民参与制度化最重要的是落实和完善社区议事、社区听证、居务公开、服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

[1]I.F oster,C.Kesselman.The G rid:B 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M].M organ Kaufmann P ublishers,U S A,1998.

[2]Ian F oster,G rid Technologies&A pplications:A rchitecture&A chievements.Inster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High E nergy and Nuclear P hysics,2001.

[3]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魏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竺乾威.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2).

[6]李鹏.我国城市网格化研究与展望[J].数字城市,2011,(2).

[7]格里?斯托克著,游祥斌摘译.新地方主义、参与及网络化社区治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3).

[8]田毅鹏.城市社区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J].学习与探索,2012,(2).

猜你喜欢
网格化网格居民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石器时代的居民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VPN方案选择与实现
高台居民